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3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发病人数的逐年增多,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率亦逐年增高并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一大疾病。各种因素引起的心脏损伤都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其中长期慢性高血压所致的心肌肥厚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相似文献   
3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g-(1-7) on the apoptosis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induced by Ang Ⅱ.Methods HUVEC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Cultured HUVECs were incubated for 24 h with Ang-(1-7), Ang Ⅱ, Ang-(1-7) A-779, Ang-(1-7) + Ang Ⅱ, A-779 + Ang Ⅱ + Ang-( 1-7), respectively.Cultured HUVECs without incubating stimulator were chosen as controls.The apoptosis of endothelial cell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Results The apoptosis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HUVECs were upregulated by AngⅡ ( 10-6 mol/L) (25.60% ±3.17% vs 2.32% ±0.24%, P <0.005).Compared with the AngⅡ group, Ang-(1-7) dose-dependently inhibited the apoptosis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HUVECs ( (20.04% ± 2.21% ,16.04% ± 1.32 %, 10.04% ±2.05,7.79% ±1.50% vs AngⅡ group 25.60% ±3.17%, P <0.05 , P <0.05).The effects of Ang-(1-7) could be blocked by A-779 (23.37% ±0.75% vs 20.04% ± 2.21%, 16.04% ± 1.32,10.04% ± 2.05% ,7.79%± 1.50%, P < 0.05 ).Conclusion Ang-(1-7) can attenuate the apoptosis of endo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Ang Ⅱ in HUVEC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The effects of Ang-(1-7) could be blocked by A-779( P<0.05).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LDLC)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00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7例作为对照组。Lipoprint脂蛋白分析仪检测LDLC颗粒大小、sd LDLC颗粒数及sd LDLC所占LDLC的百分比(简称sd LDLC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CSK9。结果冠心病组LDLC颗粒大小低于对照组(264.07±6.78比267.37±5.15,P0.01),sd LDLC颗粒数多于对照组(5.0±9.5比4.0±5.0,P0.05),sd LDLC百分比大于对照组(5.95%±10.50%比3.70%±5.85%,P0.01)。冠心病组血清PCSK9显著高于对照组(15.48μg/L比14.95μg/L,U=-2.74,P=0.006)。冠心病组血清PCSK9与sd LDLC百分比、LDLC呈正相关(r=0.212,P=0.034;r=0.202,P=0.032)。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CSK9与sd LDLC百分比呈正相关,抑制PCSK9可以预防冠心病。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建立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将1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6只、高蛋氨酸饮食组(M组)12只;于实验第4周始,将M组再随机分为两组,M+0组6只,继续饲高蛋氨酸饮食;M+F组6只,在高蛋氨酸饮食基础上,再加以叶酸、VitB12,继续观察3周;6周时统一处死动物,取腹主动脉,制备主动脉血管环,比较M+0组与M+F组及C组主动脉血管对Ach的最大舒张反应。同时,对3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形成过程中0周、3周、6周时血清中Hcy、ET-1、Ang-II、NO2ˉ/NO3ˉ、NOS各指标及处死动物时局部血管组织中ET-1、Ang-II、NO2ˉ/NO3ˉ、NOS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 结果: (1)M+0组主动脉血管对Ach的最大舒张反应性(Emax=26.73±4.51)低于M+F组(Emax=47.84±5.62, P<0.05)及control组(Emax=56.42±7.82, P<0.05);(2) 3周时,M+0组及M+F组血清中Hcy、ET-1、Ang-II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0周时(P<0.05);NO2ˉ/NO3ˉ、NOS明显低于对照组及0周时(P<0.05);(3)6 周时,M+0组上述指标继续升高;M+F组血清中Hcy低于 M+0组(P<0.05);NO2-/NO3-、NOS高于M+0组(P<0.05);ET-1、Ang-II各指标与M+F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内皮最大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局部血管组织内皮细胞 ET-1、Ang-II、NO的分泌而发挥作用的;早期以叶酸、VitB12干预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内质网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确定β受体阻滞剂的饱和浓度,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72h后给予β受体阻滞剂溶液和衣霉素溶液干预,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50μg/ml美托洛尔组、10μg/ml衣霉素组、10μg/ml衣霉素+50μg/ml美托洛尔组。确定美托洛尔的饱和浓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内质网应激指标GRP78、内质网应激致凋亡指标Caspase12,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各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率,确定美托洛尔对内质网应激致凋亡途径的影响作用。结果①美托洛尔的浓度为50μg/ml时,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已达最大。