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2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李培凤  杨安怀  陈长征  邢怡桥 《眼科》2006,15(5):351-355
目的研究二极管发光器(LED)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一阶及二阶波形特点。设计前瞻性、非对照干预研究。研究对象18例(18眼)正常人。方法18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作阴极射线管(CRT)及LED的mfERG检查。LED刺激时间分为1/10(1.7ms)、3/10(5ms)、5/10(8.3ms)、7/10(11.7ms)、10/10(16.7ms)5种。主要指标mfERG总和反应波形特点,P1、N1及N2波形态、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结果CRT及LED刺激器mfERG一阶反应波形基本相似;CRT及LED刺激器的mfERG二阶反应波形不同,前者的P1波呈尖峰状,后者的P1波较宽,呈方形,且伴有一个较深的N2波。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LED刺激器的mfERG一阶及二阶反应中的P1波及N1波的振幅密度增加,潜伏期延长。结论CRT及LED刺激器的mfERG一阶反应波形基本相同,但LED的二阶反应波形更丰富,其可能包涵了更多视网膜内层信息。(眼科,2006,15:351-355)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小儿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小儿白内障患者 87例 ( 10 3眼 ) ,年龄 2~ 14岁。手术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PCCC)、前段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体后囊夹持 ,术后随访 1~ 36 (平均 7.8)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 >0 .0 5者 83眼 ,0 .1~ 0 .3者 6 6眼 ,最佳校正视力 >0 .5者 2 6眼 ,其中脱盲率 80 .6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葡萄膜炎 ( 31.1% )、后发障 ( 30 .1% )和角膜水肿 ( 9.7% )等。结论 及时摘除小儿白内障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术中联合PCCC、前段玻璃体切除和人工晶体后囊夹持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功能 ,减少小儿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
曹婷  邢怡桥  杨燕宁  梅海峰 《眼科研究》2013,(11):1050-1054
背景研究表明,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可导致角膜上皮细胞(CEC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分泌和活性改变。黏着斑激酶(FAK)对MMPs的表达、释放和激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角膜上皮感染HSV-1后FAK的表达变化鲜有报道。目的探讨HSV-1感染对体外培养的人CECsMMP-2和FAK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SV-1(F株)感染体外培养的人CECs,应用逆转录PCR(RT—PCR)、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于感染后2、20、40h检测人CECsMMP-2、FAK及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细胞的MMP-2mRNA、FAKmRNA较非感染细胞(即加入无病毒无血清培养液的阴性对照组)的表达明显增强,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别与时间点间不存在交互作用(MMP-2mRNA:F目目=0.968,P=0.436;F蚴I=47.649,P=0.000;F女Ⅱ#目=0.757,P=0.536.FAKmRNA:F时间=0.658,P=0.631;F组别=35.182,P=0.000;F交互作用=1.386,P=0.137)。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2h时p-FAK、FAK、MMP-2在感染细胞与非感染细胞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20h、40h感染细胞的蛋白表达较非感染细胞均明显增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MMP-2、FAK、p-FAK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目增多。结论在HSV-1感染早期,FAK的激活可刺激MMPs活性增强,从而加速角膜溃疡及坏死性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44.
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07就诊于我院眼科确诊的视网膜大动脉瘤伴发黄斑水肿9例9眼患者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 mo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动脉瘤的变化情况及黄斑水肿的消退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后大于3 mo的随诊观察,所有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OCT检测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治疗后较治疗前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mo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动脉瘤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变小。 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伴发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大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并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填塞手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查确诊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17例1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7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年龄(55.18±7.91)岁。所有患眼均行23G微创玻...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干眼病的危险因素,为干眼的科学预防及其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556例干眼患者,按照年龄和性别1∶1匹配,选取同期门诊或病房非干眼患者556例对照研究,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获取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丙型肝炎(OR=5.956,95%CI:2.028~17.497)、结缔组织病(OR=2.284,95%CI:1.631~3.197)、创伤后应激障碍(OR=1.750,95%CI:1.144~2.678)、绝经后雌激素治疗(OR=1.945,95%CI:1.022~3.700)、头颈部的放射治疗(OR=6.829,95%CI:1.394~33.448)、抗组胺药(OR=2.133,95%CI:1.452~3.134)、角膜接触镜(OR=6.380,95%CI:2.071~19.657)、视频终端使用超过6h(OR=2.695,95%CI:1.399~5.192)为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常食用Ω-3脂肪酸类食物(OR=0.486,95%CI:0.283~0.835)可能为干眼的保护因素.结论 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丙型肝炎史、结缔组织病史、头颈部的放射治疗、绝经后雌激素治疗、抗组胺药、角膜接触镜、视频终端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常食用含Ω-3脂肪酸类食物是干眼的保护因素.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临床预防与治疗,对降低干眼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孔源性睫状上皮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的组织学特点 ,睫状上皮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病例临床上非常少见。裂孔位于睫状体平坦部无色素上皮层引起的睫状上皮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 ,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近两年 ,我院共收治此病 5例 ,行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患者 (5只眼 )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4~ 6 5岁 ,平均 47.5岁。 3例有明显的眼钝挫伤病史 ,2例无明显诱因 ,无屈光不正。患者均主诉患眼雾视 ,进行性加重 ,病程 1~ 2个月。经门诊诊断为“视网膜脱离”,住院治疗。入院检查视力 :1例数指 / 30 cm,2…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硅油充填眼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填入及硅油取出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玻璃体切除术硅油充填眼并发性白内障20例(20眼)施行该联合手术,术中采用颞侧巩膜双通道分别用于固定灌注针及供光源进入眼内用,分割碎核法囊袋内超声乳化晶体核后,用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开晶体后囊膜,使硅油通过晶体后囊切口、瞳孔、角巩膜切口排出,观察眼底视网膜无特殊情况后,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结果:除1例术后14天出现视网膜脱离视力较差外,其余19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12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8(60%)。7例术后视力为0.05~0.1(35%);另1例术后视力眼前手动。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视风膜脱离,未见玻璃体腔出血、持续性角膜内皮失代偿、黄斑囊样水肿、硅油残留、晶体移位等。结论:该联合手术对  相似文献   
49.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高效、高分辨率的新型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实时显示视网膜结构及眼底血管的变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群的致盲性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玻璃膜疣、色素异常、地图样萎缩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等。本文将综述OCTA在临床诊断监测干、湿性AMD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RBP4在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2017-02/07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患者65例66眼玻璃体标本, 其中PDR组23例,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组16例,非糖尿病患者26 例作为对照组。各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相匹配,PDR组及NP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各组玻璃体标本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并分析各组玻璃体中RBP4、IL-6、TNF-α的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RBP4与IL-6的相关性。

结果:RBP4在PDR组、NPDR组、对照组中浓度分别为13.68±2.66、11.03±1.12、10.45±1.17μg/mL。IL-6在PDR组、NPDR组、对照组中浓度分别为56.0±10.27、20.92±5.77、10.26±1.91pg/mL。PDR组中RBP4、IL-6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NPDR组,3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35、161.167,P<0.01),NPDR组玻璃体中RBP4浓度与对照组RBP4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玻璃体中IL-6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中RBP4浓度与IL-6浓度成明显正相关(r=0.606,P=0.001)。

结论:RBP4可能参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期的炎症反应过程,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