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101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3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36)和急性心肌梗死组(n=33),于入院后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析Hcy及CRP的水平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的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分别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cy及CRP水平逐渐增高,但CRP差异更显著。【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临床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疗效的观察.[方法]观察19例慢性心衰患者CRT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径、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机械同步性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内径降低[(83±7.60 mm)比(65.00±7.85mm),(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左室舒张内径无明显差异[(83±7.60mm)比(71.64±6.83mm)、(66.88±6.73 mm),(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左房前后径无明显差异[(51.38±7.30m m)比(46.64±7.04mm)、(46.22±9.48mm)、(51.00±8.12 mm),(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升高[(28.72±4.5%)比(33.75±5.54%),(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28.72±4.5%)比(31.06±5.04%)、(32.40±3.80%),(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室机械同步性指标TS-12SD降低[(33.30±17.49ms)比(22.36±11.78ms),(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左室机械同步性指标TS-12SD无明显差异[(33.30±17.49ms)比(35.28±12.36ms)、(29.75±12.80ms),(P>0.05)].[结论]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6个月,疗效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3.
病例1:男,60岁,因"劳力性呼吸困难6年,加重4个月"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和冠心病史.查体:血压130/70 mmHg,双肺底少许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2次/分,律不齐,心音低钝,双下肢轻度水肿.ECG:心房纤颤,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2种导管消融术式治疗短病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优劣性。方法 56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病程<2a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消融术式分为2组,24例行环肺静脉隔离(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CPVI)+左心房顶部+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PVI+3线组),32例行CPVI+左心房顶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PVI+2线组);观察2组消融手术总时间、CPVI时间、线性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房颤复发率、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发生率。结果 CPVI+2线组消融手术总时间、线性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明显少于CPVI+3线组(P<0.05);CPVI+2线组术后复发率为40.6%,CPVI+3线组为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发生率CPVI+2线组(3.1%)明显低于CPVI+3线组(25.0%)(P<0.05)。结论对短病程持续性房颤患者,CPVI+左房顶部线+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的策略临床综合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采用主动脉外置导丝的新方法处理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并与常规PCI方法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方法处理组和主动脉外置导丝组.常规处理组采用标准PCI术式,外置导丝组在导引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开口前,将1根导丝送至主动脉外置,其余操作同标准PCI术.统计两组所用导引导管数最、导丝数量、X线曝光时间、PCI总时间、对比剂剂最、压力嵌顿次数、恶性心律失常次数和手术失败例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处理组导引导管数为(2.3±1.1)根,外置导丝组为(1.3±0.5)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使用导丝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处理组(2.0±1.1)根,外置导丝组(2.2 ±0.4)根,P>0.05].与常规处理组比较,外置导丝组显著减少X线曝光时间[常规处理组(18.8 ±6.9)min,外置导丝组(14.2 ±5.7)min,P<0.01],缩短PCI总时间[常规处理组(31.2±8.1)min,外置导丝组(20.1±4.5)min,P<0.01],减少对比剂用量[常规处理组(193.5±25.4)ml,外置导丝组(130.6±32.8)ml,P<0.01],术中出现嵌顿的次数明显减少(常规处理组19例次,外置导丝组2例次,P<0.01).常规处理组术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8例次,PCI失败6例,外置导丝组无恶性心律失常及失败病例.结论 主动脉外置导丝处理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可有效避免PCI术中导管嵌顿,减少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6.
卡维地洛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第三代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UAP患者130例 ,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 (n=68)和倍他乐克对照组 (n=62) ,观察用药4周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心肌耗氧量 (RPP)。结果 :(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为94 11 %、80 64% (P<0 05)。 (2)治疗组RPP明显减少 ,用药前后分别为1486±233Kpa·次/分、1322±211Kpa·次/分 (P<0 05) ;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用药前后为1500±270Kpa·次/分、1499±115Kpa·次/分 (P>0 05)。(3)治疗组较对照组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P<0 05)。结论 :卡维地洛具有α1 受体阻滞作用和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作用 ,临床治疗UA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7.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如何判定冠心病患者粥样斑块稳定与否,目前缺乏特异、敏感而又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血管内超声(IVUS)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介入新技术,其在判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是否稳定等方面有较高价值。本实验对92例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行血清过氧化酶(MPO)检查,比较血管内超声特点,评价MPO在判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HD患者和CAG结果正常者的血浆CRP浓度,分析CRP与冠脉狭窄间的关系.结果(1)CRP 浓度在单支冠脉病变组、双支冠脉病变组及3支冠脉病变组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CRP浓度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r=0.55,P<0.05);(3)CRP浓度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依次增高,稳定性心绞痛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CRP浓度可作为临床评价冠脉狭窄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冠脉支架Multi-Llink RX ZetaTM和DriveR的特点、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其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分析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为管腔狭窄面积>75%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87例,46例冠状动脉内置入Multi-Llink RX ZetaTM支架,共置入支架47只;41例冠状动脉内置入DriverR支架,共置入支架41只,观察支架术后疗效和6个月内临床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以及再狭窄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Multi-Llink RX ZetaTM支架组,血管扭曲病变及长病变占89.5%,6个月MACE发生率为2.2%,再狭窄率为12.6%;DriverR支架组,扭曲病变及长病变占87.8%,分叉病变占46.7%,其中,直接置入支架4个,6个月MACE发生率为2.4%,再狭窄率为12.2%.结论两组手术成功率高,治疗扭曲病变及长病变疗效好,MACE发生率和6个月再狭窄率均较低;Multi-Llink RX ZetaTM支架具有良好的跟踪性和高穿过性,DriverR支架具有可弯曲性好、支撑力好、侧孔大、易到位等优点,直接置入成功率高,对边支血管影响小,适用于分叉病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采用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近期疗效.方法经超声心动及左心室造影证实为HOCM 8例,通过左心室造影测定静息时左心室与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PG)≥6.67kPa,用OTW球囊堵塞靶间隔支后LVOTPG下降和/或杂音减轻,确定为靶血管.第一间隔支消融5例,第二间隔支消融2例,第三间隔支消融1例,平均注射无水酒精(3.5±1.5)ml.在消融术前及术后4个月至1 a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及左室流出道宽度.结果术后8例梗阻等症状减轻或消失,NYHA分级增加Ⅰ~Ⅱ级,心脏超声示:室间隔厚度由(29.20±3.50)mm降至(20.52±1.73)mm(P=0.0015),左室流出道宽度由(8.50±2.15)mm增至(15.35±2.28)mm(P=0.002),左室与主动脉压力阶差由(10.05±1.81)mm降至(4.53±0.93)mm(P=0.0007).结论PTSMA是一项介入治疗的新技术,能显著降低室间隔厚度,增加左室流出道的宽度,近期疗效可靠,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