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6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73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5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法的合理选用。方法采用半肝血流阻断、缺血预处理、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3种方法行肝切除术。对3组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及术中出血进行比较。结果83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术前水平,3组分别为95.8%(23/24)、74.1%(20/27)和56.3%(18/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8±31.70)ml、(196±45.54)ml和(389±74.10)ml,前两组与后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肝切除时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的有效肝血流阻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性质判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探讨其在化疗疗效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伴有可测淋巴结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3、7、30和60d行MRI-DWI检查,测量化疗前和化疗后60d每个淋巴结的长径、垂直短径,以及化疗前和化疗后各时间点每个淋巴结的ADC值,化疗后60d行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分组切除淋巴结共1258枚送病理活检,标记淋巴结组别,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全阳性组(231枚,整组切除之淋巴结均有转移)和全阴性组(495枚,整组切除之淋巴结均无转移),分析比较两组间化疗前淋巴结长径、短径及ADC值差异,分析全阳性组中各疗效组化疗前后不同时间点ADC值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化疗前全阳性组与全阴性组淋巴结长径、短径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阳性组中部分有效组(PR组)及稳定组(SD组)化疗前、化疗后3、7、30和60 d ADC值均呈上升趋势,化疗前与化疗后各时间点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有效组(CR组)可测时间点内随时间进展ADC值也呈上升趋势,化疗前与化疗后各可测时间点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及ADC值可初步判断胃癌患者可测淋巴结的性质,并可动态观察和早期定量监测胃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RNA编辑酶ADAR1在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分为4组①同基因移植组(n=15),取Wistar大鼠的肝脏原位移植给Wistar大鼠;②异基因移植组(n=15),取SD大鼠的肝脏移植给Wistar大鼠;③异基因移植 FK506治疗组(n=15),取SD大鼠的肝脏移植给Wistar大鼠,术后肌注FK506,2mg/(kg·d);④对照组(n=15),对Wistar大鼠不行肝移植,仅行开、关腹手术。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5及7d各处死5只大鼠,取脾脏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ADAR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移植后各组大鼠肝脏、脾脏病理变化随时间发展而呈进行性变化,异基因移植组病理变化最明显。ADAR1 mRNA表达在异基因移植组的各个时相点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和异基因移植 FK506治疗组(P<0.001),于第5d时最明显。结论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ADAR1增高程度与排斥反应的强度变化趋势一致。FK506可以抑制ADAR1的表达,明显减轻移植肝组织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4.
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缝合重建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优缺点,探讨在完全腹腔镜下缝合重建吻合方式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完全腹腔镜下缝合重建胃癌D2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普通外科医师完成.结果 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21例中行远端胃切除15例,全胃切除6例,均采用镜下手工缝合胃肠吻合和空肠-空肠吻合,应用25mm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空肠吻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28例中行远端胃切除21例,全胃切除7例.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79±65)min、(232±40)min(P<0.05),平均肿瘤下切缘为(3.1±0.9)cm、(2.9±0.9)cm(P>0.05),平均上切缘为(5.7±1.5)cm、(5.1±1.4)cm(P>0.05),两组切缘均无癌残留.完全腹腔镜组术后无需用镇痛药,腹腔镜辅助组平均使用镇痛药1.8 d;完全腹腔镜组术后通气时间为3 d,腹腔镜辅助组为4.8 d;完全腹腔镜组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2例,其中1例腹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腹腔镜辅助组2例,其中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术后中位随访时间4个月,两组均无吻合口瘘与狭窄发生.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缝合重建的胃癌D2根治术具有可以接受的手术时间和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有选择的患者中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应用.Abstract: Objectives To compare total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with intracorporeal hand-sewn Gl reconstruction and laparoscopy-assisted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Methods Between July 2009 and July 2010, 21 patients of gastric cancer underwent total laparoscopic D2 radical gastrectomy with intracorporeal hand-sewn reconstruction and 28 did laparoscopy-assisted D2 radical gastrectomy in Xijing Hospit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All patients were operated on by an experienced surgeon. Patient demographics, TNM stage, location of tumor, th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detai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21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there were 15 of distal gastrectomy and 6 of total gastrectomy, compared with 21 and 7 in laparoscopy-assisted group. In total laparoscopic group, intracorporeal hand-sewn technique was used for gastro-jejunal and jejuno-jejunal (J-J)anastomosis, and 25 mm circular stapler was used for esophago-jejunal anastomosis. The oper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 longer in total laparoscopic group than in laparoscopy-assisted group of (279 ± 65 ) min vs.