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在高压氧预处理(HBOP )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1)SD大鼠接受连续5次HBOP或假预处理(SP),预处理结束24h后,建立基底节区脑出血模型,72h后处死,观察脑水含量,神经功能评分,TUNEL法检测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PAR-1的表达。(2)SD大鼠HBOP预处理前基底节区给予PAR-1激动剂(PAR-AP)或生理盐水,接受连续5次HBOP ,预处理结束24h后,建立基底节区脑出血模型,72h后处死,观察脑水含量、神经功能评分,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和PAR-1的表达。结果高压氧预处理减轻大鼠脑出血后72h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81.4±0.8)% vs (80.2±0.6)%,P<0.01],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HBOP降低了血肿周围组织PAR-1的表达( P<0.05)。HBOP前给予PAR-AP激活PAR-1受体,消除了HBOP诱导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高压氧预处理通过减轻脑组织水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下调PAR-1的表达是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吴丽琼  梁巧玲  邱霞  宋玉书  刘苑玲 《全科护理》2020,18(21):2677-2681
[目的]观察不同吸入氧浓度(FiO_2)对接受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肺复张血气指标的影响,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医院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25例。肺复张(RM)时,A组设置吸入氧浓度(FiO_2)为60%,B组为50%,C组为40%,D组为30%。比较RM前、RM后5 min、RM后30 min和RM后1 h4组病人血气指标中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力学指标中的肺静态顺应性(Cst)及平台压(Pplat),血流动力学指标中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结果]RM后5 min、RM后30 min、RM后1 h B组、C组病人血气指标PaO_2、PaCO_2、PaO_2/FiO_2均优于A组、D组(P均0.05);RM后5 min、RM后30 min、RM后1 h B组、C组病人呼吸力学指标Cst、Pplat均优于A组、D组(P均0.05);RM后5 min、RM后30 min、RM后1 h B组、C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VP、HR均优于A组、D组(P均0.05)。[结论]肺复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机械通气ARDS病人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血气指标及肺顺应性,肺复张吸入氧浓度设置为40%或50%对ARDS病人心肺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易成为慢性。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目前缺乏特效药,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给病人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乙肝对患者的健康构成的危害,使多数患者出现了忧心忡忡。现代医学证明,持久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冲突会造成精神疲劳,使人体免疫功能减弱,对康复不利。因此,加强对乙肝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1心理特点1.1抑郁、焦虑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电脑鼠标消毒效果,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对电脑鼠标加强监督和监测,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本院52台电脑鼠标分别用75%酒精及2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做细菌监测,进行消毒效果的对比.结果 电脑鼠标未消毒监测发现细菌污染率100%,用75%酒精擦拭鼠标后污染菌的清除率为89.2%,用2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的细菌清除率可达99.3%.结论 用2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电脑鼠标是高效、低廉、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内服中药,穴位敷药的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病人38例,疗效较好,并以西医治疗32例作对照组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强力宁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2种排气法在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排气法,观察组采用倒置滴管,待液体自行流入1/2~1/3)后斜排气,比较2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方法排气效果优于对照组(X^2=28。96,p〈0.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倒置滴管,待液体自行流入1/2~1/3后倾斜排气可提高一次性排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措施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等中文数据库中,关于比较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对HHHFNC组与NCPAP组早产儿分别采用HHHFNC、NCPAP模式治疗。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由2位研究者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Stata 12.0软件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结局评价指标包括:有效性指标(治疗失败率、再插管率)与安全性指标(鼻损伤、气漏发生率);次要结局评价指标包括:院内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动脉导管未闭(PDA)、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 结果通过文献筛选,并追踪检索已获取全文的相关参考文献,共计8篇RCT研究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的早产儿为1 037例,其中HHHFNC组为518例,NCPAP组为519例。①针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主要结局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指标方面,2组早产儿治疗失败率和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18、0.93,95%CI:0.87~1.59、0.67~1.30,P=0.286、0.687);而安全性指标方面,HHHFNC组鼻损伤与气漏发生率,则均低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0.17、0.24,95%CI:0.11~0.26、0.09~0.63,P<0.001、=0.003)。②针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次要结局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早产儿院内死亡率(OR=0.93,95%CI:0.40~2.13,P=0.857),BPD发生率(OR=0.82,95%CI:0.66~1.11,P=0.202),IVH发生率(OR=0.76,95%CI:0.46~1.27,P=0.299),ROP发生率(OR=1.09,95%CI:0.69~1.73,P=0.713),PDA发生率(OR=0.89,95%CI:0.62~1.28,P=0.524)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SMD=0.47,95%CI:-0.35~1.29,P=0.26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HHFNC组早产儿NEC发生率显著低于NCPAP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3~0.95,P=0.032)。 结论HHHFNC与NCPAP相比,在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方面,有效性相似,而前者导致的鼻损伤、气漏和NEC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但是,推荐HHHFNC模式作为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首选无创通气模式仍然需谨慎。  相似文献   
19.
正1脑性瘫痪《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核心分类组合的开发背景1.1 ICF-CY产生背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1年5月正式发布《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为不同国家和学科提供一种统一的、标准的语言和框架来描述健康状况和与健康有关的状况~([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β-catenin的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β-catenin在不同病理阶段的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乳腺囊性增生病2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5例,囊性增生病伴异型26例,导管内癌(或伴早期浸润)29例,浸润性导管癌58例.结果 β-catenin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囊性增生病、囊性增生病伴异型、导管内癌(或伴早期浸润)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3.7%、23.1%、72.4%和79.3%.各组间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catenin的单纯膜表达与肿瘤直径的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显著相关,直径小的表达率更高(P<0.01).膜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P>0.05)、患者年龄均无明显相关(P>0.05).β-catenin的膜浆共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等无明显相关(P>0.05).β-catenin膜浆表达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膜表达组(P<0.05).结论 β-catenin在囊性增生病伴异型、导管内癌(或伴早期浸润)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囊性增生病和导管内乳头状瘤,它的作用可能始于癌变的早期并持续存在.β-catenin的膜浆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提示β-catenin膜浆表达的乳腺癌易发生转移,两者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因素.β-catenin的膜表达与肿瘤直径的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呈负相关,可能提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