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信息叠加技术是一项无创性检测新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心室晚电位,以估计冠心病心肌梗塞预后。但目前对此类病人的体表叠加房波(SAA)形态乃至破裂电位研究甚少。我们对正常人、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上速及病窦综合征的SAA进行了对照观察,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92.
李琦  路方红  田奇  商青  易继虎 《山东医药》2004,44(25):40-40
2000年6月至2000年10月,我们对山东省济南、烟台、滨州三地市的人群进行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分析,对诸体质指标与血压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信号叠加改进了体表高放大心电的分辨力,计算机数字信号、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更新了心电的分析手段,为心脏无创伤检查提供又一新技术。由于高分辨心电图或体表平均心电图的概念,不能完整反映这一新技术,因而我们选用心电高分辨叠加检查这一术语,以概括体表心电的高增益放大、信号叠加及其计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血压正常者250例,根据血压诊断标准分为血压正常(正常组)169例和隐性高血压(隐性组)81例,及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50例。监测24 h动态血压。并采用大动脉测量仪测量中心动脉压及其反射波;采用PWV测定仪测量颈桡动脉PWV(crPWV)。结果隐性组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舒张压、中心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末压、增强压、crPWV明显高于正常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脉压、LDL-C是crPWV的主要影响因素(β=0.268、β=0.313、β=0.311,P<0.01)。结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明显升高,提示动脉弹性下降,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脉压、LDL-C是影响动脉僵硬度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5.
超声心动图评价高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各指标评估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不同构型的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3例,按Ganau法分为4组:正常构型组(47例)、向心性重构型组(35例)、向心性肥厚型组(33例)和离心性肥厚型组(38例);另选无心肺疾病的患者65例为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内径(LVEDD)、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峰值比(E/A)、LVEF及Tei指数。结果正常对照组及以上4组E/A均<1;离心性肥厚型组LVEF明显降低(P<0.05),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型组、向心性肥厚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以上4组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4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Tei指数和E/A无相关性,Tei指数和LVEF呈负相关(r为-0.594,P<0.001)。结论Tei指数较E/A及LVEF更能全面评价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6.
老年冠心病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K469E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2002年6月至2004年9月我院住院患者219例,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以左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中至少有1支狭窄≥50%为阳性,伴有感染、肿瘤、糖尿病、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者除外。根据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和冠脉造影结果,将219例入选者分为两组:(1)冠心病组:122例,男74例,女48例,年龄60~82岁,平均(67.4±4.3)岁;(2)非冠心病组:97例,男59例,女38例,年龄60~81岁,平均(68.3±4.9)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2.方法:收集患者病史、身高、体重和收缩压(…  相似文献   
97.
凝血因子Ⅶ作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惟一始动因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血浆活化因子Ⅶ(FⅦa)非常稳定,近来有人认为FⅦa水平增高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更为恰当。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FⅦa及其基因MspⅠ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8-03-2011-02济南4个社区查体人群中高血压患者275例,年龄50~79岁。随机分为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组(A组,134例)或联合替米沙坦组(B组,141例)。排除68例应用调脂药物的患者后,对207例(A组,102例;B组,105例)患者进行分析。在基线、治疗12、24月,分别应用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量CAP和增强指数,应用PWV测定仪测定颈桡动脉PWV(crPWV)。结果两组治疗12月后,中心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增强指数及crPWV均明显降低。24月时,B组crPWV较12月时进一步降低[(8.9±2.0)比(9.5±2.2)m/s,P<0.05],然而A组患者的crPWV并未随着时间的延长进一步改善(P>0.05)。治疗12和24月后,B组crPWV下降幅度[12月(-3.5±2.1)m/s,24月(-4.1±2.3)m/s]均较A组[12月(-2.3±1.6)m/s,24月(-2.5±1.8)m/s]更明显(均P<0.01)。结论以钙拮抗剂氨氯地平为基础,联合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均能够降低CAP、增强指数和改善大动脉顺应性,其中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改善动脉弹性更明显,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9.
乳癌脑转移的发生率约占乳癌的10%~20%,以前单独应用放射治疗(RT)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4个月,近年来的研究指示,系统性化疗对乳癌脑转移具有一定的疗效。作者自1987年9月至1990年9月选择了22例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乳癌脑转移患者,行标准系统性化疗,进行前瞻性、非随机的研究。所有患者均经CT证实有脑转移,其中17例为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应用尿绒毛膜酶诊断糖尿病 (DM)患者的早期肾损害。方法对 86例 DM病人 ,77例糖耐量低减(IGT)和 15 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尿 β2 - m和尿绒毛膜酶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尿 β2 - m仅在 DM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尿绒毛膜酶在 DM组和 IGT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尿绒毛膜酶的筛检价值要高于尿 β2 - m。结论尿绒毛膜酶检查是 DM肾损害的早期检测手段之一 ,对 IGT、DM的早期肾损害诊断较 β2 - m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