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86篇 |
免费 | 521篇 |
国内免费 | 4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0篇 |
儿科学 | 118篇 |
妇产科学 | 51篇 |
基础医学 | 468篇 |
口腔科学 | 100篇 |
临床医学 | 1584篇 |
内科学 | 605篇 |
皮肤病学 | 128篇 |
神经病学 | 226篇 |
特种医学 | 45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076篇 |
综合类 | 3378篇 |
预防医学 | 1306篇 |
眼科学 | 70篇 |
药学 | 1201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1730篇 |
肿瘤学 | 3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217篇 |
2022年 | 270篇 |
2021年 | 287篇 |
2020年 | 272篇 |
2019年 | 269篇 |
2018年 | 229篇 |
2017年 | 166篇 |
2016年 | 221篇 |
2015年 | 248篇 |
2014年 | 478篇 |
2013年 | 543篇 |
2012年 | 606篇 |
2011年 | 660篇 |
2010年 | 617篇 |
2009年 | 645篇 |
2008年 | 683篇 |
2007年 | 581篇 |
2006年 | 798篇 |
2005年 | 593篇 |
2004年 | 574篇 |
2003年 | 473篇 |
2002年 | 454篇 |
2001年 | 387篇 |
2000年 | 361篇 |
1999年 | 265篇 |
1998年 | 265篇 |
1997年 | 221篇 |
1996年 | 240篇 |
1995年 | 246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126篇 |
1992年 | 114篇 |
1991年 | 89篇 |
1990年 | 91篇 |
1989年 | 71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摘要】 目的 研究抑制TNFR/RIPK信号通路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Nec 1组,每组又根据时间点分为12h、24h、3d、7d四个亚组。采用动脉夹钳夹法制作ASCI模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和Nec 1组用动脉瘤夹脊髓全横截面1min,缝合伤口。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给予生理盐水,Nec 1组注射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in 1(Nec 1)溶液1μl/kg,1次/d,分别给药12h、24h、3d、7d。给药后以BBB评分对各组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完成评分后,取10只给药7d的大鼠脊髓,进行HE染色、Nissl染色、碘化丙啶(PI)染色、Tunel染色;另取10只给药7d的大鼠,取脊髓,用Western Blot检测RIP1、RIP3、Bcl 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和Nec 1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Nec 1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7d后,模型组脊髓出现坏死、空洞现象,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坏死区域面积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尼氏体呈细颗粒状,神经元数量减少、染色浅、排列无序,坏死性凋亡细胞较多;PI红染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凋亡小体数量,以及RIPK1、RIPK3、Bcl 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给予Nec 1治疗7d后,Nec 1组脊髓坏死组织较模型组少,空洞现象得到改善,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好转,Nec 1组坏死区域面积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尼氏体着色的神经元细胞染色较深,颗粒变粗,存活神经元数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I红染细胞数、凋亡小体数,以及RIPK1、RIPK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Bcl 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 1能通过抑制TNFR/RIPK信号通路,下调RIPK1、RIPK3、上调Bcl 2的表达来缩小ASCI损伤面积,缓解炎症浸润,减少损伤周围神经元数量,改善神经元功能,提高损伤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存活率,改善大鼠BBB评分,抑制坏死性凋亡。 相似文献
142.
目的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6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结合小儿推拿手法(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李教授给予针刺手法与小儿推拿及康复训练手法治疗相结合,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包括Vojta法、日常生活作业疗法及Bobath法等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安静休息20min,治疗时每次40min,每天1次,1周休息1天,20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2组治疗前后用GMFM量表、Ashworth量表及综合功能改善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6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在降低肌张力、改善患儿肢体痉挛和运动及提高综合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并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 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 00%。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手法对缓解小儿痉挛型脑瘫降低肌张力、改善患儿肢体痉挛和运动及提高综合功能方面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综合临床治疗方法修复老年Ⅲ~Ⅳ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6年5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对63例Ⅲ~Ⅳ期老年卧床患者压疮患者采用营养支持、微创换药、个体化护理、手术综合临床治疗方法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2例创面完全封闭.39例创面较前明显缩小70%以上,护理难度明显下降,疗效满意,2例因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死亡.结论:营养支持、微创换药、个体化护理、手术综合临床治疗的治疗方法是老年患者Ⅲ~Ⅳ期压疮临床修复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本文报告27例多发性创伤中骨折早期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27例多发性创伤中骨折的患者进行早期手术。结果 全部治愈,有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多发性创伤中骨折的早期手术有利于创伤愈合;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可有效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并获得满意功能恢复。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对大理(海拔1976 m)和香格里拉地区(海拔3280 m)健康人群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沉等指标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香格里拉健康人群无论男女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均高于大理地区健康人群(P<0.05),而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两个地区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香格里拉健康人群的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低于大理健康人群(P<0.05)。结论随着海拔的升高,低氧越严重,人体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也相应增高,提示高原人群血液具有"浓、黏、聚、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6.
