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566篇 |
免费 | 3239篇 |
国内免费 | 19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29篇 |
儿科学 | 798篇 |
妇产科学 | 343篇 |
基础医学 | 2818篇 |
口腔科学 | 494篇 |
临床医学 | 10741篇 |
内科学 | 4600篇 |
皮肤病学 | 586篇 |
神经病学 | 957篇 |
特种医学 | 187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4093篇 |
综合类 | 16976篇 |
预防医学 | 7991篇 |
眼科学 | 672篇 |
药学 | 7052篇 |
118篇 | |
中国医学 | 6620篇 |
肿瘤学 | 15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2篇 |
2023年 | 1433篇 |
2022年 | 1707篇 |
2021年 | 2145篇 |
2020年 | 1483篇 |
2019年 | 1455篇 |
2018年 | 1613篇 |
2017年 | 1041篇 |
2016年 | 1200篇 |
2015年 | 1318篇 |
2014年 | 3266篇 |
2013年 | 2759篇 |
2012年 | 3331篇 |
2011年 | 3655篇 |
2010年 | 3529篇 |
2009年 | 3567篇 |
2008年 | 3286篇 |
2007年 | 3428篇 |
2006年 | 3163篇 |
2005年 | 3118篇 |
2004年 | 2911篇 |
2003年 | 2606篇 |
2002年 | 2021篇 |
2001年 | 1994篇 |
2000年 | 1819篇 |
1999年 | 1377篇 |
1998年 | 1141篇 |
1997年 | 1003篇 |
1996年 | 1023篇 |
1995年 | 986篇 |
1994年 | 856篇 |
1993年 | 565篇 |
1992年 | 465篇 |
1991年 | 421篇 |
1990年 | 374篇 |
1989年 | 355篇 |
1988年 | 311篇 |
1987年 | 238篇 |
1986年 | 214篇 |
1985年 | 203篇 |
1984年 | 178篇 |
1983年 | 160篇 |
1982年 | 140篇 |
1981年 | 110篇 |
1980年 | 83篇 |
1979年 | 62篇 |
1978年 | 26篇 |
1977年 | 20篇 |
1965年 | 20篇 |
1960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lumbar 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LDDD)是最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等继发性病变.LDDD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尚不明确,同时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基因技术、生物力学的快速发展为阐明LDDD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各种新型药物和生长因子的研发应用、基因治疗、人工椎间盘置换以及组织工程技术为治疗LDDD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对LDDD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现就LDDD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952.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UCMSCs,在培养基中加入20 mg/L BMP-2,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BMP-2对hUCMSCs的增殖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BMP-2作用后细胞表面STRO-1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量BMP-2作用后hUCMSCs骨桥蛋白(OPN)、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蛋白(COL1)的mRNA表达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hUCMSCs在BMP-2培养基作用下ALP染色变化,Von kossa染色实验观察BMP-2对hUCMSCs钙结节的形成.结果 细胞在未加BMP-2和加BMP-2培养基中培养1、3、5、7 d,虽然细胞的增殖率上升,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在2%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7 d后,hUCMSCs的增殖促进约10%左右.BMP-2培养7 d后细胞表面STRO-1阳性细胞比例上升明显,由25.1±4.0上升至51.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P-2培养条件下COL1 mRNA的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 mRNA出现表达,ALP mRNA比无BMP-2培养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MP-2培养条件下ALP染色出现大片细胞阳性染色.在培养28 d,Von kossa染色出现明显的钙结节.结论 BMP-2对hUCMSCs成骨诱导分化作用明显,而增殖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953.
郑阳春|刘宝善|徐琳|燕锦|刘超|杜凤梅|吴艳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4):346-349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壁造瘘口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直肠癌腹壁造瘘手术299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造瘘口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33.1%(99/299),其中造瘘口周围皮炎91例(30.4%),造瘘口狭窄8例(2.7%),造瘘口梗阻3例(1.0%),造瘘口脱垂17例(5.7%),造瘘口坏死2例(0.6%);端式造瘘组219例,其造瘘口周围皮炎、造瘘口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袢式造瘘组(80例)(P0.01);在端式造瘘组中,经腹膜外途径造瘘者(213例)其造瘘口梗阻及造瘘口旁疝的发生率又较经腹膜内途径造瘘者(6例)为低。结论术中对造瘘相关因素的及时处理及造瘘术式的合理选择有助于减少造瘘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4.
