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冠心病明确的危险因素,遗传性脂质代谢紊乱往往与早发冠心病相关,载脂蛋白E(ApoE)基因所编码的多态性蛋白参与脂质代谢过程,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本文将对63例具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同胞进行血脂水平检测及ApoE基因型分析,探讨血脂异常及ApoE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及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选择63例具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健康"(尚未发生冠心病)同胞和4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抽取空腹12~14 h静脉血5 ml分装,其中3 ml于普通非抗凝试管中分离血清,3 h内送检血脂,余2 ml置EDTA抗凝试管-20℃冻存留待基因型检测,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HhI酶切法测定ApoE基因多态性,SPSS11.0软件包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整体血脂水平上同胞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本研究只发现3种常见ApoE基因型ε3/3、ε2/3和ε4/3,两组在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不同基因型亚组间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ε3/3基因型亚组中同胞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脂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具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同胞具有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对此高危人群的早识别早预防具有重要义,但ApoE基因多态性并非早发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2.
目的确定一个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该家系3例患者、3例表型正常个体和50名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个体的外周血标本,抽提基因组DNA。选取角蛋白9(KRT9)基因邻近的3个STR多态性位点D17S1787、D17S579、D17S250进行连锁分析研究,并对KRT9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和Sanger测序分析。结果 3个STR位点均与患者表型共分离;患者的KRT9基因第1外显子均可见c.488 G>A(p.R163Q)杂合性突变,而家系中表型正常个体和50名正常对照个体均未检测到KRT9基因突变。结论 KRT9基因的c.488 G>A错义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发生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研究CoCl2刺激后nNOS及其产物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SH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培养SK-N-SH细胞,用CoCl刺激细胞,Real-TimePCR检测nNOS mRNA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荧光法检测NO产量的变化。结果 CoCl2刺激后nNOS mRNA和蛋白在SK-N-SH细胞表达水平从刺激后12h开始表达增强,持续到48h,同时NO的生成量也明显升高。结论 CoCl2刺激引起SK-N-SH细胞nNOS表达水平及其产物NO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5.
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演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发病机制并探索其病理发生,发展规律而建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应用63只雌雄性Wistar大白鼠从怀孕第10d起将维甲酸(120mg/kg)石蜡油悬液(40mg/ml)经胃管单次注入,建立CCF胎鼠实验动物模型,结果:实验动物模型的马蹄内翻足发病率为53.7%,单足为79.4%,双足为20.65,胫骨远端,距骨持续停滞在胚胎阶段,距骨,跟骨间重叠不良的重要时期即有足的马蹄内翻且畸形随生长发育而加重,其病因可能与脊髓神经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索D17S1878和D17S932多态单倍型/基因型与高血压易感基因的关系.方法 在高血压高发区收集67个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流行病学资料,应用遗传分析仪分析D17S1878、D17S932位点的多态性,应用PHASE2.1软件进行两位点的单倍型构建,受累同胞对分析用于两位点与高血压的连锁分析.结果 高血压家系人群的D17S1878和D17S932位点共有61个单倍型,其中频率最高(10.03%)的单倍型(CA)1B/(CA)11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受累同胞对分析条件的组成67个受累同胞对,两位点连锁分析结果,t值分别为1.88和3.95,P<0.05,显示两位点的传递一致性比预期值(25%)大.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家系中,D17S1878和D17S932多态性位点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存在连锁.  相似文献   
57.
S100A4基因和nm23H1基因相关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10 0A4基因是从转移性小鼠乳腺癌细胞中分离出的一种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近年研究发现 ,nm2 3及S10 0A4基因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具有共同调节作用[1] ,它们可改变细胞骨架动力学 ,影响细胞运动和 /或粘附特性而调节肿瘤转移 ,同时研究这两个基因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对认识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研究了S10 0A4基因和nm2 3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 nm2 3H1基因单独及相关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旨在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 ,为临床评价胃癌淋巴结转移提供有价值的指标。一、对象和方法1 对象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克隆并分析血链球菌ATCC10556菌株中一种保守蛋白完整基因。方法 利用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法、分子克隆及斑点杂交技术获得含有特异片段的目的克隆,对该目的克隆测序,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克隆的基因及编码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发现并克隆了血链球菌ATCC10556菌株中完整的保守蛋白基因。将其命名为Sscp基因,该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AY032739,该基因编码一种跨膜蛋白,含有两个AAA结构域,结论 Sscp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与大肠杆菌FtsK相似。参与血链球菌细胞分裂活动。  相似文献   
59.
孟丽荣  张淑兰  鲁艳明  乔宠  赵彦艳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2):1306-1309,1312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想的在体研究工具.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采用皮下注射接种至裸鼠体内,待肿瘤直径达0.8~1.0cm时,将其切下剪成直径为1~2mm小块,再接种至另一裸鼠皮下进行传代.病理组织学检查,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皮下瘤组织和肿瘤细胞系ER、PR、CK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传至第二代,形成的肿瘤具备人肿瘤生物学特点.HEC-1B、皮下移植瘤DI(DNA index)值分别为1.81±0.46、1.95±0.53,均示异倍体.可见裸鼠皮下移植瘤与HEC-1B细胞的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结论通过此细胞系建立的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表型,超微结构,DNA倍体水平特点与来源肿瘤细胞相一致,而且肿瘤的移植生长率为100%,说明该模型系统的生物学特性是稳定的.建立的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具有人子宫内膜癌特征,可用于研究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开展子宫内膜癌的实验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干扰素-β(IFN—β)对胶质瘤细胞系SK—MG-1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并研究IFN—β在SK—MG-1细胞系中对其他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用IFN—β基因和蛋白刺激胶质瘤细胞系SK—MG-1,通过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对凋亡的影响,同时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IFN—β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发细胞凋亡,定量PCR结果显示在胶质瘤细胞细中IFN—β上调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同时一过性下调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结论IFN—β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系SK—MG-1的增殖,诱发细胞的凋亡。可以调节其他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