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讨输精管结扎术后抗精子抗体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吻合术后不育中所起的作用。应用日本大耳白兔复制了输精结扎与吻合的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OG)、输精管结扎组(VG)、输精管吻合育组(VFG)和不育组(VIG)。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指标的系列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血清抗精子抗体变化规律应用ELISA和IHT测定血清抗精子抗体结果发现,输精管结扎术后2~22月都可间断地检测出血清抗精子抗体,总阳性率达  相似文献   
32.
PSA、PSAD、f/tPSA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密度(VSXO)、游离PSA/总PSA比值(f/tPSA)在诊断早期前列腺癌(PCa)中的价值。方法对640例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PSA〈4.0ng/ml者36例为直肠指诊及直肠超声可疑者。病理诊断为4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225例前列腺癌,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的PSA、游离PSA(fPSA),利用经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并计算出f/tPSA及PSA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a组患者血清的PSA、PSAD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P〈0.01),f/tPSA明显低于BPH组(P〈0.01),但当血清PSA为4—20ng/ml时,两组患者PSA没有明显差异(P〉0.05)。以PSA〉4.0ng/ml、PSAD〉0.15、f/tPSA〈0.18为临界值可明显提高对PCa诊断的特异性,特别是当血清PSA为4—20ng/ml时对提高临床诊断更有意义。结论联合测定PSA、fPSA并计算f/tPSA及PSAD对诊断PCa具有明显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3.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机体内环境、免疫状态、神经内分泌调节等密切相关〔1〕。恶性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消化系统肿瘤病人常伴有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功能紊乱 ,表现为血浆睾酮水平的下降〔2〕。本文对肝癌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性和IL 2活性与血浆皮质醇和睾酮做了相关性分析 ,试图较全面地了解肿瘤细胞免疫功能与神经内分泌调节的关系 ,探讨二者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1.临床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肝胆外科中晚期肝癌 2 8例 ,其中原发癌 19例 ,转移癌 9例。诊断标准依《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确定。另取 3 8例正常…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探讨输精管吻合术后不育家兔的精睾酮(T)、雌二醇(E2)的变化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相关性,在复制输精管吻合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生育能力恢复与 分为吻合育组(VFG)、吻合不育组(VIG),另设同龄输精管结扎组(VG)和假手术组(SOG)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血清睾酮含量VIG显著低于VFG和SOG,VFG显著高于SOG、VG和VIG。(2)血清雌二醇含量,各且间无显著差异。但是E2/T比值差异显著,以VIG为最高,VFG为最低。(3)IL-1活性VIG显著地高于SOG和VFG。TNFα含量VIG极为显著地高于其他3组。(4)相关检验表明,血清IL-1活性、TNFα含量与睾酮含量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E2/T比值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5.
人参二醇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肺CD14和NF-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人参二醇皂苷(PDS)对内毒素休克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CTRG)、内毒素(LPS)休克组(LPSG)、人参二醇皂苷组(PDSG)和地塞米松组(DEXG)。以内毒素(4 mg•kg-1)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平均动脉压降至基础血压的2/3为休克状态。取肺组织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提取肺总RNA和蛋白,分别以RT-PCR检测CD14和IκBα 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D14和NF-κB的蛋白表达。 结果:①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LPSG可见弥漫性间质炎性改变,肺泡壁明显增宽,肺泡腔含气量明显减少,很多肺泡腔内有渗出液。PDSG和DEXG的病变显著轻于LPSG;②肺组织CD14 mRNA和蛋白质表达丰度以LPSG最高, PDSG与DEXG均明显低于LPSG(P<0.05),而与CTRG相近(P>0.05)。 IκBα mRNA表达水平,LPSG明显低于CTRG(P<0.01),PDSG与DEXG明显高于LPSG(P<0.05和P<0.01),而与CTRG相近(P>0.05)。LPSG的NF-κB P65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TRG, PDSG与DEXG的NF-κB P65蛋白质表达水平也低于LPSG(P<0.05),接近CTRG(P>0.05)。结论:PDS与DEX对内毒素休克肺损伤有类似的保护作用,抑制LPS介导的CD14-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过度激活是实现对肺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人参二醇组皂苷(panoxadiol saponin PDS)体外对DU145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PDS对DU145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吖啶橙染色观察PDS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并计算细胞平均凋亡率;细胞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细胞内激活的caspase3的表达.结果 经中(100mg/L)、高(200mg/L)剂量的PDS处理后,DU145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吖啶橙荧光染色可见经中、高剂量PDS处理后的细胞呈明显凋亡形态,并随药物剂量增加,凋亡细胞数增多;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DS可明显提高细胞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随着PDS剂量增加,细胞内激活的caspase3的表达上调.结论 PDS体外对DU145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人参二醇组皂苷(panoxadiol saponin PDS)与顺铂(cisplatin,DDP)联合应用对DU145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PDS与DDP联合应用对DUl45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吖啶橙染色观察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并计算细胞平均凋亡率;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细胞内激活的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00mg/L,PDS与0.2 u mol/L DDP联合给药:(1)48h后可使单独应用0.2 1.tmol/L DDP组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由16.35%提高到47.13%;(2)吖啶橙荧光染色可见细胞呈现明显凋亡形态,其凋亡率与2μmol/L DDP组相当:(3)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可使单独应用0.2μmol/L DDP组其诱导DU145细胞凋亡率从5.53%提高到19.39%,相当于其10倍剂量即2.0 μmol/L DDP的诱导凋亡效应(21.05%),明显高于PDS单独应用的凋亡率:(4)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可使单独应用O.2 μmol/L DDP组细胞内激活的caspase3阳性细胞率与2 μmol/L DDP组相当.结论 PDS能增强DDP对DU145前列腺癌细胞的致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38.
兔输精管结扎与吻合术后睾丸,精浆血管紧张素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9.
40.
前列腺癌集团检诊对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集团检诊对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响。 方法 总结 1996至2 0 0 1年集团检诊发现的 67例前列腺癌和 1986至 2 0 0 1年长春各大医院诊治的 3 58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 ,从年度及年龄分布、临床分期、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含量、病理分级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999至 2 0 0 1年 3年间年均确诊例数较 1986至 1989年增长 4.7倍。其中集团组B期以下早期癌占 58.2 % ,临床组只占 2 7.9% ,且多为偶发癌 ;转移癌的诊断率集团组低于临床组 ;临床组PSA≥ 2 0ng/ml的比率高于集团组 ,低分化癌的比率高于集团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集团组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比率较临床组提高了 15.3 %。 结论 集团检诊可以真正揭示国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现状 ,可明显增加临床前列腺癌特别是早期癌的诊断例数 ,是实现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