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 探讨 β-纤维蛋白原 - 4 5 5G/A基因多态性在山东地区汉族人群的分布以及该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 RFLP)检测了 14 8例健康人和 14 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β Fg 4 5 5G/A基因多态性 ,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结果 β Fg 4 5 5G/A基因多态性分布在患病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在两组内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者。A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 (0 171)略高于正常对照组 (0 15 2 )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β Fg 4 5 5G/A基因多态可能不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标志。  相似文献   
162.
采用病例对照及用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测定3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观察硫氮酮对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作用及有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oxLDL、LPO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GSH-Px显著降低(P<0.01),应用硫氮酮治疗后oxLDL、LPO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0.05),GSH-Px显著升高(P<0.01)。结论:硫氮酮具有良好的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其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是防治冠心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3.
将102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55例和主动脉粥样硬化(AAS)47例]随机分组,以尼群地平及安慰剂双育对照治疗4年。结果治疗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CAS治疗组2.0μM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而AAS治疗组0.5μM、1.0μM及2.0μMADP诱导的PAgT也均低于安慰剂组(P<0.05)。从而表明,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钙拮抗剂抗AS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4.
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PPG)是指进餐后的血糖。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 Federation,IDF)发布的PPG管理指南中,餐后高血糖被定义为进食后2 h血糖水平>7.8 mmol/L(140 mg/100 mL)[1]。餐后高血糖的出现早于糖尿病,并可向糖尿病转变。研究表明,PPG是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危因素,独立于标准心血管危险因素、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65.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震荡是窦房结对于室性期前收缩的一种双向的生理反应,即1次室性早搏之后窦性心律周期的短期波动,表现为在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HRT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压力反射学说和室早的直接作用是其重要机制。HRT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它对心血管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已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与以往的指标相比,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影响HRT的因素众多,在测量和应用HRT时有必要把各种影响因素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166.
6年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事件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长期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事件的影响.方法 入选标准:有脑血管病病史;患者能到门诊随访;知情同意;无研究药物治疗的明确适应症及禁忌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患者被随机分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吲哒帕胺治疗组和相匹配的安慰剂对照组,双盲治疗4年,开盲后开放治疗2年,共随访6年.研究主要终点是脑卒中.终点委员会专家独立评估可疑脑卒中等事件.结果 患者1399例进入随机双盲研究,治疗组702例,对照组697例.患者基线特征治疗组与对照组相似,平均年龄为64岁;男性占70%;有脑出血史为18%;脑梗死史为76%;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史为9%;冠心病史为21%;糖尿病为11%.两组平均血压分别为(145.9±20.4)/(87.1±11.1)mm Hg与(145.6±20.4)/(87.8±11.6)mm Hg.双盲治疗4年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净下降12.5/5.3 mm Hg,开放治疗2年净下降9.2/4.7 mm Hg,随访6年血压平均净下降10.5/5.0 mm Hg.双盲治疗4年治疗组脑卒中发生(9.5%)较对照组(20.2%)危险下降53%(P<0.01);开放2年脑卒中危险下降25%(P=0.19);随访6年脑卒中危险下降46%(P<0.01).结论 长期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是有益的,可减少脑卒中再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理想血压者63例,血压正常高值者74例,高血压者67例。监测所有入选者24 h动态血压,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测定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白昼脉压及夜间脉压均高于理想血压组,低于高血压组(P<0.05或P<0.01);血压正常高值组夜间舒张压低于高血压组(P<0.05)。血压正常高值组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9.67±1.12 m/s)显著高于血压理想组(8.27±0.99 m/s),低于高血压组(10.55±1.71 m/s;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24 h脉压、夜间收缩压是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385、0.351及0.247,P<0.05)。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僵硬度增高,24 h收缩压、24 h脉压、夜间收缩压是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8.
原发性高血压的候选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基础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慢性疾患 ,呈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相结合的发病模式。并且嗜盐、肥胖等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因素亦与遗传有关。有证据表明 :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1挛生子研究 :单卵双生子间的血压相关系数为 0 .5 5 ,双卵双生子间为 0 .2 5。 2家系研究 :Branchi等发现 ,双亲血压正常者 ,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为 3% ,双亲均为高血压者 ,其概率为 45 %。 3人群研究 :不同种族间高血压的患病率不同。4动物研究 :遗传性高血压大鼠的后代几乎都患高血压 〔1〕。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  相似文献   
169.
儿童及少年青春发育期血中高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儿童及青春发育期血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进行系统分析,初步探讨其分析特性及释放机制。方法:收集儿童及青少年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血清500例,进行酶活性分析、电泳、免疫测定、层析及酶分解试验。结果:4-16儿童及青少年骨AKP活性超过100IU/L。亲水型及疏水型均存在,20岁时降至正常、疏水型AKP不再存在。经磷脂酶D消化后,AKP由疏水型为亲水型,了解到疏水型AKP其分子结构特点和释放机制。结论:儿童及青少年期血清中骨AKP活性升高与成骨细胞活性密切相关,而肝AKP不随年龄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0.
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及自测血压的临床应用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芳  杨振  路方红 《河北医药》2001,23(9):710-711
血压的检测是诊断高血压病的基本手段 ,应用不同的检测手段正确诊断血压对于防治高血压病、判断预后、估计靶器官的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诊室血压、动态血压、自测血压这三种不同测量方法在高血压病诊断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在应用上各有利弊。现对其临床应用特点进行详述及比较。1 诊室血压 (officebloodpressure)诊室血压一般是在门诊或病房 ,病人取坐位 ,采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所得 ,亦称诊室偶测血压 ,WHO推荐高血压诊断标准即由诊室血压确定的[1] 。它简单、方便、易学 ,精确度及可信度较高 ,是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