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3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肝移植术后营养支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肝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逐渐减少,而许多围手术期因素成为影响肝移植成败的关键。许多研究证明,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营养状态与术后转归密切相关,因此移植前后对病人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可改善移植病人的转归。但由于肝脏是机体代谢的中心器官,几乎所有营养物质都需在肝脏代谢,而肝移植病人术前肝脏功能损害严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功能还未完全恢复。因此,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是较为复杂的问题。肝移植术前营养代谢特点临床上需作肝移植的病人多有中、重度营养不良,这些因肝硬化而行肝移植的病人中,约30%为蛋白质鄄能…  相似文献   
22.
针对目前全世界肝脏移植的瓶颈问题——供肝匮乏,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的肝移植方式——部分肝移植,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主要有以下发现和创新点:①确立了对移植物的选择标准和右半肝移植物静脉回流的重建方式;②比较了带或不带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物的活体肝移植的术后结果,确定了带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物的安全性和必要性;③首次在国内开展劈离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并保持国内单中心最大病例数;④首次在国内开展不同血型两供一受活体肝移植并获成功,该手术方式为受体提供了更大重量的肝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供体的安全;⑤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中国肝移植人群免疫抑制剂霉酚酸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首次建立了霉酚酸完全暴露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首次比较了活体肝移植和全肝移植霉酚酸药代动力学的差异。该研究成果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3.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asystemicstentshunt,TIPSS)已成为近年来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的介入性方法之一,其止血、退腹水等近期疗效满意,为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等待肝移植前的过度手段.我们对其引起的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作初步报告.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采用TIPSS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49岁±8岁(37岁~64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变;ChildA级1例,B级2例,C级8例;食管中下段曲张静脉…  相似文献   
24.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既往行腹腔镜下肝切除的病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长期疗效作出初步的评价.方法 2004年9月-2009年5月共有7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其病例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短期疗效、长期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5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中,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50例,手助式腹腔镜下肝切除22例,中转开腹3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64.1±67.2)min,中位出血量为200 mL.术后1~6 d开始进食,1~3 d可下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4±3.5)d.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指标均迅速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4例(5.3%)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腹腔感染1例,胆漏2例,胸腔积液1例.无1例手术死亡病例.24例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其中2例中转开腹,另外22例行腹腔镜肝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进行了9~58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满3年的16例患者中,复发5例,其中4例死亡,1例健在;余11例患者无复发迹象.3年生存率为12/16.至今生存期最长的患者为58个月,无肿瘤复发迹象.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其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根治性值得肯定,术后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初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观察肝移植中切肝阶段采用肝脏左旋显露手法时下腔静脉压力及其他循环指标的变化,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原位肝移植的手术病人18例,分别记录进腹后左侧旋转肝脏时的下腔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等循环指标;测定病人术前至术后肾功能指标。结果:18例肝移植均顺利进行,所有病人术后愈合良好,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病人心率和下腔静脉压在肝脏旋转后显著升高(P<0.01)。肾灌注压则在旋肝后显著降低(P0.05),但旋转后2阶段(第2次左旋)出现了显著变化(P0.05)。结论:无论是经典式还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中采用肝脏左旋显露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显露右半肝及肝后下腔静脉的方法。该法可避免传统手法对肝后下腔静脉的机械性损伤,不会引起术中全身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对术后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TL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组与对照组研究,收集211例肝细胞癌(肝癌组)和232例非肝细胞癌(对照组)外周血标本,对TLR2的5个SNP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态基因型与肝细胞癌发生危险度的关系。结果:rs3804099、rs3804100基因型在肝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s3804099和rs3804100带CT突变杂合子与带TT的野生型纯合子比较,发生HCC的危险性显著降低;经年龄、性别校正后OR值分别为0.493(95%CI:0.331~0.736)和0.509(95%CI:0.342~0.759)(P<0.01)。结论:TLR2基因SNP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7.
从胆石成因机制分析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石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背景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研究显示其发生率与地理和地域有关,美国人约有10%~15%患有胆石病。在拉美国家发生率更高,成人女性高达50%。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环境的恶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28.
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序贯辅助系统化疗是目前可切除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 但胰腺癌的侵袭性使得根治性手术后的复发率居高不下, 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依旧惨淡。新辅助治疗在交界可切除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 但其对可切除胰腺癌的作用尚存争议。本文介绍了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内容与局限性, 阐述了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被提出的依据, 并结合目前已完成或正在开展的几个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了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 最后基于胰腺癌复杂的生物学特征, 提出了精准医学时代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9.
胰头部肿瘤恶性居多,待发病时常有侵犯周围血管,联合血管切除的肿瘤根治术为当前讨论的焦点,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头部肿瘤手术已被证明是安全可行的。开展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仔细做到术前详细评估,术中准确判断,术式合理选择,并由具备血管外科技术的医师进行血管吻合。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初步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肝脏逆行灌注对移植肝早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31例原位肝移植病例随机分为逆行灌注组和非逆行灌注组.逆行灌注组在吻合门静脉前先开放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然后吻合门静脉.非逆行灌注组中按常规方法首先开放门静脉.于移植术当日及术后1、3、5、7 d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逆行灌注组的复温缺血时间(RWIT)显著短于非逆行灌注组(P<0.05),其手术后当日的血清AST、ALT和术后第1天的ALT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逆行灌注组(P<0.01);术后第1天两组的血清AST水平及第3、5、7天血清AST、ALT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RWIT缩短有利于减轻肝脏复温缺血损伤;逆行灌注可显著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早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