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2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 研究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小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端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及小胶质细胞表型 转化的影响。 方法 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永久性脑缺血组6只、生理盐水组12只、长春西汀组12只和 假手术组6只,前三组用高频电刀凝断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制作永久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 仅暴露大脑中动脉远端,不凝断血管。模型成功后,生理盐水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每次150 μL, 每天1次,持续14 d;长春西汀组尾静脉注射长春西汀注射液,每次150 μL(4.55 mg/kg),每天1次, 持续14 d。模型成功后3 d、5 d、7 d、9 d、11 d和14 d进行改良加西亚评分和转棒测试评价小鼠感觉和 运动神经功能;模型成功后14 d用免疫荧光标记神经元,评价各组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 梗死周围小胶质细胞表型标志物Iba1、CD16/32和CD206的表达,评价M1型(Iba1及CD16/32阳性)和 M2型(Iba1及CD206阳性)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情况。 结果 长春西汀组小鼠模型成功后11 d和14 d的改良加西亚评分和14 d的转棒测试中的时间及速度 测试结果均优于永久性脑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春西汀组14 d时神经元损伤较永久性脑 缺血组(P =0.008)和生理盐水组(P =0.037)减轻。永久缺血组(P <0.001)和生理盐水组(P =0.005) M1型小胶质细胞表达高于假手术组;长春西汀组M1型小胶质细胞表达低于永久缺血组(P <0.001) 和生理盐水组(P =0.038)。长春西汀组M2型小胶质细胞表达高于假手术组、永久性脑缺血组和生 理盐水组(均P <0.001)。 结论 长春西汀注射液可能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表型由促炎向抗炎转变,减少神经元损伤,从而 在小鼠永久性脑缺血后发挥神经保护和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培养探索毛柳苷(salidroside,SA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溶剂组(12只)和SAL组(12只)。线栓法制作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 h后再灌注,而后即刻尾静脉注射150 μL SAL(剂量10 mg/kg,每只实际用量0.22 mg),溶剂组注射同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假手术组不给药。缺血再灌注后24 h进行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ronal nuclei,NeuN)染色统计脑梗死率。取溶剂组小鼠全脑冰冻切片,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LC3B)分别与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荧光共染,观察LC3B与梗死周边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共定位情况,以明确缺血再灌注后24 h产生自噬活动的主要部位。自噬标记物苄氯素1(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3(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 3,Atg3)分别与NeuN免疫荧光共染,进一步观察梗死周边区神经元自噬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Beclin-1+/NeuN+、Atg3+/NeuN+细胞在单位面积(1 mm2)内的个数。原代大鼠神经元培养10 d后进行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将细胞分为以下6组:对照(control,CON)组、OGD 1 h后复氧1 h(OGD 1 h)组、OGD 1 h后复氧4 h(OGD 4 h)组、SAL组、OGD 1 h后复氧1 h/全程SAL治疗(OGD+SAL 1 h)组、OGD 1 h后复氧4 h/全程SAL治疗(OGD+SAL 4 h)组,CON组和SAL组不进行OGD,SAL剂量50 μmol/L。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标记物LC3B、Beclin-1、Atg3、Atg5和Atg7的相对表达量;CON组、OGD 4 h组细胞进行LC3B、NeuN免疫荧光共染,观察OGD后神经元内LC3B表达变化情况,并统计LC3B+/NeuN+细胞在单位面积(1 mm2)内的个数。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24 h,SAL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8±1.4分 vs. 7.1±1.4分,P=0.0332)和脑梗死率(28.7%±9.7% vs. 39.9%±9.4%,P=0.0038)均低于溶剂组。溶剂组LC3B与梗死周边区神经元有共定位,与星形胶质细胞无共定位。SAL组Beclin-1+/NeuN+(312.4±45.6个/平方毫米 vs. 471.2±50.3个/平方毫米,P=0.0121)、Atg3+/NeuN+(322.5±26.5个/平方毫米 vs. 491.3±42.1个/平方毫米,P=0.0013)细胞数量少于溶剂组。大鼠原代神经元免疫印迹结果显示,OGD 1 h组(1.096±0.004 vs. 1.000±0.000,P=0.0174)、OGD 4 h组(1.213±0.019 vs. 1.000±0.000,P<0.0001)LC3B相对表达量高于CON组;OGD+SAL 4 h组LC3B、Beclin-1、Atg3相对表达量低于OGD 4 h组(0.833±0.029 vs. 1.213±0.019,P<0.0001,0.579±0.081 vs. 1.152±0.144,P<0.0001,0.726±0.182 vs. 1.091±0.177,P=0.0211);OGD+SAL 4 h组LC3B、Beclin-1相对表达量低于OGD+SAL 1 h组(0.833±0.029 vs. 1.046±0.063,P<0.0001;0.579±0.081 vs. 0.921±0.09,P=0.0030)。CON组LC3B+/NeuN+细胞数少于OGD 4 h组(51.9±18.7个/平方毫米 vs. 584.2±34.5个/平方毫米,P=0.0002)。结论 SAL可能通过抑制神经元自噬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3.