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μg/ml美托洛尔组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致凋亡指标Caspase12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μg/ml衣霉素组、50μg/ml美托洛尔+10μg/ml衣霉素组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致凋亡指标Caspase12及心肌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在衣霉素组时心肌细胞中内质网应激致凋亡指标Caspase12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最高,而50μg/ml美托洛尔+10μg/ml衣霉素组与10μg/ml衣霉素组比较,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致凋亡指标Casepase12及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美托洛尔浓度在50μg/ml时为内质网应激保护的饱和浓度,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轻内质网应激所致的凋亡途径。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在体条件下,比较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两种保护性处理是否有叠加效应.方法 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缺血预适应加缺血后处理组,于再灌注末测定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测定心肌酶.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顸适应组、缺血后处理加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浆肌钙蛋白Ⅰ明显降低(P<0.05),但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缺血后处理加缺血预适应组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均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相似的心肌保护效应.这两种保护作用无叠加效应,提示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人血浆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 lipase,EL)表达的影响。方法133例受试者分为5组,每例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内皮脂肪酶浓度。结果对照组血浆EL浓度(338.6±51.0)ng/ml,单纯高血压组(418.1±72.3).g/ml,脂质异常组(410.7±36.7)ng/m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合并肥胖时EL高表达,高血压肥胖组、脂质异常肥胖组、脂质异常高血压肥胖组分别为(464.2±41.7)ng/ml、(458.2±51.8)ng/ml、(542.0±49.8)ng/ml,与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及单纯脂质异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皮脂肪酶与每个指标做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高敏C反应蛋白、BMI、LDL、HDL对内皮脂肪酶表达有影响作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内皮脂肪酶与HDL负相关(r=-0.35,P〈0.05),余指标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影响内皮脂肪酶的表达,有可能通过升高EL的表达致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8.
内质网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因涉及多种危险因素和疾病,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炎症反应激活,诱导特殊细胞凋亡等是AS的特征。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高半胱氨酸等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被证明部分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ERS)而诱发AS[1]。ERS是指  相似文献   
39.
体外诱导人脂肪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摘要目的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AS cells)成内皮细胞,探索最佳诱导条件,为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来源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分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50ng/ml和20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ng/ml两组诱导脂肪干细胞成内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34、CD31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和结合植物凝集素(FITC—Lectin)的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Ⅷ因子的表达。结果流式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第4和8天CD31、CD34表达逐渐增加;可吞噬DiI—ac—LDL,与Letin结合;细胞免疫荧光法可检测到Ⅷ因子表达。结论VEGF、b-FGF可诱导脂肪干细胞成内皮样细胞,对VEGF有很大的依赖性,成为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取2~5代用于实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血管紧张素(1-7)组、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组、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1-7)特异性受体拮抗剂A-779组,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10-6mol/L)可以诱导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增加(P<0.05),血管紧张素(1-7)(10-9~10-6mol/L)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水平增强(P<0.05);血管紧张素(1-7)特异性受体拮抗剂A-779可阻断血管紧张素(1-7)的上述效应(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Ⅱ(10-6 mol/L)诱导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表迭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管紧张素(1-7)(10-9~10-6 mol/L)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表达水平增强(P<0.05),血管紧张素(1-7)特异性受体拮抗剂A-779可阻断血管紧张素(1-7)的上述效应(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表达增加,血管紧张素(1-7)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上述效应,并且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