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6篇
  2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贾真  林涨源 《湖南医学》2014,(4):795-797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应用PFNA治疗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2例,失访2例,50例患者获4~28个月随访,平均(14.15±1.86)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周,疗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42例,良5例,中3例,差0例。无术后断钉、股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以往的内固定具有明显的优势,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计算阿芬太尼与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深度镇静的半数有效量(ED50)和95%有效量(ED95)。方法 选择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50例。用试验剂量的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进行镇静,患者所给予的阿芬太尼剂量依序贯试验法设计,首位患者给予的阿芬太尼剂量为6.000μ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1分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记录序贯试验的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阿芬太尼剂量对数的回归方程为Y=8.9286X-7.6429,阿芬太尼的ED50为7.286μg/kg (95%CI:6.566~8.084),ED95为10.154μg/kg (95%CI:8.753~22.323)。结论 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镇静的ED50为7.286μg/kg,ED95为10.154μg/kg。该镇静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对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法进行该试验。初产妇224例,ASAⅠ级或Ⅱ级,妊娠≥36周,产前未服用镇痛、催眠药,随机分为7组:单纯罗哌卡因组(Ⅰ组,n=33)、罗哌卡因混合0.2μg/ml舒芬太尼组(Ⅱ组,n=33)、罗哌卡因混合0.4vg/ml舒芬太尼组(Ⅲ组,n=32)、罗哌卡因混合0.6μg/ml舒芬太尼组(Ⅳ组,n=31)、罗哌卡因混合1μg/ml芬太尼组(Ⅴ组,n=32)、罗哌卡因混合2μg/ml芬太尼组(Ⅵ组,n=31)及罗哌卡因混合3μg/ml芬太尼组(Ⅶ组,n=32)。所有产妇宫Vt开至2—3cm时,于L2,3间隙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分别注人15ml罗哌卡因与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药液。各组初始的罗哌卡因浓度为0.12%,采用双盲、序贯法,以上一例产妇的镇痛效果确定下一例产妇所用的罗哌卡因药液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注药30min内的疼痛程度,计算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记录注药后30min产妇心率、收缩压及胎儿心率、运动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14例完成试验。硬膜外注药后30min内,产妇心率、收缩压及胎胎儿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各组运动程度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Ⅳ组和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P〈0.05)。各组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为:Ⅰ组0.1100%及0.1057%-0.1159%,Ⅱ组0.0741%及0.0708%.0.0789%,Ⅲ组0.0474%及0.0405%-0.0556%,Ⅳ组0.0355%及0.0289%-0.0438%,Ⅴ组0.0890%及0.0877%.0.0911%,Ⅵ组0.0730%及0.0717%-0.0744%,Ⅶ组0.0610%及0.0560%-0.0635%;Ⅱ-Ⅶ组EC50低于Ⅰ组(P〈0.05);与Ⅱ组、Ⅵ组及Ⅶ组比较,Ⅲ组及Ⅳ组EC50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混合舒芬太尼(0.2~0.6μg/ml)或芬太尼(1—3μg/ml)可增强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舒芬太尼的镇痛效应明显强于芬太尼;硬膜外混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中,舒芬太尼、芬太尼的推荐浓度分别为0.4μg/ml、2μg/ml.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预先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38只,体重350~45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4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48)和rhEPO预先给药组(n=48)。缺血前24h,Sham组和I/R组腹腔注射0.9%NaCl溶液4ml/kg,rhEPO预先给药组腹腔注射rhEPO 5 000IU/kg(溶于0.9% NaCl溶液4ml/kg)。采用阻断左前降支冠状动脉30min、再灌注18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结扎冠状动脉前即刻、缺血即刻、再灌注30、60、120、180min 3组各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左心室心肌组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细胞介素(IL)-6和IL-10的含量,检测心肌细胞核NF-kB和活化蛋白-1(AP-1)的表达;3组随机另取6只大鼠,再灌注结束时观察心肌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I/R组和rhEPO预先给药组再随机取6只大鼠,再灌注结束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rhEPO预先给药组NF-kB、AP-1表达及TNF-α、IL-6、IL-10含量升高(P<0.01);与I/R组比较,rhEPO预先给药组NF-kB和AP-1表达及TNF-α、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或0.01);rhEPO预先给药组较I/R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减轻。结论预先腹腔注射rhEPO 5 000 IU/kg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下调NF-kB和AP-1表达,抑制心肌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5.
86.
在德国,如果有儿童牵着狗挡住了人的路,挨踢的八成是那孩子。 德国是欧洲最有钱的国家,但每年约有40万孩童遭到双亲虐待,而保护儿童联盟的统计数字更高达100万。在大人心目中,儿童还不如宠物可爱。 德国人对儿童冷酷无情,由来已久,甚至衍生出专门用语“敌视儿童”,不过倒也贴切。德国人“敌视儿童”有文武两种表达方式。小孩子顽皮,被关在户外不准回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比较护士、家长,患儿三者使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对儿童术后疼痛评估的准确度,并评估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年龄5~12岁,拟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患儿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时,由患儿、家长及护士分别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患儿、家长、护士互相之前均不了解他方的评估结果.然后,在患儿离开PACU返回病房之前,再进行1次同样的评估.结果 回收有效数据31份,手术类型包括腹部手术、泌尿外科手术、矫形手术、腔镜手术等.患儿转入PACU及转出PACU时,家长评估与患儿自身评估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48(95%CI,0.897~0.975)和0.938(95%CI,0.877-0.970);护士评估与患儿自身评估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61(95%CI,0.922~0.981),0.972(95%CI,0.944~0.986);家长评估与护士评估的组内相关系数则为0.924(95%CI,0.850~0.963),0.921(95%CI,0.844~0.961).结论 数字疼痛评分法(NRS)的年龄适用范围较为宽广,患儿、家长和护士使用NRS对患儿术后疼痛进行评估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外用吡美莫司乳膏,对照组外用氟米松软膏,两组均治疗8周判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05%,对照组66.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9.
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中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1位,早期诊断困难,因此,寻找GC诊断的新标志物对于提高GC的早期发现率及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吞噬细胞运动蛋白1(engulfment and cell motility 1, ELMO1)基因甲基化在GC中诊断价值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ELMO1基因甲基化与GC的关系,旨在为GC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海南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2017-01/2018-08诊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GC37例(早期GC15例,进展期GC22例),胃镜检查同时收集胃液及活组织检查收集病理组织标本.通过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三组患者ELMO1基因甲基化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并分析ELMO1基因甲基化与GC的发生、分期及转移的关系.结果 ELMO1基因甲基化率在病理组织DNA中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慢性萎缩性胃炎20%, GC组93.3%,差异显著(P 0.01);在胃液DNA中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慢性萎缩性胃炎组12.3%, GC组76.7%,差异显著(P 0.05).癌旁组织DNA中ELMO1基因甲基化率为96.7%,与GC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GC与进展期GC患者胃液中ELMO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73.3%、80.0%,两者组织中ELMO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86.7%、100%,两者在胃液及组织中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GC患者病理组织及胃液DNA中ELMO1基因启动子区均呈高甲基化状态,并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在早期GC中即明显升高, ELMO1基因甲基化可作为GC早期诊断的分子靶标,并且胃液可用于ELMO1基因甲基化检测的良好临床标本.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