儿童潜伏结核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潜伏结核感染的概念在 2 0 0 0年美国胸科协会制定的成人和儿童结核病诊断标准以及分类指南中 ,将结核纯蛋白衍化物 (PPD)皮肤试验阳性 ,但临床和放射学检查无活动性结核病证据 ,称为潜伏结核感染 (latenttuberculosisinfection) [1] 。潜伏结核感染及其潜伏结核感染治疗的概念其实是对既往所谓的结核感染和预防性治疗或化学预防的更改。预防性治疗指对已知或可能感染结核杆菌者 ,使用简单的药物 (通常是异烟肼 )治疗 ,以预防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这一治疗 ,很难达到真正的初级预防 ,即不能预防与传染性结核患者接触者的感染 ,为了更准…  相似文献   
134.
儿童肺隐球菌病6例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 2 0 0 0~ 2 0 0 2年收治的 6例肺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免疫状态、诊断方法、治疗和转归。结果  6例均起病缓慢、病史长 ,症状为发热、咳嗽。肺部查体 5例正常 ,1例闻及干性音和中水泡音。 4例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检查正常 ,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 ,1例为X 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6例患儿均发生血行播散 ,其中 5例合并脑膜炎。 2例应用二性霉素B和氟康唑治疗后 ,肺隐球菌病控制 ,脑膜炎好转 ;3例放弃治疗 ;1例合并肝脾和淋巴结隐球菌病 ,应用氟康唑治愈。结论 儿童肺隐球菌病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 ,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 ,诊断依赖于对该病的警惕和认识及隐球菌检查。儿童肺隐球菌病易发生血行播散应及时予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35.
例1.患儿女,13岁。因“咳嗽2个月,胸骨痛1个半月”于2003年2月入院。否认结核病接触史。查体:卡疤(+),胸骨下端平,第4肋处稍隆起,有压痛,第9~12胸椎棘突有压痛,无叩击痛,余未见异常。脊柱X线及CT表现:第11胸椎(T11)椎体虫蚀样骨质破坏,椎体呈楔状变形,上下椎间隙均变窄,伴明显椎旁软组织肿胀,T7、8椎体略扁小、椎间盘略增宽。胸部CT:肺内可见多个小结节影,纵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胸骨呈囊状骨破坏,骨皮质不完整,局部软组织增厚,其内可见小碎骨片。血常规:WBC16.6×109/L,N0.78,血红蛋白(Hb)123g/L,血小板(PLT)489×109/L,血沉(E…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心脏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2月于医院行心脏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61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非糖尿病患者心脏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统计高血糖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及病原菌情况。结果 612例非糖尿病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为79.41%(486/612),感染率为12.96%(63/486),非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感染率为4.76%(6/126);年龄、BMI、手术时间、术后插管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和急诊手术是心脏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63例高血糖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69.70%,以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1株占16.6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9株占13.63%。结论心脏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感染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感染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管理。  相似文献   
137.
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预后改善有赖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抗真菌治疗.然而由于IFI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易被原发病掩盖,致使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38.
目前公认哮喘是气道慢秘琰症,与许多发炎性蛋白高表达有关。核因子(NF)-kB和激活蛋白(axtivator protein,AP)-1作为转录因子,通过控多种炎性蛋白登成,参与哮喘的炎症反应,了解NF-kB和AP-1的作用,有助于深入认识哮喘气道慢性炎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促进对哮喘新治疗途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9.
1 病因感染是导致DIC最常见的原因 ,易合并DIC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 ,尤其是重症肺炎 ,其中重症腺病毒肺炎最易发生DIC ,其他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也可合并DIC。不论何种原因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和肺损伤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均可发生DIC。ARDS均是在危重症的基础上发生 ,而肺部毛细血管网丰富 ,一旦缺血缺氧 ,肺脏往往成为最易遭受炎症反应的靶细胞 ,而在整个炎症反应的启动和发展过程中 ,不论是由于细菌毒素、组织损伤和理化因素激发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介质…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