(232 ±40) min (P < 0.05 ).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roximal margin [(5.7 ± 1.5 )cm vs. (5.1 ± 1.4) cm, P > 0.05] and distal margin [( 3.1 ± 0.9 )cm vs. ( 2.9 ±0.9) cm,P >0.05]. The iv narcotic use in laparoscopy-assisted group was 1.8 d but it was not used in total laparoscopic group. The first passing flatus was on day 3 in total laparoscopic group compared with 4.8 d in laparoscopy-assisted group. Both groups had 2 postoperative early complications, one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 and one lung infection in total laparoscopic group compared with one wound infection and one lung infection in laparoscopy-assisted group. There was no anastomosis-related complications after 4 months of follow-up. Conclusions The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early complication was acceptable for selected patients treated by total laparoscopic D2 radical gastrectomy with intracorporeal hand-sewn GI tract reconstruction in hands of experienced laparoscopic surgeon.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大鼠肝移植术后的表达规律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供、受者各15只.对照组:供、受者均采用Wistar大鼠;未治疗组:供者为SD大鼠,受者为Wistar大鼠,肝移植后不用任何免疫抑制剂;治疗组:供者为SD大鼠,受者为Wistar大鼠,肝移植术后肌肉注射他克莫司(FK506)2 mg·kg-1·d-1.每组分别于术后第3、5、7天随机各处死5只受者,取移植肝脏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肝HSP70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互关系.结果 对照组术后无排斥反应发生;未治疗组术后第3天出现典型的排斥反应病理变化,随术后时间推移,排斥反应活动度积分(RAI)逐渐升高(P<0.05);治疗组表现为无排斥反应或交界性排斥反应.对照组移植肝HSP70的表达在术后出现短暂升高后迅速降低(P<0.05),未治疗组移植肝HSP70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并随术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P<0.01),与移植肝RAI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P<0.01);治疗组移植肝组织HSP70在术后各时间段均呈低表达.结论 移植肝组织中HSP70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HSP70表达升高对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为掌握驻喀什地区随军妇女妇科病发病情况 ,我们于2 0 0 0 - 0 3~ 0 4门诊对 480名已婚妇女做了全面的检查 ,以达到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并为预防妇科疾病提供可能依据。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我院妇科门诊对 480名已婚随军妇女进行妇科检查 ,年龄 2 4~ 2 9岁 32 0人 ,30~ 39岁 1 4 3人 ,40~ 51岁 1 7人。1 .2 方法 :分别采用肉眼直视检查、刮片镜检、活组织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手术探查活组织病检确定诊断。2 结果无异常者 2 4 2人 (50 .42 % ) ,宫颈炎 1 67人 (34 .7% ) ,其中宫颈糜烂 90人 (1 8.75 % ) ,宫颈肥大 39人 … 相似文献
87.
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的疗效和预后与术式选择、手术方法是否得当有关。 1990~ 2 0 0 2年 ,我院收治胆总管囊状扩张症 6 0例 ,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6 0例中 ,男 7例 ,女 5 3例 ;年龄 2~ 5 6岁 ,平均 2 5 5岁。病史 2h~ 4 1年。均有腹痛 ,发热 39例 ,黄疸 33例 ,右上腹包块 2 4例 ,呕吐16例 ,有腹痛、黄疸、腹部包块 19例 ,均为 2 0岁以下、体质消瘦者。再手术 15例中 ,外院转入 9例 ,本院 6例 ,首次具体术式 :行囊肿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7例 ,囊肿空肠侧侧吻合术 3例 ,囊肿外引流 (T管 )术 3例 ,囊肿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88.
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收集自1 993年7月~2 0 0 3年5月间所遇4例胆囊切除术后因腹腔内出血而再次手术病例,就其原因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32~6 7例。均有胆囊切除手术史。其中例1在术后3h自腹腔引流管有鲜红色血性液流出,量大(1 0 0ml/h) ,给予输血、静脉滴注止血剂治疗,5h后出现休克。急诊手术见胆囊动脉结扎线脱落,活动性出血,再次结扎胆囊动脉止血,但因病人休克较重,于术后4 0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例2于术后30h出现心慌、气短,脉搏快,血压低,经过输血、输液等治疗血压一度回升,但不久再次出现内出血… 相似文献
89.
FK506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实验观察FK5 0 6对大鼠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入法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实验前 12h及 1h分别以生理盐水(4mL kg)灌胃 ,实验时经胰胆管逆行注入生理盐水 ;胰腺炎组实验时经胰胆管逆行注入 5 %牛磺胆酸钠(80mg kg) ;FK组实验前 12h及 1h分别以FK5 0 6 (4mL kg)灌胃。观察 2 4h存活率 ,血清TNF α水平 ,肺湿重 干重比值和肺组织病理切片的变化。结果 :胰腺炎组 2 4h大鼠存活率 5 0 % ,FK组 10 0 % ,FK组肺湿重 干重比值和显微镜下病理损伤程度较未预防组明显减轻 ,血清TNF α水平也降低。结论 :FK5 0 6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导致的肺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NF 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了肺损伤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各类感染的防治经验。方法 收集106例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感染病例的发病特点、防治方案及与其他并发症的相关性加以分析。结果 106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发生细菌感染35例,占33.0%;真菌感染9例,占8.5%;病毒感染6例,占5.7%.结论 感染是影响肝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预防、治疗及去除其他并发症等高危因素并重,“全程、全面”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