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性质判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探讨其在化疗疗效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伴有可测淋巴结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3、7、30和60d行MRI-DWI检查,测量化疗前和化疗后60d每个淋巴结的长径、垂直短径,以及化疗前和化疗后各时间点每个淋巴结的ADC值,化疗后60d行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分组切除淋巴结共1258枚送病理活检,标记淋巴结组别,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全阳性组(231枚,整组切除之淋巴结均有转移)和全阴性组(495枚,整组切除之淋巴结均无转移),分析比较两组间化疗前淋巴结长径、短径及ADC值差异,分析全阳性组中各疗效组化疗前后不同时间点ADC值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化疗前全阳性组与全阴性组淋巴结长径、短径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阳性组中部分有效组(PR组)及稳定组(SD组)化疗前、化疗后3、7、30和60 d ADC值均呈上升趋势,化疗前与化疗后各时间点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有效组(CR组)可测时间点内随时间进展ADC值也呈上升趋势,化疗前与化疗后各可测时间点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及ADC值可初步判断胃癌患者可测淋巴结的性质,并可动态观察和早期定量监测胃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92.
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收集自1 993年7月~2 0 0 3年5月间所遇4例胆囊切除术后因腹腔内出血而再次手术病例,就其原因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32~6 7例。均有胆囊切除手术史。其中例1在术后3h自腹腔引流管有鲜红色血性液流出,量大(1 0 0ml/h) ,给予输血、静脉滴注止血剂治疗,5h后出现休克。急诊手术见胆囊动脉结扎线脱落,活动性出血,再次结扎胆囊动脉止血,但因病人休克较重,于术后4 0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例2于术后30h出现心慌、气短,脉搏快,血压低,经过输血、输液等治疗血压一度回升,但不久再次出现内出血…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腹腔癌细胞脱落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的腹腔冲洗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存活素(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制片术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eural lavage cytology,PLC)。结果:50例患者腹腔镜胃癌手术前腹腔冲洗液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58.0%(29/50),术后阳性率为66.0%(33/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PLC阳性率分别为22.0%(11/50)和28.0%(14/50)(P>0.05)。术前、术后PLC阳性患者survivin均为阳性。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未增加腹腔胃癌细胞的脱落。但由于实验样本数量较少,尚需进一步通过长期随访及多中心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4.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法的合理选用。方法采用半肝血流阻断、缺血预处理、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3种方法行肝切除术。对3组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及术中出血进行比较。结果83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术前水平,3组分别为95.8%(23/24)、74.1%(20/27)和56.3%(18/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8±31.70)ml、(196±45.54)ml和(389±74.10)ml,前两组与后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肝切除时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的有效肝血流阻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在单个中心的治疗及管理模式。方法:选择PVT患者37例,观察分析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预后。结果: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如:肝硬化门脉高压或高凝症)表现95%,症状是腹痛、脾肿大、发热、腹水、呕血和体重减轻;腹痛和发热在急性PVT患者中发生很普遍。常见的并发症是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或无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腹水;静脉曲张和出血在慢性PVT患者中很普遍。接受抗凝治疗获得部分或完全再通。静脉曲张患者行经皮门静脉造影+溶栓导管植入术、TIPS介入疗法和在内窥镜下套扎术处理结合药物治疗,静脉曲张可消退,1年总的病死率4%。结论:大多数患者合并有局部和全身因素;部分或完全再通的患者普遍应用抗凝治疗;积极地综合介入治疗结合药物治疗,患者静脉曲张消退显著。  相似文献   
96.
有临床研究证实.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一线化疗药物的有效率仅为30%左右.二线以上化疗药物的疗效更差.且化疗的不良反应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差阻。近年来,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靶向治疗.以其低毒高效的特点成为晚期胃肠道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7.
钠离子微电流探测仪在胆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振宇  赵青川  何勇  赵威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6):619-621
目的探讨钠离子微电流探测仪在胆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04年4-7月11例胆道肿瘤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肝门部胆管癌9例,胆总管下端癌2例,采用钠离子微电流探测仪于手术中6例,肿块标本离体后检测5例。检测部位包括正常胆道组织、瘤组织表面和切面、周围淋巴结。比较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钠离子微电流的变化。11例病人胆道肿瘤组织均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明确其病变性质。结果11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道组织钠离子微电流有明显的差异,肿瘤组织钠离子微电流均超过30微安培(μA),最高者达到60-70μA,正常胆管组织多在20μA左右,没有1例超过30μA。肝动脉旁有癌细胞转移的肿大淋巴结钠离子微电流均超过30μA。结论利用细胞内阳离子浓度查产生的微电流来诊断肿块的良恶性,快速、简捷、准确,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原发性胆管结石中,90%以上均为胆色素结石(PS)。胆石以钙等金属离子为正离子,以胆红素、脂肪酸、碳酸根、磷酸根等为负离子,二者互相结合生成难溶盐或络合物。胆石症目前在治疗上尚无理想的方法。本文着重复习近年来在病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1 胆汁中游离胆红素增多1.1 肝脏分泌增多 各种慢性溶血性疾病、肝硬化、酒精中毒症或胆红素结合缺陷的疾病如Gilbert综合症等,均能使胆汁中游离胆红素(UCB)增高。近年来有报道肝细  相似文献   
99.
目前原发性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仍然是肿瘤切除。临床上常遇到的病人大部分为中晚期肝癌,癌肿体积大,常侵犯或紧靠第一、二肝门及下腔静脉,多合并肝硬化,而不能手术切除。对这部分病人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之一,可延长病人寿命。另外,部分病人栓塞化疗肿瘤缩小后再行肝切除术,以达到根治性治疗的效果。我院1991年5月以来行肝动脉栓塞化疗500多例,其中行肝切除43例,现就其治疗情况分析讨论。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39例,女4例,年龄29~67岁,平均50.4岁。合并肝硬化39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37例。全部病…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