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疑诊为淋巴瘤的猫抓病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是动物源性病. 通常在猫抓伤或与猫密切接触后患病,少数与狗接触有关. 以往由于屡次染色与培养不成功,曾怀疑病毒或衣原体是本病的病原体,1983年美国病理学家Wear 用Warthin-Starry (W-S)银染色法才发现其病原为一种嗜银染色的杆菌, 是一种巴尔通菌(Bartonella sp.).  相似文献   
72.
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比较研究了241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发区(北京:104例)和低发区(南宁:137例)15~39岁意外死亡者的主动脉形态学特征。将主动脉内膜分为正常和有Ⅰ~Ⅴ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果发现北京地区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南宁地区(62.5%对53.1%,p<0.05),其中早期病变(Ⅰ型和Ⅱ型)检出率两地无差异,但中间型病变(Ⅲ型)及斑块(Ⅳ型和Ⅴ型)检出率北京高于南宁(分别为14.4%对8.7%,p<0.05;6.9%对3.4%,p<0.05)。主动脉内膜淋巴细胞检出率北京亦明显高于南宁(26.9%对13.3%,p<0.01),尤以Ⅱ、Ⅲ型病变内膜为甚(分别为27.6%对8.9%,93.5%对75.0%,P均<0.01).表明动脉粥样硬化高低发区之间组织形态学的差异主要是中间型病变及斑块的检出率不同;淋巴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巨噬细胞内真菌的诊断问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巨噬细胞内的病原体常见有利什曼原虫、弓形虫,组织胞浆菌和马尔尼菲青霉4种,称为专性细胞内病原体(obligateintracellularpathogens)前两种为原虫类,后两种才是真菌。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相似,极易混淆。例如内脏利什曼原虫病嗜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象组织胞浆菌病与马尔尼菲青霉病一样引起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髓浸润,巨噬细胞内可见大量类圆形小体,易误诊。利什曼原虫在油镜下可见胞膜,胞核和一特征性的杆状动基体(kinetoplast),而且巨噬细胞内的原虫并不挤得很紧,相互之间留有间隙,稍加注意可…  相似文献   
74.
真菌怎样长期保存较少有人研究。一般真菌实验室习惯于采取定期换种于新制培养基的办法保存。我们的实验室只研究广西特产的马尔尼菲青霉[1],因此本文也只谈马尔尼菲青霉的长期保存方法。马尔尼菲青霉是一种抵抗力较弱的真菌,将其置于冰箱中数日可以冻死,置于25℃培养箱中则需每月换种一次,过了时间不换种  相似文献   
75.
病理诊断真菌病有赖于较好的染色方法。多数致病真菌在HE染色的切片中都能看见,但HE不是理想的真菌染色方法,尤其是体积小的真菌,因为反差不够强,不容易看清楚,因而容易漏诊。有些常见的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和孢子丝菌等HE染色更不理想。作者在研究深部致病真菌的过程中,作了大量特殊真菌染色,比较过各种真菌染色  相似文献   
76.
马尔尼菲青霉穿通血管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观察马尔尼菲青霉对血管壁的侵蚀现象。方法:对10例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尸检病例组织进行特殊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在10例中均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即真菌渐次穿通厚壁血血管的外膜,中膜及内膜,且可在管腔中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77.
nm23—H1过表达与乳腺癌和皮肤癌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乳腺癌与皮肤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1例乳腺癌及100便皮肤癌。nm23-H1阳性细胞数超过30%的癌细胞定为过度表达。结果:乳腺癌中导管原位癌、无转移及有转移浸润性导管癌的过表达率分别为82%、77%和33%。皮肤癌中基底细胞癌、无转移及有转移鳞状细胞癌的过表达率分别为79%、61%和27%,判别有显著意义P〈0.005%  相似文献   
78.
组织胞浆菌病是在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一种原发性真菌病.主要流行于美国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流域及热带、亚热带地区.对该真菌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是通过组织胞浆菌素皮肤敏感性测定.自1945年Palmer介绍组织胞浆菌素的应用以来,世界各国几乎都有大量组织胞浆菌素敏感性的调查报告,以确定该真菌在世界分布的情况.195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中说印度及中国无组织胞浆菌病,以后印度次大陆相继有些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组织  相似文献   
79.
组织胞浆菌病是经呼吸道传染的流行病,症状不典型,常误诊为肺结核病。组织胞浆菌多寄生于人或动物的组织细胞胞浆内。这真菌目前发现两种类型: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和杜波西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Dubisii),前者主要引起肺部病变,后者的主要病变在皮肤和骨头。最高流行区在北美,已有40个国家报告过  相似文献   
80.
肺良性透明细胞瘤因瘤细胞中含有大量糖元故有“糖瘤”之称.此肿瘤虽然少见,但因极易误诊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等其他肿瘤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一经手术切除的“糖瘤”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