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00篇 |
免费 | 427篇 |
国内免费 | 2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8篇 |
儿科学 | 65篇 |
妇产科学 | 35篇 |
基础医学 | 400篇 |
口腔科学 | 85篇 |
临床医学 | 637篇 |
内科学 | 768篇 |
皮肤病学 | 50篇 |
神经病学 | 102篇 |
特种医学 | 2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322篇 |
综合类 | 2267篇 |
预防医学 | 684篇 |
眼科学 | 59篇 |
药学 | 581篇 |
32篇 | |
中国医学 | 821篇 |
肿瘤学 | 1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1篇 |
2023年 | 247篇 |
2022年 | 229篇 |
2021年 | 253篇 |
2020年 | 234篇 |
2019年 | 229篇 |
2018年 | 285篇 |
2017年 | 143篇 |
2016年 | 187篇 |
2015年 | 155篇 |
2014年 | 429篇 |
2013年 | 348篇 |
2012年 | 384篇 |
2011年 | 425篇 |
2010年 | 331篇 |
2009年 | 344篇 |
2008年 | 352篇 |
2007年 | 326篇 |
2006年 | 280篇 |
2005年 | 317篇 |
2004年 | 271篇 |
2003年 | 225篇 |
2002年 | 165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是近 2 0年来受到临床普遍关注的疾病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但以老年人多见。无论哪一型 (呼吸暂停 /低通气 )都会造成低氧血症 ,严重的低氧血症对机体可引起一系列的损害。治疗和不治疗的预后是截然不同的 ,现将 3例典型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例患者为 1996年 7月~ 2 0 0 0年 4月住院的男性病人 ,年龄 5 8~ 6 5岁。例 1发现皮肤粘膜红紫色 2年 ,头痛、头晕、胸闷、乏力、血压高、反复心前区疼痛、鼻衄 1年。在当地医院化验 Hb2 40~ 2 5 0 g/ L,RBC8.34× 10 1 2 / L。骨髓检查疑为“真性红细…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的利用情况,以发现问题,指导临床用药.方法运用DDD分析法,比较各药品的年用药金额、日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序号比(DDDs序号/年用药金额序号),并展开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比例基本合理,但新贵药品使用频度偏大,提示应加强新贵药品的指导用药.结论DDD方法能较清晰、全面地反映医院药品的利用情况,是医院药剂人员指导临床用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3.
不同电针治疗时间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SOD和NO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电针治疗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的最佳治疗时间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Ⅰ组(造模2h针刺)、电针Ⅱ组(造模6h针刺)、电针Ⅲ组(造模12h针刺),电针治疗选用“大椎”和“命门”穴,持续脉冲电流,频率2Hz,强度2-5mA,治疗30min。造模后24h采集各组大鼠脊髓标本,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治疗ASCI大鼠,其损伤脊髓SOD、NO含量均有改变,以电针Ⅰ组影响最明显,电针Ⅱ组次之,电针Ⅲ组再次之。结论损伤后2h为针刺最佳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94.
近来,乳腺纤维瘤发病率高,传统外科手术有一定创伤性,影响乳房的美观和患者的心理,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良性实性肿块微创旋切术(Mammotome)用于诊断及切除较小的纤维腺瘤受到重视,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其诊断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的准确性、有效性、重复性.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了解新疆2007年检出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全疆各肠道监测点分离的147株沙门菌按《伤寒、副伤寒防治手册》进行系统生化和血清学鉴定以及对24种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147株沙门菌对24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利福平的耐药率高达100%。147株菌中,100%耐受2种抗生素,耐受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株达到93.20%。全疆不同地区的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有一定差异,但绝大多数对新霉素、利福平、链霉素、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新疆2007年检出的沙门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多重耐药菌已成为优势菌株,对临床及预防性服药应引起高度关注并加强对其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调查新疆不同民族青年人恒牙先天缺失疾病的现况。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对新疆高校学生共5150名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恒牙发育异常情况的调查。对总体及维、汉、哈族之间先天缺牙疾病进行患病率、颌位情况、缺牙数目、好发牙位及同时伴发2种牙齿发育异常的情况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恒牙先天缺失的总患病率为5.98%,汉族患病率高于维族(P〈0.05),维族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P〈0.05)。总体及汉族缺牙数目下颌多于上颌(P〈0.05),好发牙位为下颌中切牙;总体及三民族均以缺失1颗牙者最多见,且锥形牙与先天缺牙伴发的比率高。结论:恒牙先天缺失的总患病率略低于其他学者的研究、民族间患病率有差异,汉族高于维吾尔族。性别差异、颌位情况、缺牙数目、好发牙位及伴发情况与其他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对颌骨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60例颌骨骨折行坚固内固定术,观察组30例术后辅助颌间牵引复位固定。结果: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组治疗效果优于不加颌间牵引的对照组。结论:坚固内固定术后加颌间牵引对颌骨骨折的复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以Eμ-BCL10转基因(transgenic,Tg)小鼠为模型研究BCL10高表达引起MALT淋巴瘤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PCR鉴定Eμ-BCL10转基因小鼠,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10转基因蛋白的表达,组织学方法显示BCL10Tg小鼠脾脏MALT淋巴瘤的前体细胞-边缘带(marginalzone,MZ)B细胞扩增,流式细胞仪鉴定脾脏边缘带B细胞并分离出这群B细胞用于抗凋亡机制的研究,使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边缘带B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CR鉴定BCL10转基因阳性(Tg/+)小鼠,Western blotting证明内源性BCL10蛋白在Tg/+和非转基因野生型(widetype,WT)小鼠中表达的水平相同;BCL10Tg/+小鼠BCL10蛋白的表达量是WT小鼠的2倍。组织学染色显示,BCL10Tg/+小鼠脾脏增生的B细胞可能是边缘带B细胞,将这群B细胞用CD21、CD23染色并经流式细胞仪分析,证明这群增生的B细胞正是CD21high/CD23low的边缘带B细胞。为了进一步研究边缘带B细胞的增生机制,采用CD43、CD23双染,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BCL10Tg/+以及WT小鼠的边缘带B细胞。BCL10Tg/+小鼠的边缘带B细胞群约30%可以在含5%FBS的RPMI-1640中存活1周以上,而WT小鼠的边缘带B细胞群在第3天几乎全部死亡(P<0.01),这一结果说明,BCL10的高表达引起边缘带B细胞的抗凋亡效应。Anti-IgM诱导边缘带B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BCL10高表达保护anti-IgM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BCL10高表达引起脾脏边缘带B细胞扩增,扩增的B细胞具有抗凋亡特性,这种抗凋亡特性影响抗原受体信号传导途径。这些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因BCL10高表达而引起的MALT淋巴瘤的发病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寻求病理组织切片易产生裂隙补救的新方法。方法:对易产生裂隙的组织蜡块用氨水涂抹后重新切片。结果:用此类方法处理组织,切片平整,结构完好,组织染色无明显差异。结论:氨水对病理组织切片裂隙的补救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