955.
目的探讨自体腹膜管修复胆总管缺失的可行性。方法取健康雄性成年普通家兔20只,分为A、B两组,两组都建立胆总管缺损模型,切取壁层腹膜制成腹膜管,分别与胆管上、下断端行端端吻合,腹膜管外包带蒂大网膜。术后观察实验动物活动、饮食、巩膜有无黄染及二便等一般情况。A组和B组分别于修复术后4周和12周再次开腹,切取修复区胆管行HE光镜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观察局部组织的愈合、胆管上皮的爬行情况。结果动物存活情况:2只实验兔分别于修复术后第9 d和第15 d死亡,其余18只实验兔均健康存活至再次手术。大体标本观察:修复段胆管质地柔韧,管腔无狭窄。探查肝脏表面光滑,质韧。光镜观察:腹膜管大部分腔面覆盖着单层柱状上皮,中外层为增生纤维组织,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并见较完整的毛细血管。结论自体腹膜管修复缺损胆总管后,使用带蒂大网膜包裹,腹膜管的成活率高,胆管上皮可逐渐由两端向对侧移行覆盖腹膜管腔面。 相似文献
956.
957.
目的比较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学会(ASA)Ⅰ~Ⅱ级行妇科手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A组)、吗啡PCEA组(B组)和吗啡PCIA组(C组)。每组20例。A组在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 mg+盐酸罗哌卡因15 mg,B组在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吗啡0.5 mg+盐酸罗哌卡因15 mg,并经硬膜外导管接自控止痛泵,C组在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吗啡0.5 mg+盐酸罗哌卡因15 mg,并经静脉接自控止痛泵。记录A、B、C 3组术后4、8、12、24、48h各时间点VAS评分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下肢麻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C组8、12、24、48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1)。B组下肢麻木的发生高于A组、C组(P0.05)。结论PCIA泵、PCEA泵均能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PCIA泵具有避免PCEA泵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8.
目的:探讨使用免缝胶布对伤口减张制动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面部瘢痕或痣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组,45例为治疗组,术后5天拆线,拆线当天开始使用免缝胶布。胶布垂直跨越伤口线粘贴,使创缘处于无张力状态。17例为对照组,未使用免缝胶布。术后6个月对瘢痕进行临床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统计分析。结果:6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治疗组37位(82%)、对照组4位(23%)患者瘢痕恢复至成熟期,没有痒或刺痛的主观症状,瘢痕颜色淡、平坦、质地软;治疗组5位(11.1%)、对照组13位(76.5%)患者瘢痕增宽,有痒或刺痛的症状,瘢痕颜色红,突出皮面。结论:免缝胶布可以有效地减轻伤口两侧张力,减少瘢痕增生,是一种瘢痕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59.
旋入式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用旋入式髓内钉和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探求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间对18例股骨中段新鲜骨折及骨折不愈合行旋入式髓内钉治疗。与20例采用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8个月,髋、膝关节伸屈功能及行走正常,未发生感染、无延迟和不愈合,无髓内钉断裂及再骨折发生。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拔钉1例,钢板断裂1例。两种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具有轴向加压、抗分离和抗旋转的功能,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骨外膜,疗效可靠,是治疗股骨中段骨折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60.
在精子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和调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有丝分裂阶段的精原细胞中有405个基因表达;精母细胞中无DNA复制,DNA修复至关重要,许多基因参与这个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与DNA修复,有442个基因高表达于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后的精子细胞中有175个基因表达[1]。本文对调控精子发生的常见基因作一综述。一、正常精子发生过程由精原干细胞经过一系列发育阶段发展成为精子的过程称为精子发生。哺乳动物的精子发生可分为3个阶段:①精原细胞经过数次有丝分裂,增殖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中间经过短暂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