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3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50篇 |
内科学 | 38篇 |
神经病学 | 13篇 |
特种医学 | 33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92篇 |
预防医学 | 15篇 |
药学 | 7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7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分析GPX3甲基化与其基凶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检测47例PTC、10例非癌组织标本和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TPC-1中GPX3的甲基化状态,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PC-1细胞中GPX3的mRNA表达.结果 48.9%( 23/47) PTC发生GP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而10例非癌组织均未发生甲基化;TPC-1中GPX3启动子区甲基化,而且GPX3的mRNA不表达,经5-aza-2’-deoxycytidine干预96h后GPX3重新表达.结论 GPX3基因启动子区域频繁发生甲基化.,可能作为PTC的诊断标志物;GPX3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是其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42.
本文报告21例危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和Forester心功能分类结果。表明该技术在定量评价循环功能、正确指导治疗和判断病情,从而提高危重心梗患者治愈率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操作中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3.
斑马鱼实验动物化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斑马鱼实验动物化过程,对斑马鱼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习性、细胞遗传学研究、分子遗传学研究及相关技术、遗传学和微生物学控制、饲养管理等进行了概述,并简要介绍了斑马鱼在发育生物学、遗传学、毒理学及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5.
目的 :对比分析犬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多巴胺 (DA)受体亚型类别与反应特性。方法 :利用离体血管微量生物反应检测技术 ,测定多巴胺 1(DA1)受体激动剂非诺多泮 (Fenoldopam ,FODA)和多巴胺 2 (DA2 )受体激动剂propy lbutyl dopamine(PBDA)对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管环的舒张反应。结果 :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均有DA1受体分布 ,但其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别 ;②脑动脉内既有DA1受体又有DA2 受体分布 ;③用 6 羟多巴胺 (6 OHDA)处理后的实验进一步证实脑动脉存在有DA2 受体。结论 :冠状动脉和脑动脉DA受体亚型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阐明这种异质性将有助于了解多巴胺受体对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不同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346.
目的 分析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4月—2020年3月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收治的54例偏头痛患者进入研究,采用信封法分成2组,对比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记录2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ACA、M... 相似文献
347.
349.
350.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和上肢失能现状,探讨运动自我效能对上肢失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上肢失能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分析运动自我效能对上肢失能的影响。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失能得分为(35.83±5.99)分,运动自我效能得分为(1.77±0.2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文化程度、一周内是否发生过跌倒、运动自我效能是上肢失能的主要影响因素(t分别=5.33、4.93、7.33,P均<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失能情况较严重,运动自我效能能够影响患者的上肢失能,临床上应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上肢失能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