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中药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排斥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PKP术后排斥反应的患者54例(56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予西医抗排斥反应治疗,治疗组28例在相同抗排斥反应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34±0.62)天,短于对照组的(10.07±3.24)天(t=4.255,P〈0.01).结论 加用中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人工皮肤替代物各种生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寻找适合人体的替代物。 方法:以“组织工程,人工皮肤,支架材料”为中文关键词,“tissue engineering, Artificial skin,intravascular stent”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人工皮肤修复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6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替代物及其性能。 结果:组织工程人工皮肤是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将体外培养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扩增后,接种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上,经体外培养,形成含有与正常皮肤相似的表皮和真皮结构的皮肤替代物。然后将其移植于皮肤创面处,以实现创伤的修复和重建。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在一起,或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各种各样的修饰,促进细胞与材料之间的黏附、提高细胞的生物活性、维持生物功能成为目前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研究的热点。 结论:目前还没有一种人工材料能完全符合组织工程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支架材料的微观渗透性和生物活性,促进毛细血管的长入;制备结构仿生支架材料及高活性复合支架材料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组织工程皮肤材料;人工皮肤;支架材料;皮肤替代物;生物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37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针刺颈夹脊穴对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针刺颈夹脊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3.2±10.3)分,高于对照组的(50.3±1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针刺颈夹脊穴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阐述射波刀(Cyberknife)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方法 应用射波刀治疗的18例28个靶区不同种类和部位肿瘤病人中2例典型病例进行讨论.结果 初步应用表明射波刀由机器人投射、实时影像追踪定位、红光二极管同步追踪摄像机等6个子系统组成的.射波刀是全新的放射外科设备,它开创性地应用非等中心、非共面、非聚焦的"三非"放疗模式,在靶区外半球面上有100个结点,1200条射束可供计划系统选择.应用骨骼结构作为参考框架实时影像追踪定位,确保了治疗精准度在亚毫米水平;采用大剂量单次或2~5低分次放疗模式治疗全身各部位肿瘤.本组随访8~12周,症状和体征均有好转,按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0级.结论 射波刀是兼容放射外科和放射治疗的新一代设备,属于全新的放疗模式,拓展了放射外科治疗全身肿瘤领域.  相似文献   
25.
张峻  赵耀  杨龙  越丽 《中国药房》2002,13(11):679-679
<正>杀胚治疗是妇科常用的异位妊娠治疗手段之一。临床常用抗代谢药甲氨蝶吟(MTX)与五氟尿嘧啶(5-Fu)联合给药,但因其疗程长,用药量大,往往易出现不良反应。为了使该药物疗法在临床得以更安全、合理地应用,笔者对近期应用MTX和5-Fu的妇科杀胚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并总结出相应的处理对策。1 病例来源与治疗方法 病例来源为2001年1月-2002年2月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异位妊娠患者52例,平均年龄(28±12)岁。诊断依据《妇产科学》[1]第5版分型标准。 治疗方法为给予MTX5mg/(kg·天),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推注;5-Fu 25mg/(kg·天),溶解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8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3个疗程,直至血尿HCG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6.
张秋实  侯传宇  赵耀 《淮海医药》2012,30(3):193-19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结合原始图像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将随机收治的9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手术及病理结果评估其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96例患者的MRCP均较清晰的显示了梗阻性黄疸的梗阻部位和形态。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单纯MRCP检查的确诊率91%,MRCP结合原始图像确诊率97%。结论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行MRCP检查并结合原始图像诊断,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在感染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FAV)的人气道上皮细胞(9HTEO)中观察与IFAV PB1、M2、NS、PB2、HA基因瓦补的反义硫代修饰寡核苷酸(ASODN)的抗病毒活性.方法 细胞外体系观察没计的ASODN效率,筛选对IFAV有效的3个ASODN进行9HTEO的抗病毒效应.倒置显微镜下观察IFAV的敛细胞病变作用和ASODN的细胞保护作用.MTT方法测细胞存活率,空斑试验、RT-PCR、Westem blot、免疫荧光检测ASODN特异性抗病毒效应,MTT法检测ASODN对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IFAV感染复数(MOI)在0.1以上时,培养5 d后IFAV感染的9HTEO细胞全部死亡.设计的ASODN能够提高感染细胞的存活率,且呈量效依赖关系.空斑试验、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试验证实在细胞水平、基因转录水平、蛋白水平针对IFAV PB1、M2、NS基因mRNA转录起始点保守序列没计的ASODN具有特异性抗IFAV作用.结论 ASODN具有较明显的抗病毒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抗IFAV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零食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人在一日三餐的正餐以外所吃的食物。儿童和老年人是零食最主要的消费群体,近年来.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的零食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在看电视、聊天、休闲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吃零食。有研究显示,部分人群零食提供的能量已占全天能量的约10%。  相似文献   
29.
摘要:皮肤是维持内环境稳定和阻止微生物入侵的屏障,创伤后发生的许多局部及全身感染总是与丧失皮肤屏障有关。生物敷料能尽早封闭创面,减少由创面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提高严重创伤的成活率。生物敷料的研究是皮肤创面愈合应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运用于皮肤创面的生物敷料主要包括猪皮、羊膜、胶原、壳聚糖、海藻酸、水凝胶及纳米敷料等。 关键词:皮肤创面;生物敷料;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0.
赵耀 《吉林医学》2011,(29):6143-6144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与疏血通联合治疗心房颤动合并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房颤动合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舒血宁、灯盏花素及小剂量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小剂量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疏血通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P<0.01)。结论:奥扎格雷与疏血通联合治疗心房颤动合并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