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05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46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89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81篇
  2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轻度认知损害的诊断、转归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痴呆的发病率迅速攀升,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对痴呆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关研究的注意力已经开始转向痴呆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上,即中医学所说的“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轻度认知损害(MCI)已经被广泛接受为痴呆发病的预警信号。有研究显示,MCI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为5.3%。因此对MCI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和筛选出痴呆的高危人群,尽早进行治疗干预,预防或推迟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是EB病毒相关疾病中的一种较少见类型,其发病既有病毒方面的因素,亦有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的因素。EB病毒感染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导致的克隆性扩增在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EB病毒有其特殊的策略逃避免疫监视,EB病毒基因编码产物(如EBNA-1、LMP1、LMP2、EBNA-2)与宿主基因表达产物(如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CD40-CD40配体)都参与了EB病毒的免疫逃逸。根据其免疫逃逸原理选择新的治疗方法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3.
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是儿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中病毒所致的ARTI占半数以上。呼吸道病毒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发病的关键环节。文章介绍了我国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病原的流行病学、病毒免疫逃逸与进化、机体保护性/病理性抗病毒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认识。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儿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01—2005-12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住院的233例川崎病的患儿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IVIG不敏感川崎病共31例(占13.3%)。IVIG不敏感川崎病中男女性别比为4.17∶1,明显高于IVIG敏感川崎病1.43∶1(P<0.05)。两组川崎病年龄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IVIG不敏感川崎病中有中度以上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者6例(6/31,19.4%),明显高于IVIG敏感川崎病(5/202,2.4%)(P<0.05)。川崎病患儿发生IVIG耐药的可能危险因素有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沉、血浆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等,分析结果提示血浆白蛋白降低及男性可能与IVIG不敏感川崎病有关,但仅此两项指标尚不能预测IVIG不敏感川崎病的发生。IVIG不敏感川崎病冠脉病变发生危险因素无阳性发现。IVIG不敏感川崎病患儿中14例通过复用IVIG后临床症状得以缓解,仅8例在复用IVIG后症状仍不能控制而加用激素治疗。结论IVIG不敏感川崎病并不少见且较IVIG敏感川崎病更易发生较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川崎病患儿发生IVIG耐药及IVIG不敏感川崎病冠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不肯定。复用IVIG及必要时在抗凝基础上加用激素对IVIG不敏感川崎病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周围局部皮温变化规律,为评估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内炎症反应持续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0例膝关节单纯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采用同侧腘绳肌肌腱于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各时间段双膝关节皮温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侧皮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至术后第20周患侧皮温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侧皮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24周两侧皮温差趋于正常,局部皮温增高提示关节内炎性反应。若皮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引起重视,警惕膝关节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建立用于绿色荧光标记的重组人偏肺病毒(GFP-rhMPV)空斑形成滴度测定方法.方法 基因组中插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hMPV全序列cDNA质粒和主要蛋白质表达质粒转入细胞293T后获得感染性重组hMPV.GFP-rhMPV在Vero-E6细胞中连续传代提升病毒滴度并保存.将等倍稀释的重组病毒液接种常规制备的Vero-E6细胞单层,用含或不含胰酶的低熔点琼脂精凝胶覆盖细胞,孵育一定时间后,采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荧光空斑数和抗原抗体蓝斑形成法计算病毒滴度.结果 感染后3 d,荧光显微镜下GFP-rhMPV可在低熔点琼脂糖凝胶覆盖层下形成分界较为清晰的绿色荧光集落,接种后3 d荧光空斑相对独立,便于计数.蓝斑形成法在感染后第5天蓝斑较大,易观察.此前拯救获得的GFP-rhMPV在宿主细胞Vero-E6中的复制滴度可达1×106 PFU以上.结论 成功建立了GFP-rhMPV的空斑形成实验滴度定量检测方法,为hMPV的致病机制、防治手段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的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住院外科手术合并有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前均安置了临时心脏起搏器,同时进行有效的整体护理.结果 1例患者因血管变异安装起搏器未成功,其他患者全部成功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并顺利完成手术,并于术后48h内拔除起搏电极,除1例患者出现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急性心因反应,经心理护理缓解外,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心动过缓需外科手术患者常规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使手术适应证扩大,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提高.同时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能保证腹腔镜手术患者能够顺利的完成手术,并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8.
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抗体产生细胞,在机体的体液免疫中有重要作用.B淋巴细胞功能的异常或数量的减少在体液免疫缺陷中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年龄阶段,B淋巴细胞数量的参考值不同[1].  相似文献   
59.
60.
坦索罗辛与坦索罗辛和保列治联合应用治疗BPH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H是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患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梗阻和下尿路刺激症状。在非手术治疗中,坦索罗辛和保列治两种药物因其疗效肯定而得到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单用坦索罗辛与坦索罗辛和保列治联合应用在BPH治疗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