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3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雄性小鼠每组10只,磷酸咯萘啶灌胃组的每日剂量(盐基)依次为小鼠LD_(50)的1/4(343mg/kg)、1/8(171.5mg/kg)与1/16(86mg/kg),连续给药3天。1/4 LD_(50)组中1只鼠中毒死亡。给药毕,每只雄鼠与2只雌鼠同笼交配1周,每周更换1批正常雌鼠,共交配5批。雌鼠于起始交配后15天剖杀,计算各组雌鼠的受孕率、平均着床数、平均活胎数与着床后致死率。结果未见咯萘啶对精子的成熟与活力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3.
小鼠在腹腔注射(D_0)约氏鼠疟原虫前15天(D_(-15))肌注或灌胃咯萘啶100mg/kg,可使大部分小鼠不出现原虫血症。D_(-10)肌注或灌胃10mg/kg,D_(-5)肌注5mg/kg或D_(-4)灌胃5mg/kg亦有抑制原虫血症的作用。因该株原虫对氯喹具固有的抗药性,故即使在D_(-3)肌注或灌胃400mg/kg氯喹(>(2/3)LD_(50))亦不能保护小鼠不受感染。 应用伯氏鼠疟原虫的实验证明:咯萘啶杀裂殖体的持效作用明显比氯喹的为长。咯萘啶剂量为10mg/kg(ED_(50)的1.47倍,或LD_(50)的0.7%)时,D_(-6)灌胃一剂即能抑制原虫血症的出现,但相应剂量的氯喹67mg/kg(ED_(50)的1.47倍,或LD_(50)的10%),仅于D_(-2)给药有微效。  相似文献   
74.
本文报道氯胍、环氯胍、对-氯苯基二胍(PBG)、乙胺嘧啶及氯喹对10株恶性疟原虫的体外作用。该10株恶性疟原虫,7株从肯尼亚儿童分离获得,3株来自东南亚(FVO为敏感株,Camp与Smith株为抗乙胺嘧啶株)。测试抗疟作用采用96井测定板,每井加25μl完全培养液(CMS)、25μl含药的CMS及200μl 1.5形(v/v)的红细胞悬液或原虫血症为0.4%的红细胞悬液。经37℃培养24小时后,每井加入25μl含0.5μCi[~3H]次黄嘌呤的CMS,继续培养18小时。然后将各井内容物移至玻璃纤维膜上,蒸馏水洗,干燥后测放射性(cpm),计算出各药抑制50%放射性掺入原虫的浓度(1D_(50))。  相似文献   
75.
邵葆若  叶秀玉  郑浩 《药学学报》1982,17(8):566-571
用本所传代已二十余年、对药物敏感的伯氏鼠疟原虫作种源,每转种一代给小白鼠口服单次量咯萘啶。第1代剂量为8 mg/kg,其后剂量每代增加2 mg/kg。转种至第23代,剂量达2,400mg/kg时,虽部分小鼠死亡,存活小鼠的原虫血症仍不转阴,此时原虫的抗药性为亲代原虫的300倍以上。抗咯萘啶鼠疟原虫(RPB2)对氯喹、喹哌、吡咯喹、M-6407、阿的平与青蒿素等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抗药性。用对亲代原虫有效量的3~10倍治疗RPB2原虫时,不能使原虫血症转阴。如不再用药,连续转种5代,RPB2可恢复对咯萘啶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6.
Oxamniquine(6—羟甲基—2—异丙胺甲基—7—硝基—1,2,3,4—四氢喹啉)是UK_(3883)的有效代谢物。本文作者用它对23例粪检阳性的曼氏血吸虫病成年患者进行了住院治疗,其中4例为感染5~9个月的早期患者。共分4种疗法:组(1),5例,肌注悬液5毫克/公  相似文献   
77.
本文根据硝基呋喃腙对小白鼠血吸虫病具有預防作用的发現,合成了数十种同型和同烯系物,进行了化学結构与抗血吸虫作用关系的初步探討。发現5-硝基呋喃-2-甲醛縮硫氨脲、5-硝基呋喃-2-丙烯醛縮氨脲和縮硫氨脲以及β-(5-硝基呋喃-2-)-丙烯酰-(4-甲基)-(口派)嗶嗪、(4-苄基)-(口派)嗶嗪、(4-二乙氨基甲酰)-(口派)嗶嗪、甲胺和乙烯亚胺等8种化合物对小白鼠体內血吸虫童虫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后两种还兼具对成虫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8.
本文研究了萱草根的毒性,证明药物的毒性主要集中于根部,萱草根的毒性尚稳定,即使在22—35℃的范围内,其对小白鼠的毒性亦无明显的差异,药物在宿主体内有很大的积蓄作用,同时感染血吸虫病的动物对药物的耐受性较未感染的显著为低,试验结果说明,用米泔水泡制法不能减低药物的毒性,但在120℃干烘4小时则可使药物的毒性降低1倍以上。此外,黄连、黄柏与萱草根配伍时可解除药物的部分毒性,并且可以提高萱草根连续多次口服的剂量。  相似文献   
79.
萱草根实验治疗动物血吸虫病的效果,各单位报告的结果颇不一致,有的认为虫数不减少或减虫率不高,但有的则报告减虫率可高达80%以上,而且当萱草根与广木香、槟榔及黄連、黄柏等配伍时,不仅能减低药物的毒性,且能增效。因此,我们在研究了萱草根的毒性、炮制及解毒药物(参见前文)后,又进行了动物实验治疗及组织病理学的观察,以供临床上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0.
溴乙酰胺对妊娠大鼠及其胚胎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6日的大鼠,每日喂溴乙酰胺≥24.8mg/kg(≥1/5LD_(50)),连续12日后,活胎率下降,胎鼠有外观畸形的<8.5%。孕大鼠喂五氯酚钠≥25.1mg/kg(≥1/9LD_(50))连续12日,活胎率较溴乙酰胺组明显降低,外观畸形率(>55%)及骨骼畸形率(>75%)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