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52.
目的观察肾移植受者(Wistar大鼠)应用供者(SD大鼠)抗原特异性CD4^+CD25^+免疫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对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影响,为CD4^+CD25^+Treg细胞在体内应用提供定量分析依据。方法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建立同种肾移植动物模型;免疫磁珠(MACS)法分选Wistar大鼠脾脏CD4^+CD25^+T细胞,检测CD4^+CD25^+Foxp3^+T细胞的纯度,并诱导其对SD大鼠供者抗原的特异性表型;根据在肾移植术中经受者尾静脉注射不同数量(2×10^5、5×10^5、1×10^6、2×10^6)的供者抗原特异性CD4^+CD25^+T细胞分为:实验Ⅰ、Ⅱ、Ⅲ、Ⅳ组,并以未注射组作为对照。术后观察移植肾的存活时间;监测血肌酐(cr)的水平;按照BanffSchema标准进行移植肾病理诊断,并根据Watanabe的方法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肾移植术后实验Ⅲ组平均存活时间最长,为(31.4±4.6)d,对照组平均存活时间最短,为(11.7±6.2)d;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血Cr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Ⅲ组和Ⅳ组不同时段的移植肾病理检查半定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证实在受者体内应用适当数量的供者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能够改善移植肾的功能,有效延长大鼠肾移植术后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3.
异种胸腺移植后T细胞重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建立异种胸腺移植模型,动态观察受体T细胞的重建情况。方法 将F344近交系大鼠的胎胸腺植入裸小鼠的左肾包膜下,分别在术后2,3月断尾采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重建情况。结果 异种胸腺移植后,能够有效重建受体的T细胞,并有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胸腺移植后3月,CD4+T细胞和CD8+T细胞占PBMC的比率分别达到7.75%和10.04%。结论 大鼠胎胸腺直接植入裸小鼠能够有效重建外周血的T细胞。  相似文献   
54.
耐受T细胞抑制NK细胞和巨噬细胞对大鼠皮肤移植物的排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NK细胞和巨噬细胞在T细胞缺乏或T细胞成功重建的情况下对异种移植物排斥的作用。方法在无胸腺裸小鼠、通过混合胸腺移植重建T细胞后裸小鼠和正常免疫健全小鼠分别进行F344大鼠皮肤移植,观察异种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体动物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率,利用ConA增殖实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其体外功能状态。结果 在没有清除受体体内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情况下,正常无胸腺BALB/c裸小鼠上移植的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发生了排斥,平均存活时间为(20.50±2.38)d;而在裸小鼠左肾包膜下移植的F344胎大鼠胸腺组织,却能够正常发育,并有效重建了受体的T细胞免疫,而且诱导了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结论NK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异种移植物的排斥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组织对NK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毒性的易感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异种供体抗原已产生耐受的T细胞可抑制受体体内NK细胞和巨噬细胞对异种移植物的排斥。  相似文献   
55.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是综合应用化学、物理学、电子学以及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以手工操作或自动化分析等方式,着重对人体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感官检查、理学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建立混合胸腺移植模型 ,并在体外观察重建T细胞的功能状况。方法 首先建立混合胸腺裸小鼠左肾包膜下移植模型 ,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动物外周血中T细胞的重建情况 ,并利用刀豆素A(concanavalinA ,ConA)增殖实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其体外功能状态。结果 混合胸腺移植 3个月后 ,移植的胸腺组织在裸小鼠肾包膜下能够正常发育 ,并有效重建了受体外周血中的CD4 T和CD8 T细胞。体外功能检测显示 ,受体的脾细胞对ConA的刺激有良好的反应性 ,并对供体胸腺来源的F3Q44大鼠抗原刺激表现为特异性的低反应。结论 混合胸腺移植不仅在数量上可重建受体裸小鼠外周血中CD4 T和CD8 T细胞 ,而且受体中重建的T细胞还可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7.
