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目的:观察溶栓抗凝联合治疗对急性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5只建立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A组),尿激酶治疗组(B组),肝素加尿激酶联合治疗组(C组),各组35只;另30只为假手术组。各组给药后分别于血栓形成后第1,4,7,14,28天获取病变段血管,观察血栓的结构演变与机化、内膜增生程度,检测静脉壁平滑肌胶原沉积量,扫描电镜评估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A组内膜增生最严重。C组胶原染色面积百分比A,B组少(P<0.01)。7d时B,C组内皮损伤较A组轻(P<0. 05)。28 d时C组内皮损伤较A,B组轻(P<0. 05)。结论:肝素加尿激酶治疗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近、中期效果,能有效地保护内皮层完整,减轻血管壁肌纤维增生。  相似文献   
202.
1905年Garrel与Gutheric首先进行自体静脉股动脉移植的实验,取得成功,成为血管移植的开拓者.1906年Goganes切除腘动脉瘤后用邻近的腘静脉替代,成为首例临床应用成功的病例,也是血管外科的里程碑.人们最早进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自体静脉代动脉是自体大隐静脉,目前已被认为是中、小血管移植的首选材料.但静脉移植于动脉后的前两年约有20%~40%的患者会产生新生内膜增厚导致管腔狭窄[1],故提高移植后远期通畅率,移植后再狭窄的机理探讨和防治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认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移植静脉管壁损伤是导致再狭窄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3.
目的 对比左、右侧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non-thrombotic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NIVCS)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支架通畅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N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2个月时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同时分析术后第1、3、6及12个月时患者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164例NIVCS患者,其中左侧144例、右侧20例。血管腔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164/164)。左、右侧NIVCS患者术后第12个月时VC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5、P=0.208),发现无论是左侧还是右侧NIVCS患者在术后第12个月时VCSS均较术前下降(t=27.534、P<0.001,t=10.047、P<0.001)。左、右侧NIVCS患者术后12个月的累积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5%和94.7%,二者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204.
赵渝  刘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12):1330-1337
下肢静脉疾病(VD)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及时准确地诊断VD对正确治疗和改善病人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如彩色多普勒超声(CDU)、CT静脉成像(CTV)、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血管腔内超声(IVUS)等可很好地检测下肢静脉阻塞和反流的...  相似文献   
205.
目的:以携带shRNA 片段的腺病毒为载体,对结肠癌细胞SW480 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进行干扰,研究其对肿瘤细胞中Survivin基因沉默效果及对细胞周期、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构建好的携带Survivin-shRNA 片段腺病毒,体外转染结肠癌细胞株SW480。以EGFP为报告基因,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不同感染复数(MOI)下的转染效率,选取适当病毒浓度进行下一步实验。通过RT-PCR 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沉默后结肠癌细胞内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Annexin V-FITC 和PI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析Survivin基因沉默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同时采用噻唑蓝(MTT)法、克隆增殖实验对细胞不同时期增殖活性进行观察,明确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时效性。结果:腺病毒转染后MOI 值在0~50时,剂量与转染效率成正比,确定最佳MOI 值为50并进行后续实验;shRNA 干扰后细胞内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较对照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基因沉默后细胞凋亡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同时基因沉默后,细胞周期也有明显变化,表现为G1/S 期细胞增多和G2/M期细胞减少,与对照细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TT 和单克隆平板实验均显示Survivin基因的沉默,对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 结论:采用腺病毒对结肠癌进行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 干扰,能有效降低目的基因的表达。其介导的Survivin基因的沉默,可以有效的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同时Survivin基因可以通过抑制细胞G1/S 期转化来阻止细胞分裂,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06.
刘碧明  赵渝  孙英信 《重庆医学》2008,37(12):1276-1276
本科2007年6月采用髂内动脉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1例臀部巨大神经纤维瘤伴急性瘤内大出血,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采用Seldinger技术在局麻下经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在超滑导丝引导下导管插入瘤体侧髂内动脉,行DSA减影,了解瘤体部位及供血情况.确认后,将导管超选至瘤体供血分支内,将栓塞剂缓慢分次注入,栓塞后,将导管退至髂内动脉减影,显示髂内动脉臀部分支不再显影,栓塞成功.  相似文献   
207.
摘要 背景:为解决疝修补网片的感染问题,课题组旨在从“降低疝补片的感染率”这一目标着手,将银与医用聚丙烯网片结合起来,使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不仅能降低疝修补网片的感染率,而且可进一步应用于可能污染和已经污染的伤口中,扩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范围。 目的:初步评测镀银医用聚丙烯网片植入动物体内的安全性。 方法:参照国际标准(ISO 10993系列)和国家标准(GB/T 16886系列)所推荐的生物学和动物试验:将镀银聚丙烯网片植入兔子体内,在不同时段观察兔子体质量变化,死亡情况,炎症、血生化、肝肾功指标,肝组织病理切片,评价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反应。 结果与结论:镀银聚丙烯网片植入体内后短期内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血常规炎性、血生化、肝肾功能指标及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镀银聚丙烯网片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 > 0.05),符合一般的炎症指标转化规律。说明镀银医用聚丙烯网片植入体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镀银;聚丙烯网片;安全性;体内实验;新西兰大白兔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12  相似文献   
208.
背景:氧参与细胞内ATP的合成以供细胞代谢,氧浓度也是调节细胞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病理活动是在低氧状态下进行,其发生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目的:回顾分析低氧培养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7-01/2011-10 PubMed 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hypoxia,HIF”;同时检索同期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间充质干细胞,低氧培养,缺氧诱导因子”,共检索到文献1 120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8篇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低氧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率将降低,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抑制p53凋亡信号的表达以及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的高表达来降低细胞凋亡。低氧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等通路,增加损伤组织的增殖能力;缺氧组织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至缺氧区域,参与此过程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信号通路以及c-Met信号通路;低氧可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性,主要通过诱导细胞骨架蛋白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的高表达而实现;缺氧下间充质细胞增加Angiopoieti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因子的表达来促进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9.
肾静脉以下段下腔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涉及下腔静脉肾静脉以下段的手术提供该段下腔静脉及属支的解剖学数据。方法 :对 42例成人尸体标本下腔静脉的肾静脉以下段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 :该段下腔静脉长 (1 3 .0 3± 1 .76)cm ,宽 (2 .34± 0 .33)cm。静脉属支为 (8.74± 2 .0 2 )支 ,其中前壁有 66 .3 % ,上段有 66 .3 %。右睾丸 (卵巢 )静脉 83 .3 %开口于前壁 ,距左肾静脉开口上缘平面 (3 .56± 0 .85)cm。未见有腰升静脉 ,2 8.6 %例数的腰静脉与奇静脉或半奇静脉相连。腰静脉不成对且与腰动脉数目不相等 ,有 63 .8%的腰动脉有腰静脉伴行。结论 :下腔静脉肾静脉以下段的属支多而复杂 ,手术时应特别注意该段下腔静脉的上段及后壁。右睾丸 (卵巢 )静脉位置较稳定 ,可作为临床标志。传统概念的腰升静脉并不存在 ,有关腰静脉的传统描述与实际出入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