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2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43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27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喷他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患者苏醒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影响,评价其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随机分为3组:A组手术结束前45 min肌肉注射喷他佐辛0.5 mg/kg;B组手术结束前45 min肌肉注射喷他佐辛1 mg/kg;C组(对照组)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后即刻与苏醒后1,2 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恶心呕吐及瘙痒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变化.结果 (1)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与C组相比,A组在苏醒时间、苏醒后即刻的Ramsay评分等指标明显占优(P<0.05),B组在苏醒后2 h的VAS评分优于C组(P<0.05),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则高于C组(P<0.05).(3)A组在T0时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C两组.结论 喷他佐辛可安全、有效地预防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后痛觉过敏的发生,以0.5 mg/kg的剂量于手术结束前45 min肌肉注射,不延迟患者苏醒,术后镇痛效果较好,未见呼吸抑制发生.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熵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AsAl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熵指导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根据反应熵(RE,维持在40~50)调控用药,Ⅱ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记录静息态和全麻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MAP和HR。结果两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及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Ⅱ组比较,Ⅰ组异氟醚用量明显减少(P〈0.05),平均MAC低(P〈0.01),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在关腹时Ⅱ组RE比Ⅰ组低(P〈0.01),HR比Ⅰ组慢(P〈0.01);两组术后均否认有术中知晓。结论熵监测麻醉深度有一定临床意义,有助于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减少麻醉药的用量,苏醒快、拨管快。 相似文献
63.
哌库溴铵用于气管内插管和临床药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方法:对20例成年择期手术患者采用氧化亚氮-异氟醚吸入麻醉,用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加哌库溴铵诱导,哌库溴铵按剂量分为两组,0.05mg/kg(Ⅰ组,10例)和0.08mg/kg(Ⅱ组,10例)。用TOFGuard肌松监测仪监测拇收肌颤搐反应,并评价插管状态及哌库溴铵给予后10min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给予哌库溴铵后两组的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插管状态评估优良率Ⅰ组80%,Ⅱ组100%。Ⅰ组T1最大抑制发生时间为7.08min,比Ⅱ组3.68min长1倍。T1恢复到对照值95%的时间和TOFr恢复到对照值75%的时间Ⅱ组比Ⅰ组长,但恢复指数两组基本相同。结论:当两组的T1恢复到95%时,TOFr亦已恢复到75%。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产后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肺脏和小肠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 方法产后24 h内的SD成年雌鼠27只,采用随机数值表法将雌鼠分成3组,每组9只。对照组:仅进行麻醉,股动静脉置管;模型组:股动脉放血致失血性休克60 mi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0 min;地塞米松组:在股动脉放血前10 min,股静脉缓慢注射地塞米松(0.5 mg/100 g)。24 h后颈椎脱臼致死,取大鼠的右侧肺脏,小肠,储存在-80℃冰箱备测。把肺脏和小肠组织进行匀浆后测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脏和小肠的氧化应激指标[MDA(813.34±84.39)vs(366.84±76.59)nmol/g和(342.06±39.42)vs(171.68±29.97)nmol/g,NO(288.22±25.35)vs(133.09±24.86)μmol/g和(834.10±56.37)vs(331.53±24.97)μmol/g]升高,而SOD[(158.50±31.02)vs(233.83±23.37)U/mg和(227.75±41.87)vs(407.35±55.63)U/mg,GSH(155.25±25.70)vs(268.20±28.35)nmol/g和(283.83±63.57)vs(485.71±85.10)nmol/g,CAT(343.75±81.40)vs(473.67±80.04)U/g和(245.33±40.04)vs(494.69±40.25)U/g]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肺脏和小肠的氧化应激指标[MDA(526.35±56.94)vs(813.34±84.39)和(261.78±56.01)vs(342.06±39.42)nmol/g,NO(192.16±36.37)vs(288.22±25.35)和(594.97±59.42)vs(834.10±56.37)μmol/g]降低,而SOD(201.35±21.29)vs(158.50±31.02)U/mg和(344.10±54.80)vs(227.75±41.87)U/mg,GSH(233.05±32.72)vs(155.25±25.70)nmol/g和(436.72±65.49)vs(283.83±63.57)nmol/g,CAT(406.96±45.40)vs(343.75±81.40)U/g和(370.36±63.56)vs(245.33±40.04)U/g则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脏和小肠的炎症因子TNF-α (853.80±154.17)vs(318.16±66.95)pg/mg和(418.42±76.22)vs(215.89±47.78)pg/mg,IL-6(1673.16±183.98)vs(1138.01±125.50 )pg/mg和(765.83±74.05)vs(149.55±35.54)pg/mg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肺脏和小肠的炎症因子TNF-α (652.45±121.36)vs(853.80±154.17)pg/mg和(290.58±35.54)vs(418.42±76.22)pg/mg, IL-6(1373.24±114.87)vs(1673.16±183.98)pg/mg和(523.91±68.81)vs(765.83±74.05)pg/mg显著降低(P<0.05)。 结论地塞米松可以减少大鼠产后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肺脏和小肠氧化应激损伤,同时抑制肺脏和小肠组织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饱胃患者急诊剖宫产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在CSEA下行ASA Ⅰ~Ⅱ级剖宫产手术的220例患者病例进行研究,其中饱胃急诊剖宫产136例为饱胃组,择期剖宫产8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CSEA。对饱胃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然后剔除两组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病例后,再对术中不良事件和新生儿出生情况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饱胃组患者中,与恶心存在偏相关关系的因素是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r=0.440)和术中发生低血压(r=0.274);与呕吐存在偏相关关系的因素是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r=0.646)。饱胃组与对照组在剔除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病例后比较,对照组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饱胃组( χ2=20.455,P<0.05),两组其余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低血压是饱胃患者在CSEA下行急诊剖宫产麻醉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择期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中出现的低血压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由此探讨解决方案。 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在CSEA下的单胎妊娠患者240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以低血压的发生例次作为因变量,以容量控制、升压药(苯肾上腺素)的使用方式、麻醉药物种类、测量血压的间隔时间以及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总量、苯肾上腺素的持续剂量与苯肾上腺素的总量、术中硬膜外用药量、麻醉前液体入量、液体总入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产妇痛觉阻滞平面到达胸6时的触觉阻滞平面、压觉阻滞平面等共18项为自变量。按苯肾上腺素的3种使用方式重新分为3组:不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持续使用组。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产妇低血压发生例次及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pH值、碱过剩(base excess, BE)值与1 min Apgar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低血压发生例次=0.218-34.206×苯肾上腺素的持续剂量+1.096×苯肾上腺素总量-0.214×麻醉用药种类。不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持续使用组,3组中低血压发生例次分别为3.53±2.02,2.76±1.81,0.88±1.17;预防性使用+持续使用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例次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1)各组新生儿的pH值、BE值、1 min 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麻醉注药时,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1 μg/kg、并继以0.25~0.35 μg/(kg·min)的剂量维持,有助于保持患者血压稳定。 结论择期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苯肾上腺素的持续剂量。 相似文献
67.
