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 探讨 β-纤维蛋白原 - 4 5 5G/A基因多态性在山东地区汉族人群的分布以及该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 RFLP)检测了 14 8例健康人和 14 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β Fg 4 5 5G/A基因多态性 ,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结果 β Fg 4 5 5G/A基因多态性分布在患病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在两组内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者。A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 (0 171)略高于正常对照组 (0 15 2 )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β Fg 4 5 5G/A基因多态可能不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标志。  相似文献   
182.
脉压对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测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脉压 (P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 1991年 8月对山东省中老年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线调查 ,对AMI事件的发病进行随访登记。到 1999年底 ,110 0 8例中老年人共发生AMI 117例 ,应用Cox回归分析PP对AMI的预测价值。结果 :AMI患者的PP均值[5 8.4 2mmHg(1mmHg =0 .133kPa) ]明显高于非AMI者的PP均值 [(5 0 .0 4mmHg) ,(P <0 .0 1) ]。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 ,老年人PP每增加 10mmHg ,AMI危险增加 2 9.8% ;在每一舒张压水平 ,PP每增加 10mmHg ,AMI危险增加 2 5 .7% ,但不独立于收缩压。中年人PP不是AMI的预测指标 ,而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则是。老年人PP≥ 5 0mmHg者患AMI危险为PP 4 0~ 4 9mmHg者的3.2~ 3.3倍 ,校正舒张压后依然如此 ;PP <4 0mmHg者AMI危险有增高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PP为老年人AMI新的预测因子 ,但不独立于收缩压。中年人AMI危险主要与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相关。②老年人PP≥ 5 0mmHg应作为AMI危险的界值 ,且PP 4 0~ 4 9mmHg时AMI的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183.
采用病例对照及用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测定3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观察硫氮酮对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作用及有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oxLDL、LPO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GSH-Px显著降低(P<0.01),应用硫氮酮治疗后oxLDL、LPO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0.05),GSH-Px显著升高(P<0.01)。结论:硫氮酮具有良好的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其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是防治冠心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4.
将102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55例和主动脉粥样硬化(AAS)47例]随机分组,以尼群地平及安慰剂双育对照治疗4年。结果治疗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CAS治疗组2.0μM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而AAS治疗组0.5μM、1.0μM及2.0μMADP诱导的PAgT也均低于安慰剂组(P<0.05)。从而表明,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钙拮抗剂抗AS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5.
前壁心肌梗塞U波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6例前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V_3~V_6导联U波直立、低平及倒置等变化与异常Q波数目及射血前间期/左室射血时间比值进行分析,结果提示,U波改变的程度与心肌梗塞面积及心功能损害程度有关,反映出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负荷与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79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7例,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获取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分为杓型组90例与非杓型组97例,选择同期体检人群82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crPWV,并进行分析。结果杓型组及非杓型组24 h、昼间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非杓型组夜间血压负荷较杓型组升高(P<0.05)。杓型组及非杓型组crPWV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控制性别、年龄因素后,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负荷、昼间舒张压负荷是crPWV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升高,大动脉顺应性降低,其中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负荷、昼间舒张压负荷是影响大动脉顺应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家族成员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原发性高血压家族成员中的14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综合征组)和105例非代谢综合征者(对照组)进行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T等位基因频率在代谢综合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7%比41%,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影响后,825CT/TT基因型与代谢综合征呈正相关.结论: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家族成员的代谢综合征发病有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家族成员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