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中国人群中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C35T变异的频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中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alpha-1,2-fucosyltransferase,FUT1)基因FUT1 C35T变异的等位基因频率。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包括C35T变异区域的FUT1基因DNA片段,扩增产物用Hae Ⅲ进行酶切,建立鉴定FUT1基因h4等位基因的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应用该方法对158名随机汉族人群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158名随机样本中,35T/T纯合子8名,35C/T杂合子67名,35C/C纯合子83名,符合Hardy-Weinbery遗传平衡。所有样本的ABO血型鉴定均正常。而非日缺陷。结论FUT1基因C35T不是引起类孟买型的基因突变,而是一种常见的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冷冻干燥法对血小板的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新鲜血小板为对照,以保存30 d后再水化的冻干血小板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血小板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血小板凋亡率,并以1×103U/L凝血酶为诱导剂检测再水化血小板的聚集活性.结果 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冻干再水化后的血小板在形态上为圆盘状,未见有明显的细胞聚集,仅细胞透光性相对较弱;超微结构上也无明显变化,其内部基本结构清晰可辨,细胞膜、细胞器及分泌颗粒的包膜保持完整.新鲜血小板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0.44±0.19)%,显著低于冻干血小板的细胞凋亡率(3.25±1.68)%(P<0.05).冻干再水化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为(93.28±2.3)%.结论 冻干再水化的血小板形态结构完整,细胞内超微结构完好,为本实验室成功建立血小板冻干保存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3.
由于“窗口期”或基因突变等原因,血站现行抗HCV二次筛查为阴性的血液仍有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的报道,在卫生部要求必检HCV桼NA之前,一般应站因经济原因均无法开展HCV桼NA聚合历链反应的常规筛查,为防止抗一HCV假阴性的员检,笔者对供血者抗一HCV与HBsAg、ALT、黄疽指数(11)等指标进行考察,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且对象1997年1月~7月本站全部供血员11025例,包括公民无偿献血8728例,个体有偿献血2297例。1.2方法抗一HCVELISA试剂盒,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公司(批号:961010,96ill5,970320),标本光密度(OD… 相似文献
34.
中国甘肃裕固族人群6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甘肃裕固族人群D3S1358、D16S539、TH01、TPOX、CSF1PO、D7S820六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方法:随机抽取103名甘肃裕固族无 血缘关系个体的静脉血,应用AmpF1 STR Cofiler试剂盒扩扩增6个STR位点,PCR产物经ABI Prism377序列分析仪电泳后,用基因扫描软件进行分析。结果:6个STR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D2S1358、D16S539、TH01、TPOX、CSF1PO、D7S820位点的杂合度分别为0.8299,0.9384,0.8851,0.7746,0.8517,0.9436,期望排除率分别为0.4456,0.6028,0.5078,0.4267,0.5340,0.6047。个体识别率分别为0.6916,0.7820,0.7081,0.6455,0.7452,0.7863。累积DP为0.9996,累积PE为0.9886,累积PIC为0.9994。结论:裕固族群体有其自身的STR等位基因分布特征。所获得数据可为法医学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及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对泥煤吸附镍、铜及镉等吸附速率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泥煤对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速率较快,三种离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三种离子单组分和多组分体系在泥煤上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采用LJ方程.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探讨ABO新等位基因O61的分子机制。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标本红细胞ABO血型抗原,标准A、B、O红细胞检测标本血清中的ABO抗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ABO基因的第5至7外显子序列,PCR产物经双酶切后直接测序分析6和7外显子。1例B表型标本采用基因组单链抽提技术分离杂合基因型标本的2条单体型,对分离的单体型扩增后进行ABO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417例标本中发现3个标本743位碱基发生突变,其中2例表型为O型,1例为B型。2例O型直接测序分析显示,6和7外显子有261G缺失及743G/C杂合。1例B型直接测序结果为261G/缺失及297A/G、526C/G、743G/C、657C/T、703G/A、796C/A、803G/C、930G/A杂合。采用基因组单链抽提技术将B型标本的两条单体型进行分离,对分离的单体型扩增后进行ABO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2条链分别为B101和突变的O型。将突变的新O型基因提交血型抗原基因突变数据库,被正式命名为O61。结论:ABO基因7号外显子743GC为1个新的突变点,发现1个ABO新等位基因O61。 相似文献
37.
1 前言
免疫性溶贫的分类见表1,这种分类将这些疾病归类于不同类型,它们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如表2所示. 相似文献
38.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灵敏、准确的残留白细胞检测方法。方法用CD45/CD61和核酸染料/CD612种标记方法分别对人工制备的含不同含量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并与理论值比较。取实际血小板成分样本,进行CD45/CD61标记法检测,并加入FlowCount参照荧光微球进行绝对计数。结果CD45/CD61标记法检测结果与理论值较为接近,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核酸染料/CD61标记法检测值均高于理论值,特别是白细胞含量在50%以下的样本,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5/CD61法能较好地检测微量的白细胞,为准确检测少白细胞血小板成分中残留白细胞的含量打下基础,使少白细胞血小板成分的质量控制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中国人个体P1Pk血型系统中罕见p表型的血清学特征及其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对1例血清中含有疑难抗体的先证者及其8位家系成员样本,应用特异性血型抗体和谱细胞进行血型血清学鉴定.对p表型相关的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α-1,4-galactosyltransferase,A4GALT)编码基因A4GALT编码区及侧翼内含子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克隆测序法鉴定A4GALT等位基因组合.结果 先证者为罕见的p表型,其血清中含有能与所有非p表型红细胞凝集反应并致其溶血的抗-Tja抗体,其他家系成员为正常的P1或P2表型.DNA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的A4GALT基因编码区存在972~997位26 bp纯合缺失,该26 bp缺失可引起多肽链的移码突变,导致变异型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比野生型多83个氨基酸残基;而其他家系成员在该位点均为缺失杂合子或未缺失.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发现因A4GALT基因972~997位26 bp缺失导致的p表型.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 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决定 p表型的分子基础。 方法 在标准血清学鉴定红细胞表型的基础上 ,PCR扩增 p表型个体 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的第 3外显子编码区序列 ,PCR产物经割胶纯化后直接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p表型个体 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第 3外显子第 30 0或30 1位核苷酸 G缺失 (TCGG→ TCG) ,导致阅读框架在第 10 1位氨基酸发生移码 ,在第 113位氨基酸处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先证者父母为杂合缺失携带者。 结论 发现了 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第 3外显子第 30 0或 30 1位处 G缺失突变 ,该突变可能是 p表型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