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B超与X线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体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3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颈动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结果颈动脉体瘤具有特征性的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血管造影、B超检查均可见肿瘤血供丰富,颈动脉分叉张开,呈握球状改变;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度高;还可了解颅内血管交通情况。结论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血管超声多普勒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正确评价willis环状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进行合理的Matas训练以及选择适当的术式,对于颈动脉体瘤治疗和减少并发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术后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单纯BSSRO水平后退下颌的患者33例,于手术前一周(T1)、术后6个月或6个月以上(T2)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系并加以相关分析。结果:软组织Li点和Mes点上的移位比例关系与国外文献报告显著不同,各软组织标志点与硬组织B点和Pg点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结论:BSSRO术后软硬组织移位比例关系在下唇及颏部与国外结果相差较大,存在人种差异。进行软组织侧貌预测时不能照搬别人的结果,要根据人种及侧面外形的不同来分析。另外,在临床进行软组织侧貌预测时,以B点及Pg点的位移改变来分析相应的软组织标志点的变化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 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专家咨询法(Delphi technique)建立颌面部损伤严重度的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AHP法将颌面部损伤按解剖和功能两个方面分层建立指标体系,对每个指标按损伤程度分级.应用Delphi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评分,求出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将其与评价指标的程度分级相结合,即获得了颌面部损伤严重度的评价方法.选取60例颌面部创伤患者,按照所建立的方法分别对解剖损伤和功能损伤进行损伤严重度评分,将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建立了颌面部损伤严重度评价系统MFISS,MFISS=∑mi=1Ci.Pi(Ci为第i评价目标的组合权重系数,Pi为第i评价目标的损伤程度).解剖损伤和功能损伤严重度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r=0.674,P<0.01).结论 Delphi法和AHP法相结合是建立颌面部损伤严重度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4.
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体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X线颈动脉造影对颈动脉体瘤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分析 3 3例颈动脉体瘤术前颈动脉造影、术中所见及最终手术方式 ,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总结造影结果对制定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结果 :颈动脉体瘤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供丰富 ,颈动脉分叉张开 ,呈握球状改变 ;血管影像清晰、动脉被推移的病例 ,肿瘤对血管侵蚀轻 ,手术完整剥除肿瘤的可能性大 ;肿瘤包绕血管 ,血管显影不清晰的病例 ,说明肿瘤对血管壁破坏严重 ,剥除肿瘤困难 ,须做好颈动脉切除及重建的准备。对于肿瘤与血管染色混杂 ,无法分清各自结构与位置的病例 ,均需行颈动脉切除。术前的颈动脉压迫训练对减少或减轻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判断肿瘤对血管的侵蚀程度 ,评价阻断患侧颈动脉后健侧颈动脉对颅内 ,特别是对患侧脑的供血情况 ,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案 ,对于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和减少并发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5.
髁突骨折4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本院1984-2003年20a间498名髁突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20年 间498名髁突骨折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特点以及合并损伤情况。结果:髁突骨折男性多于女性,发病 年龄高峰为21-30岁,原因以交通事故居多,占47.99%。髁突颈部是最常见骨折部位,骨折片成角移位达56. 03%,下颌骨颏部是伴发髁突骨折最常见的部位。结论:髁突骨折中男性好发,交通事故是首要原因,髁突颈部最 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牵引成骨技术在矫正下颌正中陈旧性骨折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5例下颌正中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患者采用牵引成骨技术进行矫治,必要时辅助正颌外科手术。结果:手术顺利,外形恢复好,畸形纠正明显,咬合关系重建效果满意;局部成骨满足畸形整复要求,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牵引成骨技术用于矫正下颌正中部陈旧性粉碎性骨折畸形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无需开辟第二术区行组织移植,并发症较少,效果稳定可靠的特点。缺点是整个治疗过程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7.
钛种植体与单纯珊瑚及复合BMP珊瑚代用品结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单纯珊瑚与复合BMP的珊瑚表面贴附移植后与同期植入的钛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情况。方法 将单纯珊瑚与复合BMP的珊瑚置于去皮质的犬髂骨表面 ,同时植入钛种植体 ,用种植体固定人工骨 ,不同时间取材 ,观察种植体与人工骨的骨结合情况。结果 种植体与单纯珊瑚与复合BMP的珊瑚均可以形成骨结合。单纯珊瑚 12周时 ,种植体与珊瑚之间形成结构不规则的骨界面 ;同时 ,材料有大量的吸收。珊瑚复合BMP时新骨明显增多 ,形成粗的骨小梁 ,骨髓腔变小 ,6周时与种植体之间已经形成基本完善的骨界面 ;且材料总体吸收量较少。结论 天然珊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以与钛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 ;BMP、珊瑚复合材料植入可以加快成骨 ,延缓吸收。此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种植外科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下颌骨单侧牵张成骨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24只行单侧下颌牵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牵张速率为0.5mm×2次/天(1mm组);另一组为0.5mm×4次/天(2mm组),间歇期均为5天,牵张长度均为10mm。在牵张完成后0周、2周、4周、8周时每组各处死3只动物,最后一只处死做对照。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牵张区含下牙槽神经组织块做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张区神经大体观察均可见直径变细,组织学上可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表现为髓鞘肿胀、层状分离和断裂、轴索数目减少,但神经外膜、束膜仍完整,随着时间延长,发生修复性变化。结论:下颌骨牵张成骨后下牙槽神经发生退行性变,但在合适的牵张速率下是可逆的,随时间延长可以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89.
就正常皮肤和毛细血管瘤区皮肤的光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人皮肤光反射曲线由两个部分组成,转折点约位于570nm处;而毛细血管瘤区皮肤光反射曲线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曲线在580nm处形成明显转折.提示用大于570nm波长的激光治疗皮肤毛细血管瘤,皮肤的损伤要比波长小于570nm时小,从而为选择能最少损伤上皮组织的有效治疗激光波长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种植型弹性牵张器的研制与初步牵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研制新型种植型弹性牵张器。方法:采用纯钛制作中空的两段式种植型牵张器,将镍钛记忆合金弹簧置入其内,利用镍钛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功能所产生的回复弹力,实现自动连续牵张。在犬头颅标本的下颌骨制备3cm长,6mm高骨传送盘,植入种植型弹性牵张器,行牵张实验。结果:各加工部件符合设计要求。骨传送盘被成功牵开,稳定性可靠,牵张器无破损,可达到预期牵张效果。结论:种植型弹性牵张器机械强度高,操作简单,可实现全埋置自动连续牵张成骨,符合牵张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