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停药指标的临床安全性。方法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50例新生儿根据出生后检测的CRP值分为无感染组42例和感染组108例。感染组又分为CRP指导组54例和7 d治疗组54例。CRP指导组根据每天测得的CRP作为停用抗生素的指标;7 d治疗组应用抗生素至少7 d,待临床症状消失和CRP8mg/L后停药。结果无感染组2.38%的患者需再次接受抗生素治疗,感染组无患者需再次接受抗生素治疗者。抗生素疗程:无感染组为3 d,CRP指导组为4~11(4.6±1.2)d,7 d治疗组为7~14(9.8±1.6)d;3组之间抗生素疗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再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停用抗生素的安全有效指标,可明显缩短抗生素疗程,而不增加感染复发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均为低出生体质量的晚期早产与足月小于胎龄(SGA)儿童的生长和发育状况。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出生体质量<2 500 g的3岁儿童,其中50例为晚期早产儿童,50例为足月SGA儿童,对其进行体格测量及盖赛尔(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晚期早产和足月SGA儿童的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相近,但3岁时晚期早产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头围明显优于足月SGA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sell发育评估显示,晚期早产儿童的动作能、应物能、语言能、应人能均高于足月SGA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为低出生体质量,晚期早产儿童的长期生长和发育状况优于足月SGA儿童。 相似文献
23.
凝血酶原时间ISI/INR系统测定中的一些问题及改进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ISI/INR系统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方法 对上海市12家医院在用的仪器和匹配的胛试剂,对日常使用的正常血浆平均凝血酶原时间(MNPT)作调研实测,将结果进行分析;调查试剂的仪器特定(specific)国际敏感度指数(ISI)值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手工法ISI定标值之间的差异;用2种已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异常参比血浆代替WHO的ISI系统作质控并行比较。结果 12家中有4家日常使用的平均正常凝血酶原时间(MNPT)明显偏离实测值,分别为0.8、0.9、1.0和1.8S。用WHO CRM149R参比,用手工法标定的凝血活酶和109mmol枸橼酸钠抗凝的不同胛值血标本,在Sysmex1500型、C.2000型仪器上测定试剂的仪器特定ISI,其结果比手工法分别减少4.1%和4.7%,但采用HEPES-枸橼酸钠抗凝剂标本时,2种型号仪器的特定ISI比手工法分别减少16.7%及7.7%。用已知INR异常参比血浆,国产品与进口品对照的结果良好。结论 受调研12家中,有4家血凝分析仪器调研时实测的MNPT明显偏离日常使用值。有几家医院试剂的仪器特定ISI值也存在问题,建议纠正。用已知INR异常参比血浆代替WHO手工法标定凝血活酶ISI法作质控,使用简便,又不需MNPT参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关系。方法采集足月正常新生儿脐静脉血(不含溶血标本),用偶氮咖啡因比色法测定胆红素。生后2~7 d采集股静脉血动态监测血清胆红素。比较不同脐血胆红素范围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的比例。结果500例新生儿中181例(36.20%)发生病理性黄疸,发生病理性黄疸脐血胆红素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病理性黄疸的脐血胆红素浓度(P0.01)。随着脐血胆红素浓度上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增加(P0.01),需干预治疗病例增多(P0.01)。结论脐血胆红素水平对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极大价值。若脐血胆红素检测大于36μmol/L,建议早期干预治疗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引导体验式学习在首次使用胰岛素笔患者注射技能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80例糖尿病首次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教育方法,观察组42例采用引导体验式学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1 d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自我注射胰岛素的实操规范率及自我注射胰岛素时常见的错误方法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注射胰岛素时常见的错误操作事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体验式学习可以提高首次使用胰岛素笔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技能,减少自我注射胰岛素时错误操作事件,有利于患者理解和掌握胰岛素笔注射技能相关知识,减少患者的血糖波动,同时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痰湿内阻型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英达-35、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加用苍附导痰丸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性激素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痰湿内阻型可降低血清性激素指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7.
28.
1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因腹胀、双下肢浮肿,诊断为肝硬化收入我院。2治疗给予5%葡萄糖150ml加促肝细胞生长素40mg静脉滴注,16分钟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大汗淋漓,血压降至60/40mmHg等过敏性休克症状。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给5%葡萄糖静滴,静推氟美松5mg,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吸氧,半小时后再次给氟美松5mg静推,并给升压药,西地兰0.2mg稀释后静推,两小时后血压升至89/60mmHg,患者诉症状减轻,仍有视物模糊。3小时后血压为94/58mmHg,停止吸氧,升压药持续滴入,7小时后停用升压药,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3讨论促肝细胞生长素是从新鲜乳猪肝… 相似文献
29.
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性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探讨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护理的方法。这些护理体会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母体乙肝病毒携带与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10年8月足月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220例及正常对照组新生儿100例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性别、体重、G6PD缺乏、总胆红素水平、患儿与母体ABO或Rh血型不合以及母体年龄、吸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型系统不合、G6PD水平、性别因素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而母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则不是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患儿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HBsAg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相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G6PD缺乏症型黄疸发生率显著高于(P〈0.01),而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患儿组新生儿溶血病及其他类型黄疸与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体乙肝病毒感染不是新生儿黄疸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却加大G6PD缺乏患儿患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并与G6PD缺乏症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