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6篇
儿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雄性幼年大鼠分为4组,为去炎松-A(2.1mg/kg,肌注1次)小剂量组(10·5mg/kg肌注1次)和大剂量组,氢化泼尼松(每日20mg/kg肌注4周)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用药4周末取材,结果小剂量组肾上腺皮质束状外带细胞核密度及肾上腺抗坏血酸含量增高,其余脏器无明显改变。大剂量和阳性对照组肾上腺皮质变薄,细胞核密度增加,趋于萎缩;胸腺淋巴细胞大量减少,出现萎缩,脾脏白髓几乎消失,红髓淋巴细胞也明显减少,表明应用大剂量去炎松-A后将引起肾上腺功能下降,免疫器官萎缩,这必将影响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I、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1)阴性对照组;(2)10μg/L TGFβ1组;(3)TGFβ1(10μg/L)+(10μg/L)核心蛋白聚糖组;(4)TGFβ1(10μg/L)+(100μg/L)核心蛋白聚糖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加入刺激因子48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不同浓度的核心蛋白聚糖对HK-2细胞I、Ⅲ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加入刺激因子48h后,(1)组细胞形态与正常HK-2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大部分仍为椭圆形;(2)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大部分细胞由椭圆形拉长为长梭形;(3)和(4)组,梭形样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4)组梭形样细胞减少更为明显。(2)组HK-2细胞I型胶原mRNA表达上升到(1)组的27.86倍,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上升到(1)组的21.83倍。(3)和(4)组与(2)组相比,I型胶原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了36.39%、53.36%,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了26.35%、47.96%(P〈0.05),但仍未下降到正常水平。结论:核心蛋白聚糖能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I、Ⅲ型胶原的表达,可能是核心蛋白聚糖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激活蛋白1信号通路在肾小球肾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实验性肾炎应用兔抗鼠肾小球基底膜肾毒血清制备.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超迁移实验和非放射性激酶活性检测法检测实验性肾炎肾组织和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内激活蛋白1活化及其组成以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活性,应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结果实验性肾炎大鼠肾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激活蛋白1活性明显增强,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3.82±0.58)倍和(5.36±0.61)倍,活化的激活蛋白1主要含有c-Jun和c-Fos亚基;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激活蛋白1活化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激活蛋白1活化,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加,10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激活蛋白1活性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20.99±4.71)倍、(6.91±1.65)倍和(7.82±1.32)倍;应用c-Jun氨基末端激酶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显著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激活蛋白1活化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通过诱导c-Jun氨基末端激酶-激活蛋白1信号通路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从而在肾小球肾炎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TIF大鼠模型,应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观察大鼠TIF的形成、HSP27、TGF-1及-SMA的表达.结果 大鼠TIF过程中,肾皮质小管表达HSP27明显上调,主要分布于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UUO第3天达高峰,以后随着纤维化的进展逐渐下降,并与TIF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在大鼠TIF形成过程中,肾皮质小管HSP27的表达明显上调,并可能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早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和IGF-Ⅰ组:培养液中加入IGF-Ⅰ,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ng/ml。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HK2细胞E-钙黏蛋白、角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和纤连蛋白(FN)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IGF-Ⅰ刺激使HK2细胞形态由椭圆变为梭形。不同浓度的IGF-Ⅰ作用于HK2细胞48h后E-钙黏蛋白和角蛋白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α-SMA、波形蛋白和FN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IGF-Ⅰ在体外能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转分化,并促进其合成细胞外基质(ECM)。  相似文献   
56.
核因子 κB(NF κB)是一种与炎症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 (ECM )交联和细胞凋亡有关的转录因子 ,参与多种炎症介质的信号传导过程[1]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 ,观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患儿肾组织中NF κB的活化 ,为阐明MsPGN的发病机制及防治MsPGN的发生、发展提供实验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MsPGN患儿 2 2例 ,男 1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8 5岁 ,均排除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所有患儿均经肾穿刺活检 ,按W…  相似文献   
57.
不同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 ,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典型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心肌酶增高 ,心电图呈进行性改变。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常为突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 ,持续时间多数在0 .5 h以上。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常伴胸闷、气短、胸部阻塞感或紧束感、濒死感或恐惧感。一般认为靠症状线索诊断 AMI的正确率仅为 5 0 %~ 6 0 %。在临床约有 1/ 3AMI症状不典型 ,易被误诊或漏诊 ,常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甚至导致严…  相似文献   
58.
目的1.探讨氧化应激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蛋白尿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2.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AngⅡ诱导的蛋白尿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ngⅡ模型组、Tempol治疗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尿8-isoprostane和清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表达。结果1.AngⅡ灌注后尿中8-isoprostane和清蛋白排泄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5.45倍和16.65倍;肾小球足细胞出现广泛足突融合;肾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表达显著降低,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56%和49%。2.Tempol治疗后尿8-isoporstane和清蛋白排泄分别降低68%和77%;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肾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表达显著增加,分别是模型组的1.43倍和1.51倍。3.罗格列酮治疗后尿中8-isoprostane和清蛋白排泄分别降低57%和74%;AngⅡ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在罗格列酮治疗后明显好转;肾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表达亦显著增加,是模型组的2.05倍和1.58倍。结论AngⅡ通过诱导氧化应激而导致蛋白尿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PPARγ激动剂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阻断AngⅡ诱导的蛋白尿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Rock1基因在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Rock1在介导肾间质损伤与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不同阶段肾组织中Rock1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相关指标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ock1基因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早期即明显上调(F=18.45,P<0.001),第7天达高峰而后下降,至UUO模型后期(第21天)降至基础表达水平。α-SMA基因表达在第3天即明显上调(F=18.43,P<0.001),第14天达高峰后有所下降,至模型后期仍高于基础表达。Rock1基因表达较α-SMA提前达到高峰,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617,P<0.05)。Rock1基因与UUO大鼠肾间质炎性浸润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3,P<0.01),并且在病变进展阶段与间质纤维化指标呈显著的正相关(r=0.664,P<0.01)。结论:Rock1基因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出现了明显表达异常,它可能通过介导炎性细胞浸润和诱导细胞表型改变而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60.
鲍华英  陈荣华  郭梅  黄松明  张爱华  费莉  潘晓勤 《江苏医药》2004,30(2):104-106,I002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实验性肾炎组织病理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 72只随机分成 3组 ,正常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 ;模型组 :尾静脉注射兔抗鼠肾毒血清0 5ml/d ,连用 2d ,腹腔注射二甲亚砜 0 5ml·kg 1·d 1;姜黄素组 :尾静脉注射兔抗鼠肾毒血清 0 5ml/d ,连用d ,同时腹腔注射姜黄素 5 0mg·kg 1·d 1。分别于第 3、7、14、2 8d处死大鼠 ,取肾组织分送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 姜黄素组肾小球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 ;间质炎细胞浸润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14d后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也低于模型组。电镜显示 ,姜黄素可明显阻止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以及基膜增厚 ,抑制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殖 ,减少肾组织内炎细胞浸润 ,尤其是对间质单核样细胞浸润的减少作用更为明显 ;免疫组化也证实姜黄素应用 7d后即可降低PCNA表达。结论 姜黄素能明显改善肾炎时肾小球超微结构的改变 ,并抑制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殖 ,减轻小管间质损伤及肾组织内炎性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