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多发伤骨折的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报告92例多发伤骨折急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92例多发伤骨折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 90例治愈,无并发症.2例死亡,死于严重颅脑损伤.结论多发伤病人骨折急诊手术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12.
孙晶  赵志英 《中国临床康复》2011,(11):2026-2029
背景:有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器官纤维化的作用,具抑制增殖及诱导G0/G1期细胞累积的作用,但姜黄索可否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活化核转录因子kB通路,从而抑制瘢痕增宅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核转录因子kB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方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待细胞融合后传代,取第6-8代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用于实验将不匣浓度姜黄索(10,20,30,40,50,60IJmol/L)分别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干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转录因子kB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姜黄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P〈0.05),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核转录因kB表逆随姜黄素剂量的增大而减小(P〈0.05)。结果显示,姜黄索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周期停滞往G1期,姜黄索可能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k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从而发挥其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3.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及其机制。方法制备AD大鼠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D模型组、AD模型+姜黄素低剂量组、AD模型+姜黄素中剂量组、AD模型+姜黄素高剂量组,共6组。Morris水迷宫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进行观察和评价。检测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各组大鼠海马、Meynert核的记忆相关神经递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对AD有治疗作用,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且剂量不同,治疗效果也有差别。姜黄素可以缩短AD模型大鼠水迷宫测试的潜伏期;模型组大鼠脑内ChAT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姜黄素各剂量治疗组ChAT表达上调,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AD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O、MDA含量增高,SOD活力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均升高,NO、MDA含量均降低,与AD模型组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姜黄素对AD有治疗作用,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且剂量不同,治疗效果也有差别。姜黄素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促进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清除自由基、减轻由氧化应激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14.
急性腰扭伤是骨外科门诊常见病,自1972年以来,我们选用后谿、人中穴经针刺冶疗21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21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中男185例,女2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7岁,病程1~2日者161例,3~7日者40例,7日以上者9例。取后谿双侧穴及人中穴采用针刺治疗,选用站立体位。针刺角度为:人中穴平刺15度角刺  相似文献   
215.
目的 :研究头孢吡肟在 5 %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 ,并对其贮存期进行预测。方法 :应用化学动力学原理 ,参考临床用药特点 ,配制头孢吡肟在5 %葡萄糖注射液中的溶液 ,将药物溶液分别置于5 0 ,6 0 ,70 ,80℃下 ,每 0 .5h取样 ,用HPLC方法测定溶液中头孢吡肟的含量。结果 :各温度下头孢吡肟百分含量的对数 (lgC)与时间 (t)具有线性关系 ,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 ;经预测室温 (2 5℃ )下K为0 .0 0 4 0 92 6h- 1,τ0 .9为 2 5 .8h ;冷藏 (5℃ )下K为0 .0 0 0 4 116 2h- 1,τ0 .9为 10 .7d。结论 :在 2 5℃ ,头孢吡肟与 5 %葡萄糖注射液配液的应在 1d内使用完 ,在 5℃时 ,应在 10d内使用完  相似文献   
216.
心脏表面神经节丛内神经元,简称心脏表面神经元,主要位于心外膜下某些特定的脂肪垫中.心脏表面神经节与位于心肌间隙等处的深在神经节合称心内神经节.  相似文献   
217.
三物白散抗肿瘤过程中免疫正相调节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物白散为著名的温下祛邪复方,出自《伤寒论》第141条“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主治寒实结胸证,由巴豆、桔梗、贝母3味药组成。前期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三物白散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同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三物白散在抗肿瘤过程中尚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但具体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本实验运用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了三物白散对B16-BL6肿瘤细胞及其诱导的免疫细胞增殖能力低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于石家庄市城区11所幼儿园体检中选取4~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132例中自愿采取综合干预的患儿40例为研究组,给予饮食、运动、心理、家庭综合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效果,同时与未进行干预的肥胖儿童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经过综合干预后研究组在体重方面控制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身高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干预研究组显效2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3.57%相比,差异显著(χ^2=13.872,P〈0.01)。经过干预后肥胖儿童不良生活行为得到改善。结论:从学龄前肥胖儿童开始,加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制定个体化综合干预措施,对家长及老师进行肥胖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轻体重,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19.
目的 :验证抗肿瘤复方三物白散的免疫正相调节功能 ,为中医“祛邪即能扶正”治则学提供依据。方法 :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Con诱导脾细胞增殖。结果 :和三物白散 ( 2× 1 0 -6g/ml、2× 1 0 -5g/ml)、B1 6- BL6细胞共孵育的脾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高 ;与三物白散作用后细胞培养上清可显著拮抗B1 6- BL6细胞抑制作用。结论 :三物白散主要是通过作用于 B1 6- BL 6细胞 ,影响其释放某种液性因子而实现免疫正相调节作用的。  相似文献   
220.
目的:分析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炎性关节炎患者冬季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以及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可能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的29例患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关节炎,定义为A组),同期纳入未接受或者2009年9月起已经停用该药的31例患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定义为B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和调查其冬季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0例,频数13次;B组发生9例,频数11次,两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用药情况亦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既往有无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将B组分为两个亚组B1、B2,与A组相比,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应用未使冬季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其治疗炎性关节炎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