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24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总结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支气管镜下的动态变化,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2例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和16例细菌性坏死性肺炎患儿资料,比较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影像学表现及支气管镜下的变化。结果 在发热3 d内,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患儿中性粒细胞和CRP值分别为(74.62±5.78)%和(58.0±25.8)mg/L,明显低于细菌性肺炎(88.0±3.15)%和(164.5±96.6) mg/L,P值均<0.001;在发热4~7 d两组中性粒细胞(83.6±6.91)%、(87.68±2.89)%和CRP值(142.3±57.2) mg/L、(155.0±39.5) mg/L均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患儿白细胞总数在发病1~7 d内无明显升高。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患儿在发病4~11 d出现整叶或接近整叶肺实变,而细菌性坏死性肺炎患儿在发病5 d内整叶或接近整叶实变,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多在2周以后发生肺坏死,而细菌性肺炎坏死均发生于10 d以内。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支气管镜下可见黏液栓阻塞和黏膜坏死,半数以上遗留支气管闭塞,而细菌性肺炎未见上述表现。结论 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的特征为病程中外周血白细胞无明显升高,而中性粒细胞和CRP明显升高以及整叶肺实变影出现于病后4~7 d,2周内较少发生坏死,支气管镜下存在黏膜坏死,后期易出现支气管闭塞。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的189例冠心病行CAB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6例)和无糖尿病组(133例),对比两组临床特点,搭桥支数,术后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广泛而严重(P<0.01),搭桥4支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56.3%∶19.63%,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例组(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较无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更加严重,合并症更多,需认真、积极对待。 相似文献
113.
生长激素对术后多器官衰竭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顺英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1):37-39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对术后多器官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30例术后多器官衰竭患者被随机均分为生长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组在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给予生长激素治疗,8U/d,皮下注射,连续2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生长激素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生长激素有助于改善术后多器官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免疫正常肺曲霉菌病患儿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5例无基础疾病及免疫缺陷肺曲霉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15例中,13例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其中细支气管周围分布10例,粟粒结节7例;12例实变,其中沿肺叶分布6例,小斑片影6例;6例支气管扩张,其中呈柱状扩张5例,呈串珠状扩张1例;6例支气管壁增厚;5例空洞,在上中(舌)肺叶支气管周围分布4例,厚壁空洞4例,薄壁空洞1例。随访发现12例痊愈,2例未愈,1例死亡。结论年龄小于2岁免疫正常儿童长期发热,CT主要表现为肺内小结节、实变、支气管扩张及空洞时,应该高度警惕肺曲霉菌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可出现反复气流阻滞、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气道炎症.哮喘发病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气道炎症为哮喘发病机制的枢纽.临床研究、体外细胞培养及动物模型均证实红霉素对过敏性气道炎症具有保护作用[1]. 相似文献
116.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依托,面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这一典型儿童多发疾病,通过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辅助诊断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形成智能辅助基层医生开展临床诊疗的工作体系,最终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提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的基层诊疗水平,为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分级诊疗体系奠定基础,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儿科患者就医体验,为广大患儿提供优质、便捷的健康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17.
儿童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是由特应性体质及神经调节紊乱等内因与过敏原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外因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 ,形成气道的慢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 ,并可引起气道狭窄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和 (或 )清晨发作、加剧 ,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阻 ,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根据哮喘定义 ,反复咳嗽、喘息 ,特别是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吸入变应原或运动等激发因素有关 ,常在夜间和 (或 )清晨发作、加剧 ,高度提示哮… 相似文献
118.
С����˲�����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赵顺英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6):321-322
发热是小儿各器官结核病的共同表现,由于受累器官的症状和体征常常出现较晚,发热往往为小儿结核病早期或惟一的就诊症状,因此易误诊。结核病引起的发热是不明原因发热中的常见主要原因之一,当引起注意。因小儿最常见的结核病是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本文主要分析肺结核发热和结核性脑膜炎发热误诊的原因。1肺结核发热误诊的原因和分析各型肺结核均可表现为长期发热,体温升高程度不一。因此,各型肺结核引起的发热均可误诊。原发性肺结核引起的发热一般伴有轻微的或间断的呼吸道症状,能够提醒医生考虑到呼吸道疾病,其胸片的异常与发热几乎同步… 相似文献
119.
120.
白色念珠菌脑膜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1岁,主因“低热伴头疼2个月余”于2003-11-05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2~37.5℃,多于傍晚出现,伴有前额部针刺样疼痛,热退后头疼可忍受,精神可,不伴盗汗、咳嗽、关节肿痛、呕吐、腹泻、尿频、尿痛等症状。予菌必治、清开灵及中药治疗20余天,病情加重,体温高峰上升至38.2℃,头疼转为持续性,不能上学。于入院前1个月余在外院查血常规、血沉、胸片、头颅MR均无异常,但未进行脑脊液检查。于入院前20d服利福平(0.25/d,共15d),泼尼松(10mg/d共5d,5mg/d共3d),患儿体温高峰逐渐升高至39℃以上,头疼较前加剧,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