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CD4^+CD25^+T调节细胞(Treg)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通过其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抗TNF-α制剂治疗AS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纳入的10例AS患者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治疗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腹部皮下注射,50mg,每周1次×8周。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抽取外周血10ml,常规分离淋巴细胞惮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 T细胞数量、CTLA-4表达。结果治疗前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为(24+9)%,高于健康志愿者和经rhTNFR—Fc治疗后的患者(P均〈0.05)。AS患者CD4^+CD25^high/CD4^+T淋巴细胞为(6±6)%,亦高于健康志愿者和经rhTNFR—Fc治疗后的AS患者(P均〈0.05)。AS患者CTLA-4为0.15±0.15,高于健康志愿者和治疗后AS患者(P均〈0.05)。结论 在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数量升高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CD4^+CD25^+Treg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于抗TNF-α治疗前后病情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22.
肝硬化、肝癌是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密切相关的疾病。本文对肝硬化及伴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 9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 M)进行了检测 ,并对其血清学模式和各指标感染率进行了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经临床确诊的肝硬化患者 115例 ,其中男 98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5 2 .4岁 (2 6~ 2 9岁 )。伴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 4 4例 ,其中男 4 1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5 2 .9岁 (30~ 78岁 )。1.2 方法 采用RIA同步检测血清 9项HBV M。测定药盒由 3V诊断技术公司提供 ,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  相似文献   
23.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脊柱关节病,与系统性硬化症合并很少见,我科收治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2004年5月至2006年6月我院共收治5例均在门诊正规治疗无效,而采取改良的双环切口手术成形方法并随访1—2年,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性关节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性关节病是一组慢性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及其相关的关节炎,它们的治疗一直是风湿病学家面临的挑战。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生物制剂,它的出现为炎性关节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本文着重介绍了英夫利西单抗—一种人/鼠嵌合的肿瘤坏死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治疗这组疾病的最新进展,并综述了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26.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案,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对52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入依那西普组及安慰剂组,每组患者各26例,依那西普组平均年龄(27.7±8.5)岁,安慰剂组平均年龄(29.7±8.1)岁。整个研究持续12周,前6周为双盲治疗期,后6周为开放治疗期。在双盲期,依那西普组给予依那西普25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安慰剂组给予非活性物质25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开放治疗期,2组均使用依那西普25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于第0、1、2、4、6、7、8、10、12周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分析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其他的皮肤及附属器官的反应、感染的发生情况、血液系统反应、肝酶水平、自身抗体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依那西普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和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双盲期内依那西普组有26.9%的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红肿、硬结和瘙痒反应,安慰剂组无l例出现该反应,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的发生率为34.6%。双盲期依那西普组有6例患者(23.1%)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安慰剂组无1例发生该反应,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西普组和安慰组的其他不良反应如上呼吸道感染(分别为5例与7例)、皮肤及附属器官反应(分别为6例和3例)、肝酶升高(分别为5例和8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那西普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AS的药物。  相似文献   
27.
目的总结Ig G4相关性疾病在中国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诊断为Ig G4相关性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被诊断为Ig G4相关性疾病,其中男40例(74.1%),女14例;平均年龄为(58.6±1.6)岁(35~82岁);31例(57.4%)出现多器官受累,中位受累器官为2个(2~5个),受累组织包括胰腺(51.9%)、颌面部腺体(48.1%)、淋巴结(20.4%)、胆管(18.5%)等。94%(51/54)的患者伴有血清Ig G4[6.9 g/L(1.4~59.5 g/L)]、Ig G、Ig E等升高为主的高球蛋白血症,97.4%(37/38)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或恢复正常。结论 Ig G4相关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可累及身体多个部位或组织,以胰腺、颌面部腺体受累最为多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较高疗效。  相似文献   
28.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对应用英利昔单抗(infliximab)和依那西普(etanercept)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AS患者所发生的全部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总结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不良反应术语命名(WHOART)系统进行分类,观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英利昔单抗治疗63例AS患者中,21例(33.33%)患者发生了至少43例次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2例患者发生严重的皮炎伴脱发,1例在第3次输注药物过程中出现输注反应。共有142例AS患者入选依那西普临床试验,随机分配,治疗组70例,安慰剂组72例,双盲治疗期安慰剂组和依那西普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9.17%和4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安慰剂组和依那西普组分别为20.83%和38.57%;开放治疗期内全部不良事件发生率在安慰剂组和依那西普组分别为41.67%和32.86%,两组比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分别为40.28%和30.00%;依那西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局部反应、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和呼吸道感染等。结论:短期临床观察显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英利昔单抗和依那西普治疗AS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9.
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治疗一直是风湿病学家面临的挑战.本综述介绍了SLE目前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抗疟药、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研究新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来氟米特、霉酚酸酯及各种生物制剂等新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0.
依那西普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用药方案依那西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情况,并比较其不同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25mg/次,2次/周和50mg/次,1次/周,连续给药8次,在不同时间点评价ASAS20、ASAS50、BASDAI50等指标。结果两组在第1、4、8次给药及停药后20dASAS20、ASAS50、BASDAI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剂量相同(200mg)但是不同用药间隔情况下,25mg组患者与50mg组相比,达到ASAS20、ASAS50、BAS-DAI50改善的例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是50mg组较早获得BASFI改善(P=0.0289)。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rhTNFR-Fc、不同间隔时间治疗我国AS患者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mg,1次/周的方法会给患者带来较早的功能方面(BASFI)的改善;50mg,1次/周给药更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