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2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46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18篇 |
出版年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尽管放射性碘(131I)治疗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已经有较长时间的经验,但如何确定一个最佳的放射性活度以尽快控制甲亢症状,仍然是目前讨论的焦点.本文旨在研究两组不同放射性活度的甲亢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诊断为GD并行放射性碘(131I)治疗的患者147例,根据1311活度不同,将患者分为低放射性活度组GI(<3.7 MBq/mL)和高放射性活度组G2(>4.44 MBq/mL)两组,并观察治疗后一年随访结果.结果 G1及G2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48%或94.8%.G1及G2间的治愈率、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放射性碘用于治疗GD,高放射性活度比低放射性活度更有利于控制甲亢.因此我们推荐较高放射性活度用于GD患者.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临床诊断方法对基础训练期间新兵应力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方法以同位素骨扫描为金标准,对288例可疑应力性骨折患者临床诊断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按病例计算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Youden指数分别为97.5%、61.7%、91.7%、92.9%、82.9%、2.55、0.04和0.59。两名医师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1.7%,kappa值0.64;当以受伤部位数计算时,上述真实性指标分别为97.2%、84.1%、89.7%、82.0%、97.6%、6.12、0.03和0.81,两名医师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94.4%,kappa值0.88。结论临床诊断方法用于诊断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应力性骨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良好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用放射免疫技术对30例脾虚泄泻患者回肠末端、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粘膜中 P 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测定,发现脾虚泄泻组回肠末端 SP 含量(120.95±90.70pg/mg 湿重)较无腹泻组(47.86±35.49pg/mg 湿重)和非脾虚泄泻组(52.50±42.49pg/mg 湿重)显著增加;脾虚泄泻组乙状结肠粘膜 VIP 含量(510.63±265.22pg/mg 湿重)较无腹泻组(308.67±204.49pg/mg 湿重)也显著增加;与非脾虚泄泻组比较(398.97±240.80pg/mg 湿重)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 SP 和 VIP 可能与脾虚泄泻的腹泻症状有关。根据脾虚临床表现和 VIP 的功能,脾虚泄泻中 VIP 可能起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核医学技术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着重论述核医学检查方法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旁亢)中的应用.方法经临床和手术证实为原发性甲旁亢的22例患者(腺瘤19例,增生3例),均进行了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免疫放射分析检测及99Tcm-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15例做了99TcmO-4甲状腺显像,8例做了99Tcm-MDP全身骨显像.结果所有患者血清PTH(428.21±256.48)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腺瘤患者增高更显著(781.83±194.56).99Tcm-MIBI双时相显像检测腺瘤病灶的灵敏度初始相和延迟相分别为84.2%和100%,检测增生病灶的灵敏度仅为33.3%.13例甲状腺显像正常,2例显示冷结节.7例呈异常骨影像改变,骨影像变化程度与病程有关.结论血清PTH免疫放射检测和99Tcm-MIBI双时相显像方法是定性和定位诊断原发性甲旁亢的灵敏手段;99Tcm-MIBI双时相法检测增生病灶的能力有限;甲状腺显像和全身骨显像有助于提高原发性甲旁亢的诊断符合率及病情和病程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25.
26.
报告两批共20080名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的初步结果。采血对象为1989~1996年在西安市35所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采集出生后30min的脐带血13,915例;出生后4d的足跟(或头皮)血6,165例。用滤纸干燥血斑(RIA)法筛查TSH,对初筛结果中TSH≥28~30mU/L者,取静脉血复查TSH及T_4。结果两批新生儿先天性甲低发病率分别为0/10021、0/10059。经统计学处理,与北京、天津报告后1/7843、1/7750的新生儿甲低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7.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研究对象分为 3组 :前列腺良性增生组 80例 ,年龄 5 0~ 91(平均 6 3)岁 ,前列腺大小依直肠指检和 B超检查评定 ;前列腺炎组 16例 ,年龄 2 3~ 75 (平均 5 6 )岁 ,其中急性 5例 ,慢性 11例 ;前列腺癌组 15例 ,年龄 47~ 80 (平均 6 8)岁 ,根据临床检查分期 ,A期 2例 ,B期 2例 ,C期 8例 ,D期 3例 ,15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对其中 7例手术前后 1mo患者血清 PSA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 .另选健康成年男性70例作对照 ,年龄 37~ 75 (平均 6 1)岁 ,经检查排除了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 .1.2 方法 所有血液标本均… 相似文献
28.
99mTc-PDGFR-β AODN的制备及其生物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一种理想的99mTc标记大鼠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ODN)的方法,并观察标记产物的生物学分布以探讨其用于防治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可能性. 方法: 先使长度为18个碱基的单链PDGFR-β AODN与双功能螯合剂NHS-MAG3耦联,然后进行99mTc标记,测定不同条件下标记率,分析确定最佳标记条件.常规测定放化纯度和比活度,并对标记物进行稳定性和正常小鼠体内分布实验. 结果: ①最佳标记条件下平均标记率达70%(最高为73.2%),经P4层析柱纯化后放化纯度>95%,比活度7.4~11.1MBq(200~300μCi)/ μg;② 99mTc-MAG3-AODN在室温下生理盐水中及37℃下新鲜人血清中稳定性良好,与血清蛋白结合率为6%~8%;③ 99mTc-MAG3-AODN在正常小鼠体内稳定性良好,在肾、肝中摄取较高. 结论: 以NHS-MAG3为鳌合剂标记得到的99mTc-MAG3-AODN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下一步进行细胞和动物实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30.
背景: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深入研究SSTR的生物学特性及亚型分布模式是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目的:探讨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及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株(Mc3)生长抑素受体(SSTR)两种亚型(SSTR1、SSTR2)的表达与SSTR的放射配基^125I-RC-160的结合差异与预后康复的相关性。设计:非随机非对照的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生物学教研室和西京医院核医学科。细胞系采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生物学教研室建立的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MMEC-1、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株高转移细胞克隆Mc3。RPMI 1640培养基及胰蛋白酶为Gibco产品;寡核昔酸探针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制备;RC-160由北京赛百盛公司提供。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软琼脂法等观察MEC-1及Mc3细胞株生物学特性;以原位杂交法检测MEC-1,Mc3细胞株SSTR,及SSTR2两种亚型的表达情况;以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分析MEC-1,Mc3细胞与^125I-RC-60的结合情况。主要观察指标:MEC-1及Mc3细胞生物学特性,MEC-1,Mc3细胞SSTR,SSTR两种亚型的表达及MEC-1,Mc3细胞与^125I-RC-160结合的情况。结果:MEC-1,Mc3细胞生长稳定,Mc3较MEC-1生长速度略快,克隆形成率高;MEC-1细胞高度表达SSTR,及SSTR2(82.6%和81.7%);Mc3细胞无两种亚型表达。MEC-1和Mc3细胞与^125I-RC-160的特异结合率分别为(23.8&;#177;9.4)%和(3.2&;#177;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MEC-1高度表达SSTR,及SSTR2,与RC-160的特异结合率显著高于Mc3细胞,而恶性程度则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