混合胸腺移植诱导皮肤移植物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建立混合胸腺移植模型,对混合胸腺移植诱导皮肤移植物免疫耐受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混合胎胸腺移植3个月后,进行异基因皮肤移植,观察异种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体动物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的百分率,利用免疫组化观察宿主骨髓源细胞在胸腺移植物内的分布情况.利用脾细胞过继转移,观察对异种供体抗原已产生耐受的受者脾细胞,能否将耐受状态过继转移至正常BALB/c小鼠.结果混合胸腺移植3个月后,受体外周血白细胞中CD4 CD25 T细胞的百分率为(2.83±0.20)% ,与正常BALB/c小鼠相比,相差不显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移植胸腺内宿主源MHC-Ⅱ分子阳性细胞主要位于髓质,并具有典型树突样外观.将对F344大鼠皮肤已产生耐受的脾细胞,过继转移至免疫健全的BALB/c小鼠,可特异延长胸腺供体来源的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结论通过胸腺移植诱导的免疫耐受,主要是以胸腺内的中枢排除机制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为主,而且此种耐受具有一定的"可转传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WNT)、普鲁士蓝-壳聚糖(CS-PB)纳米复合物及纳米金(GNPs)共修饰于氧化铟锡(ITO)电极表面固载抗体制得高灵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并对传感器性能参数进行实验测定。方法先在ITO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纳米金,随后将浓硝酸处理过的MWNT滴涂在ITO玻璃电极的纳米金膜上,然后通过静电吸附固定CS-PB纳米复合物,利用壳聚糖中大量的氨基固定GNPs并吸附前列腺特异性抗体(anti-PSA),制得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同时测定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线性响应范围等。结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响应的峰电流值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在1~15ng/mL和15~150ng/mL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8ng/mL。结论成功建立了前列腺特异性抗体免疫传感器,该方法制备简单,操作便捷,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9.
AEAPS与葡聚糖共修饰超顺磁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AEAPS及葡聚糖共修饰超顺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SPION)的制备方法,并检测其物理和磁学性质.方法 共沉淀一步法制备葡聚糖包被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然后在通氮、60℃、强力机械搅拌的条件下加入AEAPS,得到AEAPS与葡聚糖共修饰的SPION.采用透射电镜测量其大小及分布,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磁化率等参数,用普鲁士蓝染色的方法判断AEAPS/葡聚糖-SPION是否与抗体连接.结果 所得样品核心为四氧化三铁晶体,核心粒径不超过20 nm,包被葡聚糖后整体颗粒直径小超过25 nm,质量饱和磁场强度为67.364 88 emu/g Fe,AEAPS/葡聚糖-SPION与抗体结合,可对特异性抗原产生抗原-抗体结合,普鲁士蓝染色结果为阳性.结沦制备的样品具有粒径小,分散性好,超顺磁性等优点,能与单克隆抗体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对肾移植后大鼠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常规分离Lewis和F344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然后将Lewis大鼠淋巴细胞负载F344大鼠抗原,然后从负载抗原后的Lewis大鼠淋巴细胞悬液中用MACS磁珠分选法分离纯化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并用流式检测分选Treg细胞纯度以及RT-PCR检测分选细胞的Foxp3基因表达.以F344、Lewis大鼠分别为供、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肾移植动物模型,将供体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入受者体内(治疗组,n=8),选取未注射组为对照组(n=8).于术前1d,术后15d检测移植后4组大鼠血清IL-10、IgG,并于术后15d MTT法检测受体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的反应.结果 所分选之CD4 CD25 Treg细胞成功获得供体抗原特异性,对供体抗原的抑制率(IR)为85.4%,并检测到Foxp3表达.移植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中均无法检测到IL-10浓度.术后15d治疗组血清IL-10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对照组在术后15d血清IgG浓度已经显著升高,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术后15d血清IgG浓度与术前相比有所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供体脾细胞的刺激反应也明显低于Ⅰ组(P<0.01).结论 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能显著促进体内IL-10的产生以及抑制免疫球蛋白IgG的产生,并且可特异性抑制受体对供体抗原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