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男性少年暴力罪犯应付方式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付方式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 ,对于保护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1] 为了了解应付方式在犯罪心理机制中的意义 ,本研究应用“应付方式问卷”对男性少年暴力罪犯进行调查 ,以期了解男性少年暴力罪犯的心理应付方式特点。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研究组 湖南省少年管教所男性暴力犯 88名 ,平均年龄 16 .6 3± 0 .6 9岁 ;文化程度 :小学 19人 ,初中 6 5人 ,中专或高中 4人。平均受教育年限 7± 1.85年。犯罪类型 :抢劫 5 5人 ,故意伤害 12人 ,寻衅闹事 11人 ;平均入狱时间为 1± 0 .2年。1.1.2 对照组 某卫校二年级男生 30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14个月后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参加卫生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汶川震后社会心理支持项目"培训与心理干预的6个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307人。先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PTSD7)进行调查。然后,对SRQ20≥10分或PTSD7≥4分者均进行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的抑郁发作和PTSD诊断评估以及自杀倾向评定。结果:SRQ20≥10或PTSD7≥4者81人。在完成MINI抑郁发作诊断评估的51人中,符合目前抑郁发作7人;在完成PTSD诊断评估的61人中,符合PTSD发作7人;两者共病3人。在完成自杀倾向诊断评估的62人中,存在自杀倾向10人。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的抑郁发作、PTSD和自杀倾向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安置点之间的PTSD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北川的检出率(40.0%)最高。搬迁次数是灾区基层医务人员精神痛苦的危险因素(OR=1.24)。结论:震后14个月后,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仍存在明显的精神痛苦,少数人存在抑郁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及自杀倾向。震后多次搬迁可能促使精神痛苦的发生及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精神科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77例综合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时的用药情况.对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做标准化的数据处理.结果 4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比例为21.2%(101/477).其中,联合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占80.2%(81/101).2006—2015年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的比例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联合使用抗抑郁药患者的具有病情比较严重、起病年龄早、多伴有危险行为、阴性症状较突出等特点.结论虽然既往的研究对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中使用的证据不一,但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超过2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使用抗抑郁药,而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广州在校中学生自伤行为(self-injurious behavior,SIB)与中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广州市城区完全中学一所,农村初中、高中各一所,抽取全体高一、二年级和初一、二年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1618份,用自伤行为评价问卷和网络成瘾测试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施测。结果:(1)263名(16.3%)学生表示在过去6个月内曾有过SIB,其中157名(9.7%)有过1~5次,73名(4.5%)有过6次或以上;(2)1392名(89.2%)学生为互联网的正常使用者,158名(10.2%)为中度网络成瘾者,10名(0.6%)为重度网络成瘾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络中度和重度成瘾学生比正常使用学生有高达2倍的自伤几率(95%CI=1.1~3.7)。结论:广州市在校中学生的自伤行为可能较普遍,网络成瘾可能会增加发生自伤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逍遥丸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作用。方法:12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分别给予逍遥丸、溴隐亭、不干预等3种处理措施,观察6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第1、3、6个月末分别予以阳性和阴性综合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完善实验室检查。结果:逍遥丸组与溴隐亭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个月要明显低于治疗前;3组间两两比较,在治疗第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逍遥丸组与溴隐亭组患者治疗第3、6个月血清泌乳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逍遥丸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溴隐亭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个月的PANSS评分要明显高于治疗前;3组间两两比较,溴隐亭组患者治疗第3、6个月PANSS评分要高于逍遥丸组和对照组。结论:逍遥丸能有效降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所致的血清高泌乳素水平,但不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疾病病情的稳定,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9个月受灾群众的精神痛苦状况及相关因素,寻找快速评估抑郁发作、自杀倾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方法。方法:利用方便取样,对绵阳永兴板房区和秀水镇农村的受灾群众(n=321)进行三步梯度评估。(1)使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20,SRQ20)及PTSD筛查表(7-items Screening Scale for PTSD,PTSD7)对所有受试进行初步筛查;(2)对SRQ20≥10分或PTSD7≥4分者进行抑郁(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中文版"自杀倾向"评定,对PTSD7≥4者还进行MINI"PTSD"诊断评估;(3)对SDS评分≥50者进行MINI"抑郁发作"和"PTSD"诊断评估。结果:(1)315人完成评估,其中SRQ20评分≥10或PTSD7评分≥4者占53.0%;SDS评分≥50者占37.1%,其中存在自杀倾向者18.4%;符合MINI目前抑郁发作及PTSD者分别占25.7%和27.3%,两者共病18.1%。(2)永兴板房区受试PTSD7评分及MINI"PTSD"检出率均高于秀水镇受试[(3.6±1.8)vs.(2.9±1.7),33.0%vs.16.0%;均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震时躯体受伤是目前抑郁发作(OR=2.579)和PTSD(OR=1.917)的危险因素;震后搬迁次数是PTSD的危险因素(OR=1.189)。结论:(1)震后9个月受灾群众仍存在明显的抑郁发作、PTSD及自杀倾向。震时躯体受伤对抑郁发作和PTSD有长期影响,震后多次搬迁可能促进PTSD发生及症状加重。(2)SRQ20及PTSD7与MINI结合使用可作为灾后精神痛苦的快速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利培酮合并安慰剂与利培酮合并氯丙咪嗪对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疗效。方法将合并有强迫症状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75例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安慰剂组38例与利培酮合并氯丙咪嗪组37例,进行8周的治疗对照研究,治疗前后用MMOCI、Y-BOCS、PANSS、及TE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疗效都显著。利培酮合并安慰剂组对强迫症状的总有效率82.9%,显效率为68.6%,利培酮合并氯丙咪嗪组的总有效率为97.3%,显效率为89.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利培酮合并安慰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有效,但合并氯丙咪嗪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男性少年暴力罪犯的人格特征,探索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调查86名服刑期男性少年罪犯和33名中专学生.结果两组Pd、Hs、Pa、Sc、D、pt、Si量表T分有显著性差异;两组Pd、Pa、Sc、Hs、Mf、Hy、pt量表T分在60分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d、Hs量表T分在70分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男性少年暴力罪犯可能有多型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以病态人格和疑病人格最为显著,其他多为轻度偏离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CD)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遗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88例CD患者(病例组)和60例正常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RFLP技术分析相应的基因型,并比较2组不同基因型的行为特点有无差异.结果 CD患者的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基因型L/L频率(43.2%)较正常对照组(26.7%)明显为多,且差异在儿童起病型中明显(P<0.05);伴有ADHD的CD患儿基因型L/L的频率(44.0%)较正常对照组(24.1%)显著为高,两者存在关联,基因型为S/S的CD患儿血浆5-HT水平[(0.85±0.32)μml/L]显著低于S/L和L/L基因型患者[(1.14±0.52)μml/L](P<0.05).结论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基因型L/L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为高,等位基因L的个体5-HT活性较低,提示其与CD有一定关联,可能是CD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