目的 通过观察麻醉诱导插管期间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比较两者对伤害性刺激(如气管插管)的反应能力.方法 20例择期手术病人入室后同时连接熵指数和BIS监护仪,进行常规气管内全麻,记录诱导前、意识消失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各时间点所对应的RE、SE、BIS数值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数值.结果 RE、SE、BIS值在诱导开始后逐渐下降,气管插管即刻RE、SE、BIS数值较插管前均明显升高,其中RE值升高最明显(P<0.01),随后恢复到插管前水平.气管插管后1 min MAP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1),气管插管后HR数值较插管前显著增加(P<0.01).结论 熵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能及时反映气管插管刺激,其中RE值较SE、BIS值升高更明显、更快速.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与评价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对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呼吸功能及镇静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患者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式全宫手术,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例,负荷剂量0.5μg/kg,速度为1μg&#183;kg-1&#183;h-1,之后D1组以0.3μg&#183;kg-1&#183;h-1、D2组以0.4μg&#183;kg-1&#183;h-1、D3组以0.5μg&#183;kg-1&#183;h-1及0μg&#183;kg-1&#183;h-1(C组)静脉持续泵入直到手术结束前10 min。术中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监测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及 Rammsay 镇静评分(Rass)的变化。记录给药前基础值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20 min(T4)、30 min(T5)、60 min(T6)、120 min(T7)、各时点RR、VT、SpO2、PETCO2、HR、MAP等监测记录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及BIS与Rass评分。结果 RR、VT、SpO2、PETCO2四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D1组与D2组T3~T7、D3组T2~T7各时点BIS值比C组明显降低(P<0.05);D1组与D2组T4~T7、D3组T3~T7各时点Rass评分比C组明显增高(P<0.05)。D1组和D2组T2~T7、D3组T1~T7时HR值比C组明显减慢(P<0.05),且D3组HR比D2组、D1组明显减慢(P<0.05);D3组T2时血压明显高于同组其他时间点血压(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0.3~0.4μg&#183;kg-1&#183;h-1速度持续泵入,对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具有镇静,且随着剂量增大,镇静程度明显加深,并延长镇静时间,但未出现明显相关的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熵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成人七氟醚吸入诱导联合少量丙泊酚时的数量化脑电参数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病人反应,探讨熵和BIS监测麻醉深度的可行性。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安静时的反应熵(RE)、状态熵(SE)和BIS值。静脉推注丙泊酚0.8mg/kg,面罩吸氧(8L/min),2min后手控气囊吸入8%七氟醚,进行气管插管。记录静息下(t0)、静注丙泊酚后2min(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的RE、SE、BIS、平均动脉压(MAP)、HR.记录麻醉诱导开始至气管插管完成时间,观察诱导插管过程中病人的反应。结果:熵和BIS在各不同时刻点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插管前即刻降至最低水平,插管后1、3min两者均缓慢上升,均在60以下;RE、SE、BIS三者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95以上。MAP随着麻醉的加深逐渐下降(P〈0.05)。在t2时降至最低水平(P〈0.05),t3时MAP上升,t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仍低于t0、t1时刻(P〈0.05),t4时MAP复降至t2时水平(P〉0.05)。HR变化和MAP类似。七氟醚吸入诱导病人反应如拒吸和体动等较明显(约20%);插管呛咳、颌紧、声门闭合有34例。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时间较长,体动、拒吸、呛咳、下颌紧、暴露不良等时有存在。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容忽视。熵和BIS均能准确监测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70.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Ⅱ~Ⅲ级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各15例,U组术中给予乌司他丁1.2万UI/kg加入预充液中随机转入体内,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体外循环3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30 min(T3)、术后4 h(T4)和12 h(T5)抽桡动脉血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 U组血浆IL-6、IL-8的水平在T2、T3、T4、T5时点较C组明显下降(P<0.01),IL-10的含量在T3、T4时点较C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IL-6、IL-8的产生和释放,增加IL-10的产生和释放,能有效减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