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99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8篇
  2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发病原因及.方法 收集我院2003年10月至2011年6月所收治的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胆管损伤的患者.结果 本组13例患者,10例行胆道修补及T管引流术均好转痊愈出院,3例行胆管切开术和T管引渡术,术后出现了胆漏,经充分引流后均好转,无死亡.结论 要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在术中早期发现和预防损伤,胆管损伤要根据损伤发现的部位时间和类型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临床检查过程中一次给药同时进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的可行性。方法整理我院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检查患者36例,在患者检查的过程中同步进行两种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两种方法的分别检测,观察患者在检查完成之后的临床差异性。结果患者使用分开检查及合并检查之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符合度较高,在临床结果的比较当中差异不大,从临床可行性方面来看,同步进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检查的操作性较强。结论在临床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检查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临床结果与分开检查的结果相同,在临床检查当中可以进行合并检查,提高患者的检查效率,减少患者的临床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性,27岁,HBsAg(+)20年,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半月于2017年7月入院。自述于20年前体检化验HBV-M提示"HBsAg(+)、HBeAg(+)、HBcAb(+)",肝功及乙肝病毒载量不详,未治。半月前在当地医院复诊,腹部B超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腹部MRI检查示:(1)肝硬化,脾大;(2)肝脏占位性病变,肝癌待排;(3)肝右叶多发性血管瘤;(4)左侧重复肾并轻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血压增高的程度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65例EH患者及 40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以测定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EH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Ⅱ、Ⅲ期EH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Ⅰ期EH患者 ;EH患者血压变异性随血压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年龄≤ 5 5岁者 ,其血压变异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年龄 >5 5岁者 ,其血压变异性不再随继续增加。结论 EH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加 ,且靶器官损害越重 ,血压值越高 ,在一定范围内年龄越大则血压变异性越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技术检测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方法 利用PCR扩增13例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第6、7、11及12外显子,然后对PCR产物进行HRM分析,通过DNA测序对HRM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在13例PKU患者的26个PAH等位基因中共检测出5种不同突变基因,总检出率为38.5%.常见的突变类型是R243Q和A434D.检测出两种多态性位点为Q232Q和V245V.HRM分析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HRM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易操作、准确等优点,可用于PKU患者PAH基因突变筛查.  相似文献   
17.
孙冰  王清防  慕明章  黄晨 《山东医药》2012,52(36):24-26
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器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小儿胫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11年2月用单臂外固定器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78例小儿胫骨骨折临床资料,对骨折愈合时间及钉道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5~18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6.2个月.单臂外固定器组:骨折延迟愈合病例:闭合复位4例,有限内固定0例,开放骨折3例;钉道感染病例:闭合复位9例,有限内固定3例,开放骨折5例.组合式外固定器组:骨折延迟愈合病例:闭合复位2例,有限内固定l例,开放骨折2例;钉道感染病例:闭合复位3例,有限内固定3例,开放骨折4例.结论 骨折断端的稳定对外固定器的保护理念应受到临床重视,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时间及防止钉道感染.外固定器主要是维持和稳定骨折,不能依靠外固定器来复位骨折,良好的骨折复位是外固定器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可吸收修复胶原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供皮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07至2018-12医院收治的100例自体皮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可吸收修复胶原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供皮区创面,对照组采用传统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供皮区创面换药时疼痛程度、创面感染率、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愈合后瘢痕指标评定。结果 治疗组供皮区创面换药时疼痛分数在术后3、6、9 d分别为6.24±2.23,4.13±2.37,1.49±1.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3±2.14,5.24±1.59,2.43±1.66(P<0.05);治疗组供皮区创面感染率为2%,较对照组14%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后3、6、9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修复胶原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供皮区创面相比于传统凡士林纱布治疗是一种更优越的方式,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286例,支原体和(或)衣原体感染哮喘患儿824例设为试验组,并与非肺炎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感染患儿46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1286例哮喘患儿中,出现肺炎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感染824例,感染率为64.07%,其中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583例,单纯肺炎衣原体感染201例,40例患儿同时感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试验组患儿年龄段1岁多于对照组,对照组实验室指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分别为(284.24±48.33)×106/L与(6.84±0.73)mg/L低于试验组(396.34±64.63)×106/L、(7.94±0.83)mg/L;白细胞计数和前降钙素原(PCT)分别为(7.84±0.83)×109/L和(0.72±0.07)μg/L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胸片胸腔积液、云雾状改变、肺间质浸润、肺间质和肺实质混合浸润、扇形浸润、肺实质浸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热96.84%、头痛60.92%、咳嗽71.48%、胸痛30.70%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流鼻涕22.13%、喘鸣13.38%高于衣原体感染患儿12.44%、6.97%,腹泻8.92%、呕吐8.40%均低于衣原体感染患儿17.41%、14.43%(P0.05)。结论哮喘患儿并发肺炎支原体和(或)衣原体感染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患儿经验性用药选择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颈肩部肌膜疼痛综合征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肌张力及超声弹性成像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颈肩部肌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浮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颈肩部疼痛程度,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部功能障碍,并对两组患者疗效情况、肌力变化、关节活动度、超声弹性成像指标、血清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双侧肌张力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超声弹性成像指标弹性评分、杨氏模量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5-H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β-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颈肩部肌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颈肩部肌肉疼痛,提高颈肩部双侧肌力与关节活动度,调节血清5-HT、β-EP水平,改善颈椎功能障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