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评估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系统分析1966~2008年1月的文献,以确定DWI和PW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和预后的价值。结果和推荐 对于发病12小时以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DWI是有效的,并且优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平扫。应使用DWI确诊大多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级);但是,对于可能患有急性卒中的患者来说,DWI诊断的灵敏性仍不完美。DWI用于评估脑出血时的诊断准确性不在本指南范围之内。基于Ⅱ类和Ⅲ类证据,采用基线DWI病变体积可以大概预测前循环卒中的基线卒中严重程度(B级),但恐怕不能预测椎基底动脉区域卒中的严重程度(C级)。基线DWI病变体积可以大概预测(最终的)梗死的大小(B级),并可能预测早期和晚期临床结局(C级)。与DWI相比,基线PWI体积在预测基线卒中的严重程度方面不如DW(I C级)。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或否认PW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U级)。①建议证据类型,Ⅰ类:有证据表明和(或)普遍共识表明该措施或治疗有用、有效;Ⅱ类:关于该措施或治疗的有用性/有效性存在着证据冲突和(或)意见分歧;Ⅲ类:有证据表明和(或)普遍共识表明该措施或治疗无用/无效,而且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有害;②推荐等级,A级:数据来自于多个临床随机试验或荟萃分析;B级:数据来自于单个随机试验或非随机研究;C级:数据来自于专家统一意见、个案研究或医疗标准;U级:数据缺乏证据或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82.
国外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产品的体内外生物学活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用WHO提供的红细胞生成素 (EPO)生物学活性国际标准品 ,测定国外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产品的体内外生物学活性 ,并比较其差异 ,探讨作为工作标准品的可能性。方法 :网织红法测定rhEPO体内生物学活性 ,ELISA法测定体外生物学活性。结果 :生血素、利血宝的体内生物学活性分别为 1880、2 986IU/瓶 ,体外生物学活性分别为 1867、2 880IU/瓶。结论 :国外rhEPO产品体内、体外生物学活性较一致 ,但与标示量有一定差距 ,需经标定后才能作为EPO产品的体内生物学活性标准。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1—2013年上报的有效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8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及0~9岁儿童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分别占36.2%,14.8%);静脉给药途径相关ADR占76.7%;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老年及儿童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给药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缺血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变化特点,分析糖调节异常对缺血组织 毛细血管渗透性和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 方法 连续入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临床信息、实验室指标、 影像资料等。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进行糖调节异常类型的 诊断。对患者进行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灌注成像和渗透性表面(permeabili ty surface,PS)彩色图像叠加后处理,评价缺血脑组织的毛细血管渗透性。对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梯度 回波成像或CT平扫,评价缺血组织发生出血转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调节异常对出血 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 结果 研究期间共入组4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与糖调节正常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 患者脑组织低灌注区的毛细血管渗透性显著升高(P =0.006)。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缺血组织毛细血管 渗透性较未发生出血转化者有增加趋势([ 5.79±3.01)ml/(100 m·l min)vs(4.82±3.29)ml/(100 m·l min), P =0.5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病(14±3)d空腹血糖升高,是缺血性卒中后 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 ratios,OR)1.44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017~2.061,P =0.04)]。 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显著升高;糖调节异常可能通过增 加缺血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继而增加卒中患者HT的风险。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T4)能否通过整合素αvβ3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细胞增殖、转移潜能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K1及甲状腺滤泡状癌(FTC)133细胞株, 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给予T4、四碘甲状腺乙酸(Tetrac)、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单独或联合处理DTC细胞后, 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转移潜能的变化。通过小干扰RNA(siRNA)转染模型验证整合素αv或β3亚基沉默能否逆转T4对DTC细胞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下游信号蛋白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水平。应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MEK)1/2的抑制剂GSK1120212阻断ERK1/2磷酸化, 检测其对T4处理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ukey法。结果 TPC-1、K1和FTC133细胞整合素αvβ3表达均呈阳性, 相对平均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99Tcm-MIBI SPECT/CT及18F-FDG 符合线路SPECT/CT两种显像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为中低收入 患者寻找更为经济有效的检查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8F-FDG 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36例和经99Tcm-MIBI SPECT/CT 显像52例,共8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或随访(>2年)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比较良恶性病灶组间差异、并 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本底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效能。病灶大小和病理学分级与L/N比值关系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 析。结果18F-FDG 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及99Tcm-MIBI SPECT/CT显像的良恶性组L/N比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 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所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6.92%(20/26)、100%(10/10)和80.77%(21/26),88.46% (23/26)。病灶直径≤2 cm的孤立性肺结节经18F-FDG 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及99Tcm-MIBI SPECT/CT显像的L/N比值曲线 下面积分别为1.00及0.90(P=0.746),2 cm  相似文献   
87.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是一组免疫介导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性脑炎。2007年Dalmau和Bataller[1]首先报道了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的12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均行血清或脑脊液检测,发现了抗NMDA受体抗体,依据临床上表现出的精神症状、癫痫发作、记忆障碍、意识水平下降以及低通气状态等一系列特征,称为抗NMDA受体脑炎。并明确了这类脑炎的异常靶点在NMDA受体的NRl亚基上。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和检查手段的不断丰富,近两年来,诊断为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数量也大量增多,本研究汇总了2013年1月~2015年11月经抗NMDA受体抗体筛查,脑脊液NMDA受体抗体阳性,伴或不伴血清NMDA受体抗体阳性,同时排除其他诊断如病毒性脑炎、脑肿瘤、代谢性疾病、药物中毒等,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的非儿童患者57例。现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抗NMDA受体脑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88.
89.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是临床主要一类致盲性眼病,病因复杂并对视力造成不可逆性损伤。CX3CR1是趋化因子CX3CL1的特异性受体,二者通过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参与全身各项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近年来研究指出CX3CR1调节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性及功能,二者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趋化因子受体CX3CR1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此类疾病研究及治疗提供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标准化病人在神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养教学和考核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