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007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唯一直接面向大学生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项目组学生的亲身体会,从课题选题、实验安排、团队合作到发挥创新能力这4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PEG10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PEG10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方法 PCR阳性转基因鼠经RT-PCR、Western blot鉴定后,皮下注射H22细胞,连续测量肿瘤体积.12 d后取肿瘤和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肝脏组织进行SP染色,检测PEG10蛋白的表达.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f检验.结果 阳性首建鼠的肝脏中枪测到目的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转皋因小鼠皮卜瘤的体积(4.08、4.23 cm3)及质量(6.89、6.48 g)均显著高于野生昔小鼠(1.61 cm3及1.63 g,P<0.05),均向周围组织侵袭并出现肝转移,肝脏中检测到PEG10蛋白;野生型小鼠的肿瘤组织有包膜,未出现肝转移. 结论构建的PEG10转基因小鼠模型可促进皮卜移植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建立PEG10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PEG10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方法 PCR阳性转基因鼠经RT-PCR、Western blot鉴定后,皮下注射H22细胞,连续测量肿瘤体积.12 d后取肿瘤和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肝脏组织进行SP染色,检测PEG10蛋白的表达.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f检验.结果 阳性首建鼠的肝脏中枪测到目的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转皋因小鼠皮卜瘤的体积(4.08、4.23 cm3)及质量(6.89、6.48 g)均显著高于野生昔小鼠(1.61 cm3及1.63 g,P<0.05),均向周围组织侵袭并出现肝转移,肝脏中检测到PEG10蛋白;野生型小鼠的肿瘤组织有包膜,未出现肝转移. 结论构建的PEG10转基因小鼠模型可促进皮卜移植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利用合成的肽片段鉴定视网膜抗原中的MHCⅠ类分子H 2 b 限制性表位。方法 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预测感光器间类视网膜结合蛋白 (In terphotoreceptorretinoid binding protein ,IRBP)、S 抗原 (Solubleretinalantigen ,S Ag) ,恢复蛋白 ,Phos ducin和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 (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中的MHCⅠ类分子H 2 b限制性肽片段 ,随后用肽结合试验联合流式细胞仪分析选择的肽片段与M…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利用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5反义肽核酸 (PNA)和CXCR3反义PNA的抗排斥作用 ,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第一阶段 ,将BALB/c受鼠随机分成 6组 ,分别给与生理盐水 (NS ,阴性对照 )、CCR5反义寡核苷酸、CXCR3反义寡核苷酸、CCR5反义PNA、CXCR3反义PNA和CsA (阳性对照 )。以C5 7BL/ 6为供鼠 ,观察各组受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 ,以确定PNA的抗排斥效果。第二阶段 ,于移植术后d 7收集NS、CCR5反义PNA、CXCR3反义PNA和CsA治疗组受鼠…  相似文献   
26.
NK-CTL是表达HLA—I类分子特异性抑制性受体的CD8 CTL的亚群之一。NK-CTL通过其TCR,识别HLA——一种非经典的HLA—I类分子,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在抗肿瘤免疫、抗感染免疫以及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构建TNF受体(P55)胞外区和IgGFc嵌合蛋白的高效原核表达载体. 方法以人心肌cDNA文库为模板,PCR扩增TNF受体(P55)胞外区全基因(sTNFR-ED),亚克隆入pGEM-T/IgGFc中构建pGEM-T/sTNFR-ED∶IgGFc重组子,然后以其为模板,在上游引物中引入原核细胞高频密码子,再次PCR扩增去信号肽TNF受体(P55)胞外区和IgGFc嵌合基因(TNFR-ED∶IgGFc),亚克隆入pUC19载体,经序列测定正确后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BV220中.结果成功构建了TNF受体(P55)胞外区和IgGFc嵌合蛋白高效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BV220/TNFR-ED∶IgGFc.结论 pBV220/TNFR-ED∶IgGFc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表达TNF 受体(P55)胞外区和IgGFc嵌合蛋白及其在中和TNF毒副作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炎症反应对于宿主抵抗寄生虫感染是必要的 ,但是炎症反应也导致寄生虫病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本文以克氏锥虫为例 ,探讨趋化因子在寄生虫感染的体内外实验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以及趋化因子对免疫细胞游走到感染部位、控制寄生虫繁殖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携载的TGF—β1基因(rAAV—TGF—β1)在角膜中的表达及对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用碱烧伤的方法建立受体角膜新生血管(CNV)化模型。20只Wistar大鼠角膜为供体,40只SD大鼠为受体进行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治疗组术前将20只供体植片置于含rAAV—TGF-β1的DMEM/F12混合培养液中常温培养30min,对照组术前将20只供体植片置于DMEM/F12培养液中常温培养30min,术后裂隙灯下观察植片排斥反应及存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2组术后1、2、4周TGF—β1在角膜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2组术后1、2、4、8周TGF—β1的表达量。结果治疗组角膜平均存活时间为(17.60±2.31)d,对照组为(9.27±1.50)d,治疗组角膜植片混浊及血管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治疗组术后1周TGF-v在角膜上皮呈弱阳性表达,术后2~4周角膜上皮及内皮细胞层呈阳性表达并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1~4周TGF—β1在角膜上皮及基底膜呈弱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术后1周2组角膜TGF—β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周治疗组角膜TGF—β1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rAAV-TGF—β1能减轻高危角膜移植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0.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与凋亡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它们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凋亡进行调节,即通过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诱导某些细胞发生凋亡,或通过MAPK途径、PI3K途径、上调PEG10、APRIL等抗凋亡蛋白的表达增强其他一些细胞的抗凋亡活性。这一发现打破了传统的趋化性细胞因子主要介导趋化作用的观念,揭示了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生物学作用的多面性。一方面,趋化性细胞因子可通过这种调节机制促进某些疾病,如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又可通过调控其中的关键分子对某些恶性肿瘤进行治疗,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将集中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与凋亡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