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确立本实验室筛查的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促甲状腺素(TSH)的阳性召回切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镧系荧光免疫(DELFIA)技术对出生72h后的新生儿足跟全血血片进行TSH的检测,将124242例新生儿CH筛查的数据汇总,利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8.0的ROC分析法,对初筛及确诊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结果ROC分析法确定的CH筛查阳性召回切值为9mU/L,其灵敏度为100.O%,特异度为98.7%,筛查阳性率为2.7‰。结论筛查阴性部分即TSH小于9mU/L的确诊数据对切值确定存在影响,本实验室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的最佳召回切值为9mU/L。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及调整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培养、分离,经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323株,呼吸道标本242株(74.9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70.28%;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14.24%,但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敏感率。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0.62%),其次为妥布霉素(1.24%)、左氧氟沙星(4.95%)、庆大霉素(5.26%)、环丙沙星(5.57%)。结论新生儿病房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物的耐药率较高,及时掌握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3.
24.
<正>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目前仍比较高,窒息后可引起多脏器功能的损害,严重者甚至死亡。本文对39例窒息新生儿及18例正常新生儿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定,观察缺氧对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一种经济便捷的手足口病原RNA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运用二氧化硅微粒经济便捷提取手足口病原RNA的方法。方法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标本107份(粪便89份,肛拭18份)分别以二氧化硅微粒法及QIAGEN试剂盒提取RNA,以实时荧光RT-PCR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特异核酸片段。结果 88份(98.9%)粪便标本,17份肛拭(94.4%)肛拭标本运用二氧化硅微粒法提取的RNA在手足口病原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中取得与QIAGEN试剂盒相一致的结果。结论二氧化硅微粒法提取手足口病原RNA经济、便捷、有效,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于手足口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我省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及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情况.方法:新生儿出生48~72 h喂足6次奶后足跟部采血,滴在规定的S&;S903滤纸片上,室温自然干燥后,CH筛查采用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法(DELFIA)检测滤纸干血斑中促甲状腺素(TSH)的浓度,PKU筛查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滤纸干血斑中苯丙氨酸的浓度.结果:对我省部分地区28 721例新生儿进行筛查,确诊CH11例,发病率为1/2 611(11/28 721);未检出PKU.结论:新生儿筛查是早期发现CH和PKU患儿、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智力低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7.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①妊娠组:2006年12月~2007年5月在我院产科就诊建卡的孕妇185例,年龄23~35岁,平均26.5岁,身体健康,无急慢性疾病史。其中孕9~13+6周66例,为早孕组;孕14~27+6周56例,为中孕组;孕28~36周63例,为晚孕组。②健康对照组:选取55例正常育龄的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7.2岁,体检无异常体征,无肝、肾及消化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血象、肝、肾功能试验正常。  相似文献   
28.
消抗地黄汤对反复自然流产抗心磷脂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免疫因素引起的反复流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抗心磷脂抗体(ACA)作为一种异质性自身抗体对其产生的影响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至今为止还没有规范、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冯宗文主任医师多年来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Down,ssyndrome,DS)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孕15—20w孕妇血清AFP和Free-β-HCG的含量,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吸烟史等因素,通过唐氏综合征筛查软件进行风险率评估,对高风险率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的检查及B超进行确诊。结果:6438例孕妇中,发现21-三体综合征2例,18-三体综合征3例,其他胎儿异常11例。结论:孕中期母体血清AFP、Free-β-HCG2项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胎儿先天缺陷尤其对于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有效可行,经产前诊断及时采取措施,能降低先天缺陷患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5 748例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含量,了解广州地区孕妇维生素D水平,为广州地区孕妇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12月广州地区5 748例孕妇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孕妇孕期补钙情况,然后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25(OH)D含量,并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地区5 748例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为(54.47±17.48)nmol/L,其中血清25(OH)D水平良好组644例,占11.2%,缺乏组与不足组5 104例,占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1~35岁组、36~40岁组孕妇25(OH)D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着妊娠的进展,维生素D水平需求不断增加,其中早期组与中期组、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孕期补钙较未补钙孕妇血清25(OH)D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广州地区孕妇的维生素D尚属不足水平,孕妇孕期补钙效果明显,为确保满足母体和胎儿维生素D的需求量,促进母婴健康,应重视妊娠期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