膀胱癌腔内灌注免疫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为第四位常见的肿瘤,在我国则排名第八位。90%的膀胱癌是移行细胞癌,其中70%是浅表性膀胱癌,即肿瘤局限于膀胱黏膜固有层。膀胱癌复发率较高,单纯手术治疗约有40%在两年内复发,其中浅表性膀胱癌有10%进展为浸润性膀胱癌。根据膀胱癌易复发的特点,实行术后药物膀胱灌注可以达到清除残余瘤体,预防复发和延缓进展的目的。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发展,免疫调节剂应用于膀胱灌注可以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渐成为一种有效的灌注手段。现将近年来的免疫灌注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7.
CAR是新近确认的一种细胞间黏附分子,同时又是介导携带“目的基因”的病毒转染肿瘤细胞的膜受体。由于其生物学作用的特殊性,近年来已逐渐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中新的“热点”。本文将结合泌尿系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对CAR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8.
EMT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描述的是上皮细胞在与周围间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获得了某些间质细胞所特有的性状的现象。它不仅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发生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于多种慢性疾病(如肾纤维化)的发病以及肿瘤的发展过程。它以上皮细胞极性的丧失及其间质特性(成纤维细胞样的外形,波形纤维蛋白、Snail、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的获得为主要特征,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原位侵袭和远隔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EMT的研究现状及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及表达情况,为EMT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总结肝尾区肿瘤的现代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89-2003年收治的9例肝尾区肿瘤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晚期盯癌行肝移植术外,其余7例均接受肝尾区肿瘤切除术,全部病例于术及术后恢复顺利。6例肝癌病人中,2例分别于术后10个月、17个月死亡,1例术后24个月失访,另3例术后3、15、99个月仍健在。3例良性肝占位病人术前均曾误诊为肝癌,及时手术方才明确诊断。结论 剖腹探查是明确肝尾区肿瘤诊断和避免误诊的最佳方法,肝移植、肝尾区切除等现代外科治疗手段给肝尾区肿瘤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积极治疗、慎重对待、合理术中处理及术后综合治疗是肝尾区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及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50.
可调式人工椎体的改进及其在胸腰椎脊柱结核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骨组织工程学角度改进可调式人工椎体的结构和生物学性能,用于治疗胸腰椎椎体结核。方法用钛合金制成的框架式结构的可调式人工椎体,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在彻底切除病灶,恢复病椎骨膜功能,营造病椎局部良好血运环境的基础上,撑开椎体、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固定并维持脊柱稳定性、植骨重建骨性结构。治疗破坏较重的胸腰椎椎体结核患者19例,胸椎体结核9例,腰椎体结核10例。其中完全截瘫4例,不完全截瘫7例,有马尾神经综合征8例。均有后凸畸形20°~45°,平均32.7°。合并肺结核15例。术后定期行X线和CT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12~30个月,其中18个月以上11例,平均16个月。2例完全截瘫患者,1例感觉部分恢复,截瘫指数5;1例感觉、运动及二便功能部分恢复,截瘫指数3;余17例完全恢复。后凸畸形纠正20°~35°,平均29.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骨重建理想、人工椎体稳定,ESR、血象等基本正常,无一例复发。结论在全程、规律、足量、联合的抗结核化疗保护下,彻底切除结核病灶,应用改进的可调式人工椎体治疗由胸腰椎结核引起的严重骨缺损及其并发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