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精确设计巧填“天”坑—谈坑面女孩王某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晋龙 《医学争鸣》2009,30(4):292-294
王某,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女孩,只因“上帝”在她脸上留下了一个“天”坑,注定了她的一生将是不平常的一生;也注定了在她的身上将会发生感天动地的故事。她出生后即被遗弃,差点被冻死、饿死。不幸中的万幸,她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养,含辛茹苦将她养大成人。一个普通的一天,一次偶然的经历,从此改变了王某的生活,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美迪克(MDIC)纯钛自攻螺旋状牙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种植修复病人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990-2000十年间应用美迪克(MDIC)纯钛自攻螺旋状牙种植体进行口腔颌面部功能重建的病人,通过问卷调查、临床及X线检查,对病人的外形功能及并发症等重建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美迪克(MDIC)纯钛自攻螺旋状牙种植体应用于临床,能有效恢复口颌系统的功能,同时美观效果良好。结论 临床应用该牙种植体系统能有效完成口颌系统的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23.
下颌骨骨折1741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对1741例下颌骨骨折发生的年龄、性别、原因、并存伤、骨折类型、治疗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下颌骨骨折男性多发,20~40岁为好发年龄段;交通事故伤为原因之首,骨折部位以颏部最多见;34.95%的伤员并存有面中部骨折、颅脑和四肢等多处伤;手术治疗为本组病例的主要治疗手段。结论:下颌骨骨折中青年男性多见,交通事故伤是其最主要原因,坚固内固定可促进下颌骨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24.
目的:检测环上颌骨骨缝区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探讨缝牵张促进上颌骨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实验室完成。15周龄杂种犬12只,随机数字法分为1周实验组4只,1周对照组2只,4周实验组4只,4周对照组2只。实验组安置口外自制牵引支架,自鼻腭孔引出牵引钩,橡皮圈连接牵引支架和牵引钩,分别持续弹性牵引1周和4周,牵引力约600g。牵引结束时将4组犬处死,取4组犬的前颌缝,腭横缝,颧颌缝,颧颞缝区组织,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染色,检测骨缝区增殖细胞的分布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犬12只均存活至预定观察期。①1周实验组腭横缝、颧颌缝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高于1周对照组(1周实验组:腭横缝为48.69±5.42,颧颌缝为46.44±3.72;1周对照组:腭横缝为34.00±3.26,颧颌缝为33.75±5.58,P<0.05)。②4周实验组前颌缝、腭横缝、颧颌缝、颧颞缝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均高于4周对照组及1周实验组(4周实验组:前颌缝为70.78±3.58,腭横缝为69.9±2.62,颧颌缝为68.56±4.15,颧颞缝为64.25±2.82;4周对照组:前颌缝为32.95±3.24,腭横缝为34.83±5.68,颧颌缝为34.26±3.37,颧颞缝为33.46±3.47;1周实验组:前颌缝为38.97±4.25,腭横缝为48.69±5.42,颧颌缝为46.44±3.72,颧颞缝为36.06±4.34,P<0.05)。结论:缝牵张过程中,上颌骨周围骨缝增殖细胞数和活跃程度明显增加,提示缝牵张可促进上颌骨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44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男女比为1.18∶1;60岁以上人群(34.02%)为好发人群;牙源性感染为首要致病原因(65.97%);单间隙感染70例(48.61%),多间隙感染74例(51.39%),下颌下间隙在单间隙感染患者和多间隙感染患者受累间隙所占比率分别为31.43%和30.81%。合并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以气道梗阻最为常见(16.67%)。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以牙源性引起的间隙感染最为常见,应及早有针对性(特别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26.
内置式山羊下颌骨二维牵张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自行研制的内置式二维牵张器在山羊下颌骨上进行二维牵张的可能性。方法:进行离体实验预牵张;建立山羊下颌骨二维牵张的动物模型,牵引过程中拍摄X线片以监测牵张进度和牵张间隙内戍骨情况,牵张结束后和固定8周后进行HE染色做组织学观察。结果:离体实验可以完成整个牵张过程;4只山羊成功建立下颌骨二维牵张动物模型,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确切,X线片和组织学切片均显示固定8周后新生骨已经接近正常骨质。结论:自行设计的内置式山羊下颌骨二维牵张器可以完成山羊下颌骨的二维牵张成骨并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预成纯钛修复体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原型技术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设计并预制修复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为4名患者完成了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体设计和制作,并进行了修复体植入手术。结果:修复体就位顺利,各部件达到设计位置,术后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咬合关系良好,下颌偏斜纠正。结论:反求结合快速成型能够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体的设计和预制,提高了手术精度,节省了手术时间,在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和定制化修复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rhBAAP2,胶原,珊瑚复合骨在于同种属动物体内诱导异位成骨的活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肌袋异位成骨的动物模型,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组织测量等手段,研究珊瑚、型胶原、rhBMP2复合骨在大鼠、兔、狗体内异位诱导新骨形成的特点,珊瑚降解的过程。结果:rhBMP2、珊瑚和胶原复合骨在大鼠、兔、狗体内均可异位诱导骨组织形成,在大鼠体内诱导成骨量大,骨组织成熟程度高,在兔、狗体内成骨量小,成熟程度低。结论:说明rhBMP2、胶原、珊瑚复合骨在不同种属动物体内都具有异位诱导骨组织形成的活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游离皮片骨面埋置植皮的实验研究,探索骨面埋置植皮的可行性;使移植皮肤和骨面间形成较为牢固的连接,满足种植床的软组织要求。方法:选择30只健康6月龄新西兰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成A、B、C共3组,每组10只。分别在双侧下颌角处骨面埋置全厚、中厚皮片及滑行皮瓣覆盖双侧下颌角处骨面。实验组术后4周二期手术将移植皮片暴露,6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切取标本。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脱钙HE染色、MASSON染色)、透射电镜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成活9例,B组成活17例,C组成活19例,χ2检验分AB、AC、BC三组两两比较成功率,AB两组及AC两组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大体标本观察见成活皮肤色泽、质地好,与骨面结合紧密,成活皮肤无明显活动度;HE染色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见皮肤层次分明,与骨面无间隙,皮肤内血管丰富;透射电镜下观察见真皮层与骨皮质结合紧密,未见间隙,真皮内胶原纤维部分穿入骨面,形成类似于骨膜附着的沙比纤维,提示皮肤-骨面连接紧密,且连接强度较高。结论:中厚皮片骨面埋置植皮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原型技术进行下颌骨缺损整复与种植修复的设计和植入假体的制作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包括获得基于螺旋CT的点云数据、数据的镜像对称和曲面设计等系列步骤为4名患者完成了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体设计以及进行种植体数量以及空间位置的设计,制作出预留种植钉道的纯钛修复体并进行了修复体植入手术.结果:修复体就位顺利,各部件达到设计位置,术后患者面部外形满意,种植修复完成后咬合关系良好,下颌偏斜纠正.结论:反求结合快速成型能够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体的设计和制造,同时完成种植修复设计,提高了手术精度,节省了手术时间,在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和功能性修复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