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病例报告 女性患者,54岁,因尖锐的头痛和轻度视觉障碍做头颅CT,发现一涉及枕骨斜坡的肿瘤包块,组织活检诊断为无功能的脑垂体腺瘤。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经随访1年后,患者头痛加重并伴复视,磁共振(MRI)发现颅底巨大边界不清的包块,占据整个蝶鞍和蝶窦并向上扩展至下丘脑区。手术切除肿瘤已成为必然,经口腔插管麻醉后,首先从中线处切开下颌骨,然后行上颌骨Le Fort型骨切开术,并用牵引钩向下牵拉,同时切除下鼻甲和鼻中隔,这时已获得一个宽敞的空间,成为接近枕骨斜坡的最佳途径。暴露充分后由神经外科医生切除肿瘤,然后复位上、下颌骨,用微型接骨板固定。术后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髂骨移植同期种植行下颌骨节段缺损功能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肿瘤切除和外伤致下颌骨节段缺损的病人。通过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建立下颌骨连续性,同期植入牙种植体行功能重建。结果 移植的骨块成活,植入的种植体可以实现骨结合并完成种植义齿修复,恢复了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外形。结论 骨移植同期种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在恢复外形的同时可早期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63.
64.
通过观察光动力治疗后鲜红斑痣动物模型鸡冠的形态学变化,选择光敏剂损伤鸡冠微血管的最佳参数。方法:102只动物随机分成6组6组,3组对照组(空白对照、单纯照光组、单纯光敏剂组);3组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光敏剂浓度(5、7.5、10、12.5、15mg/kg体重),功能密度(50、100、150、200mW/cm^2_,能量密度(15、30、45、60、120、135、180J/cm^2)及给药至照 相似文献
65.
66.
基于点云数据建立犬大面积下颌骨缺损支架实体数字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快速成型技术在颌骨缺损畸形修复的动物数字模型。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建立犬矩形全层下颌骨缺损模型,利用Mimics7.10、Surfacer7.1软件通过镜像复制原理及数据插补原理建立下颌骨大面积缺损的数字模型。结果:生成了可直接被快速成型设备数据读取与加工*.STL文件格式的个体化预制的修复体数字模型。结论:利用Mimics 7.10、Surfacer 7.1可以快捷地生成精度高的个体化支架实体数字模型。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应用外支架牵引成骨治疗复杂面中部后缩畸形.方法 对1例继发性面中部凹陷畸形、2例Crouzon综合征和1例Parry Romberg综合征患者,采取Le Fort Ⅲ型截骨或同时行Le Fort Ⅰ型截骨,应用颅面外支架牵引装置对目标骨块进行牵引治疗.牵引开始于截骨后第7天,牵引速度为每天1 mm,牵引完成后,固定外支架牵引装置3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按计划完成牵引,面中部前移10~14 mm,后缩畸形明显改善.结论 外支架牵引成骨技术是治疗各种复杂面中部后缩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8.
BMP珊瑚植于下颌骨表面后的早期组织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复合BMP的珊瑚人工骨贴附移植于下颌骨表面后局部成骨及与下颌骨的结合情况。方法 12只杂种犬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将复合rhMP-2的珊瑚块植于下颌骨表面,用钛钉将其固定,令其与下颌骨表面尽量贴合。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制作组织学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1W,脱钙后局部残留大量空隙,材料周围包绕纤维结缔组织,组织内可见细胞增生聚集,间克质细胞增殖分化,大量炎细胞浸润。2W,材料内部细胞增生聚集更加明显,血管成分增多,可见新生骨样组织形成。3W,大量新生骨样组织形成,并有片状钙化的新骨沉积,编织骨形成。6W,珊瑚内大量成骨,新骨融合生长并改建成成熟的板层骨,与颌骨形成完全的骨界面。结论 复合BMP的珊瑚人工骨贴附移植于下颌骨表面后早期即可成骨,并可以与下颌骨形成骨结合。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国人与鸡氧合血红蛋白光吸收特性的对比研究而说明国人血红蛋白与鸡血红蛋白光学特性。结果显示国人氧合血红蛋白对波长为414,541,577nm的光有特异性吸收,鸡氧合血红蛋白与国人氧合血红蛋白光透过曲线形态走势基本一致,说明鸡与人血红蛋白的光吸收特性基本相同,可比性较好.用鸡冠作为毛细血管瘤激光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在光学特性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0.
通过用578nm激光照射鸡冠组织来选择最佳照射剂量。结果表明,产生最佳生物学效应(表皮完成,表皮下血管破坏),照射功能与照射时间同等重要,在0.5~1.0W的输出功率条件下,最佳的能量密度范围为4~15J/c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