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改良前列腺联合部切开术(Modified TUIP,M-TUIP)治疗高危BPH患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7年3月~2012年5月,我们对103例有严重排尿障碍、药物治疗无效的高危BPH患者施行近段切除前叶,远端逐渐向切除侧叶过渡的M-TUIP,得到1年以上随访者80例,通过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除组织量、血钠变化、留置导尿时间、去管后自主排尿、肉眼血尿时间和随访Qmax、剩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urine volume,PVR)、IPSS、QOL以及BPH相关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血尿、膀胱结石等来评价M-TUIP。结果:8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9.6(12~40)min(不计膀胱碎石时间),术中失血36.7(15~117)ml,切除组织14.8(7.5~34)g;术前血钠(139±1.3)mmol/L,术后血钠(139±2.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TURS发生。术后留置导尿3~4天,75例拔管后顺利排尿,轻度间歇肉眼血尿持续1周以上23例。随访(36±8.8)个月,9例发生2次以上尿路感染,其中3例分别有一次性肉眼血尿;膀胱结石5例,3例经膀胱镜取出,2例膀胱镜下行钬激光碎石;8例术前因BOO导致肾功能不全者Scr无继续升高,3例尿道狭窄,8例于1年后再次出现排尿困难而加用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有效,Qmax达到或接近术后水平。末次随访Qmax为(9.6±3.1)ml/s,PVR为(46±12.3)ml,IPSS为(20±3.7),QOL为(2.8±0.4),分别与术前(4.8±2.9)ml/s、(107±56.7)ml、(29.3±2.2)、(5.1±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UIP作为一种姑息性手术方法安全有效,适用于高危BPH患者。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肿瘤基底部扩大电灼(EC)对减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复发的意义。方法:临床及病理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400例,按收治顺序间隔分为TURBT+EC组和TURBT组各200例,前者在TURBT后加做EC,而后者则行标准TURBT。术后常规膀胱化疗和随访。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6、12、18、24个月行膀胱镜检查。通过膀胱镜随访,统计两组2年内首次复发率。用χ2进行两组间率的比较。结果:TURBT+EC组和TURBT组得到随访的分别为191例和193例。TURBT+EC组第1、3、6、12、18、24个月复发率分别为3.7%(7例)、7.9%(15例)、7.9%(15例)、4.7%(9例)、2.1%(4例)、2.1%(4例);TURBT组复发率分别为11.4%(22例)、14.0%(27例)、11.9%(23例)、4.1%(8例)、3.1%(6例)、2.1%(4例)。TURBT+EC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TURBT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其中第1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总的首次复发率分别为28.3%(54例)和46.6%(9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可以看出,对差异率的贡献主要是术后前3个月。结论:TURBT+EC可减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术后复发率,对减少早期复发尤其有意义。可能得益于EC使基底部肿瘤残留几率的减低。并且几乎不增加手术创伤,技术简便。  相似文献   
43.
让多媒体教学走进体育课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应用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院外心肺复苏成功后生存出院病例的特点,为提高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及生存出院率寻找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2年时间内上海中心城区院外心肺复苏成功送院病例和生存出院病例,对院外能够影响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和生存出院率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91例院外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中,生存出院病例35例,出院率为12.03%。②生存出院率在0~20岁年龄组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生存出院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P<0.0001。③生存出院率在导致心搏聚停的各基础病因中有显著差异,P〈0.0001,其中电击伤的生存出院率最高。④生存出院率与急救反应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421。⑤复苏前心电图表现对生存出院率有显著差异,P〈0.0001,以室颤(VF)的生存出院率最高。⑥生存出院率随着转复用时的增加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001。⑦生存出院率随着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的增加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001。⑧生存出院率与除颤次数无显著差异,P=0.2119。结论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转复用时,合理使用肾上腺素和电击,积极处理心源性猝死和电击伤对于提高复苏成功患者的生存出院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探讨椎管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椎管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髓内25例,髓外硬脊膜下6例;颈段10例,颈胸段5例,胸段3例,胸腰段5例,腰段8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6例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均全切除;23例髓内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除1例髓内肿瘤病人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稍差,其余病人神经功能障碍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3~36个月,行颈,胸,腰椎MRI及X线或CT复查,除2例椎板未复位,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外,其余脊柱稳定性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室管膜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采用七氟烷与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丙泊酚麻醉(对照组,n=30)与应用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观察组,n=30)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1 d、2 d POCD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期低血压3例,心动过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恢复期低血压7例,心动过缓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开胸术后患者,采用七氟烷与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可使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率降低,且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48.
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但此类症状常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很多患者被长期误诊为“支气管炎”等,长期反复大量应用抗菌素。造成病情迁延,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且延误了诊治时机。慢性咳嗽多数病因复杂,多数慢性咳嗽,无明确感染,应积极明确病因,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9.
黄花乌头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选择适宜播种时间提出科学依据。方法从4月中旬至7月中旬在同一地块分6次进行露地育苗播种,记录出苗时间,统计出苗率、存苗率、单株块根重量及产量,通过比较确定合理播种时间。结果5月中旬以后播种出苗快、出苗率高、单位面积产量高。结论适宜播种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既能手术全切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又能维护和保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作者采用显微手术结合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和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硬膜外椎间孔内外沟通型49例,硬膜下椎间孔内外沟通型68例,椎旁巨大型12例.术中采用脊髓肌电或脊髓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相应节段脊髓和脊神经功能.对肿瘤侵犯椎体、椎弓根或椎间关节严重影响到脊柱稳定性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相应节段椎体重建和(或)椎弓根固定融合手术.结果 手术全切123例,近全切除6例;切除肿瘤后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手术47例,其中3例行颈前路椎体重建及固定融合术,44例行经椎弓根后路脊柱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神经鞘瘤99例,神经纤维瘤8例,脊膜瘤9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畸胎瘤1例,其他恶性肿瘤7例.术后2周原术前神经功能改善122例,症状同术前6例,加重1例.无手术感染、瘫痪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40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22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加重及复发病例.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例死亡.结论 全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同时,行相应的椎体重建和脊柱内固定手术,是治疗此类肿瘤、维护脊柱稳定性并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