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COPD在我国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秋冬季节,病人易急性发作导致呼吸衰竭,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我们对35例COPD呼衰病人使用BiPAPS/T-D30呼吸机无创通气,辅助其它治疗,使病人避免了有创通气之苦,又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传导阻滞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 (Osteopontin ,OPN)和骨连结蛋白 (Osteonectin ,ON)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钙化的关系。方法 :从 1 3例压力灌注固定后的心脏标本中分离 2 6支冠状动脉 ,取其中的 2 60个血管段进行组织切片 ,HE染色。用LF1 2 3、LF3 7、CD68、α actin抗体分别对OPN、ON、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Leica图像分析仪观察斑块的OPN、ON以及钙化和两种细胞的染色程度。结果 :钙化斑块内均有OPN表达 ,OPN的表达程度随钙化加重而增加 (x2 =3 5 0 .0 79,P <0 .0 0 1 ) ;ON在正常和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基本不表达或少数弱阳性 ;OPN的表达程度与CD68和α actin的表达水平之间有显著关联性 ,即随着OPN表达程度的增加 ,CD68的表达显著增强 ,巨噬细胞数增多 (x2 =1 82 .83 9,P <0 .0 0 1 ) ,α actin的表达显著减弱 ,平滑肌细胞数减少 (x2 =5 8.875 ,P <0 .0 0 1 )。结论 :OPN参与冠状动脉钙化的调节 ,其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和巨噬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ON在冠状动脉钙化中的作用不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超高速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面积之间的关系。方法从8例(年龄在42—84岁)压力灌注固定后的心脏标本中分离出20支冠状动脉,拉直后,超高速CT扫描;每支冠状动脉分成相应的3mm血管段,组织切片,地衣红染色,Leica图像分析仪上计算粥样硬化面积。结果在血管、心脏水平,总的粥样硬化面积与钙化面积、钙化积分高度相关,在血管段水平,每个标本内粥样硬化面积与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呈等级相关;有一些粥样斑块的血管段,超高速CT未检测出钙化。结论超高速CT检则的钙化参数与粥样硬化面积在血管、心脏水平高度相关;能检出钙化的血管段,其粥样斑块面积可能有一定的阈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的心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生  宋志坚  赵淑民  罗宝国  左焕琛 《解剖学报》2001,32(2):182-183,T007
目的:研究基于网络重建心脏和冠状动脉的三维图像,并探讨其准确性。方法:2例新鲜心脏标本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后,超高速CT(UFCT)增强容积扫描;另取1例冠状脉造影病人的UFCT增强容积扫描的图像。分别对原始图像格式转换,噪声消除,兴趣区选择,利用Java编制基于网络运行的三维重建软件,并对心脏和冠状动脉进行重建。结果:重建出的心肘和冠状动脉图像逼真,动脉主干和分支与相应的UFCT平片显示的结构相近,心脏可任意角度旋转与切割,结论:基本实现心脏和冠状动脉在Internet网上的重建,为人体器官和组织的三维重建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能定性定量地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钙化,而钙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正相关.并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它是一种较好的无创性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检查方法。EBCT现行采用的钙化参数(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可重复性较低,变异率较高,在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研究利用EBCT冠状动脉扫描图像上所有钙化像素点的三维信息,设计一种新的钙化参数(钙化体积),通过对11例人冠状动脉标本实验,发现钙化体积的变异率在25%百分位数、中位数、75%百分位数、均数处都较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小,其均数变异率差别的f检验尸值分别为0.027、0.058。结果显示钙化体积可作为一种新的钙化参数。  相似文献   
17.
1.1资料病历选择:29例病人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在57~90岁,平均年龄69.5岁。由于该病确诊需要开胸肺活检,而临床上我们很难做到,所有病人都符合以下条件:主要条件:(1)除外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疾病如药物、环境因素和胶原血管疾病所致的肺纤维化。(2)肺功能异常包括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换气障碍。(3)胸片或HRCT示两肺基底部、周边部网状影。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的颅面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虚拟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基于网络重建颅面部组织的三维图像,并进行虚拟解剖。方法:2例人头面部 Light-Speed CT扫描的原始数据,经对原始图像传输,读取后,兴趣区选择,利用Java编制基于网络运行的三维重建软件对其进行重建和解剖虚拟。结果:重建出的颅面部图像逼真,分层显示,能任意角度旋转,任意厚度多次切割和恢复。同时能三维显示切除的组织结构。结论:实现了颅面部组织在Interner网上的重建和解剖虚拟,为计算机辅助解剖提供一条新的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18只接受纯种近段空肠异体移植的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于常规全肠外营养(n=8)和含3%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的全肠外营养(n=10),持续10天.应用光镜、电镜和组织化学等技术对两组大鼠的移植小肠进行形态学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谷氨酰胺组移植小肠的粘膜厚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和绒毛表面积均明显大于常规组(P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对小肠粘膜的营养作用.材料和方法研究选用4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按2×2析因实验设计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附加谷氨酰胺、附加生长激素及附加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全肠外营养,持续6天.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残留小肠进行形态学对比研究.结果单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均可不同程度增加小肠粘膜的粘膜厚度、肠腺深度、绒毛高度和表面积(P<0.01),维持肠粘膜上皮吸收细胞超微结构的正常形态,但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的效果优于各自单独使用(P<0.01).结论研究表明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能够更有效的防止小肠粘膜萎缩,维持其上皮吸收细胞超微结构的正常形态和结构完整性,为临床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的联合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