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4例门诊和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来采用汉密顿抑郁量(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米氮平组总有效率90.0%,帕罗西汀组为87.1%,两组治疗各时段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米氮平组显效时间较帕罗西汀组快,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帕罗西汀组。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疗效好,起效快,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齐拉西酮或氯氮平进行12周的治疗,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组有效率87.5%,显效率71.9%。两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无显著差异。氯氮平对阳性症状起效较快。齐拉西酮锥体外系反应较多见。结论齐托西酮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63.
背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已广泛应用于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以往采用的方法是在脊髓圆锥水平将L1或L1+T12全椎板切除,对解剖结构的破坏较大,远期有导致脊柱畸形的可能。 目的:观察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后椎板原位回植指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8-01/2011-01采用后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29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使用摆锯将相应节段椎板完整截取后再行原位回植,以指骨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观察治疗前后双下肢肌张力变化,通过复查X射线片、CT,观察回植椎板融合情况、椎管形态以及腰椎稳定性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双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平均降低Ⅱ~Ⅲ级,末次随访时回植椎板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明显椎管狭窄、脊柱失稳等相关并发症。提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效果确切,此方案能充分暴露椎管,术后能重建椎管完整性,同时也能有效预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后瘢痕粘连、脊柱失稳等并发症。关键词:椎板原位回植;脑性瘫痪;内固定;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脊柱稳定性 缩略语注释:SPR: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7.013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异形钛笼在中上颈椎腹侧病变切除后重建中的应用。方法:2004年6月~2010年6月收治10例中上颈椎腹侧病变需行病灶切除手术的患者,其中陈旧性结核2例,原发肿瘤5例,转移瘤3例;病变单纯涉及枢椎2例,C2+C3椎体7例,C2~C4椎体1例。术前JOA评分7~14分,平均10分。根据病变范围,在气管插管全麻下,4例患者采用常规单纯经口咽入路清除病灶,6例采用经口唇下颌骨劈开入路清除病灶。所有患者均应用异形钛笼重建椎体,5例行颈椎椎弓根或侧块钉棒固定(C1~C3固定2例,C1~C4固定3例),5例行枕颈钉棒固定(C0~C4固定1例,C0~C5和C0~C6固定各2例);均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观察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改善和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8h,出血量500~3000ml,术中椎体病灶清除顺利,脊髓受压解除彻底,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和脑脊液漏。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3~1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复查X线、CT结果均提示植骨获得骨性融合;无钛笼移位、松动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14分。结论:异形钛笼可重建中上颈椎椎体前柱,联合颈椎后路固定可满意重建颈椎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65.
益气脉通康有明显地抑制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效应与阿斯匹林相近。  相似文献   
66.
葛根芩连汤解热抗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葛根芩连汤的药理作用,表明该方对五联疫苗感染引起的高热家兔具有显著的降温作用。其降温效果与复方阿斯匹林相比似无显著性差异。并证明该方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在体内外生长的作用。说明该方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清热解毒方剂之一。  相似文献   
67.
Most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ve string-like pulse due mainly to disorder of cardiac function, lowered arterial compliance and increased 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The common type of pulse in hematopathy patients is rapid, thready, string-like and slippery, due mainly to increased compensatory pumping action of heart, shortening of ejection time of left ventricle, relatively better vessel compliance and blood rheology as well as low 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68.
土鳖虫水提物能明显地延长大鼠出血时间和复钙时间;能显著地抑制血小板聚集率和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9.
本文观察了四种古典的活血化瘀方对SD种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丹参饮和失笑散非常显著地抑制血小板聚集(P<0.01),与阿斯匹林比较,无显著差异。血府逐瘀汤和桃仁承气汤对血小板聚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术式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77例骨折时间超过3周的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男52例,女25例,年龄16~65岁(37.0±14.5岁),根据骨折后时间长短和复位的难易程度,5例患者采用前路单枚中空拉力螺钉固定,6例采用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40例采用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融合,26例采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固定融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术前ASIA分级D级32例,E级45例;术前J0A评分12.9±2.4分。术后定期复査X线片、CT,评价齿状突骨折愈合、寰枢椎复位、植骨融合情况。结果:7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颈项部疼痛、四肢麻木及肌力下降等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前32例ASIA分级为D级的患者中20例术后改善为E级,其余患者分级无变化;术后J0A评分改善至15.2±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11,P=0.000)。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27.0±9.6个月),1例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固定者齿状突骨折呈纤维/瘢痕愈合,4例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固定及6例寰枢椎后路钉棒临时固定者的齿状突骨折均获复位及骨折端的骨性愈合,40例后路及26例前路固定植骨融合者的寰枢椎脱位均获复位及寰枢椎间的骨性融合。结论: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根据骨折时间及骨折复位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