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婴儿期腭裂手术治疗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婴儿期腭裂手术治疗的初步观察PrimativeObservationofinfantcleftpalatetreatedbyoperation王洪涛裴霞邓利琴张国强黄北星谭永红倪锦陶建平张丽潘丽雯伍劲松作者单位:广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510120)广...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完全性唇腭裂术前鼻撑和正畸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新生儿完全性唇腭裂术前鼻撑和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8例完全性唇腭裂,通过模型测量矫治前后牙槽裂距的改变,观察治疗效果;用鼻外形的评价标准对术后患儿进行初步评价。结果经过108—152天的治疗,26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齿槽左右裂隙较矫治前平均缩小5.3mm,前后裂距较矫治前平均缩小3.5mm;鼻外形评价的优良率为76%。12例双侧完全性唇腭裂齿槽左侧裂隙平均缩小4.7mm,右侧裂隙平均缩小4.2mm,左右裂距平均扩大1.6mm,前后裂距平均缩小5.1mm,前牙槽突宽度平均增大1.2mm;鼻外形评价的优良率为66%。结论对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在新生儿期做术前鼻撑和正畸治疗,患儿易适应,有利鼻发育,可减小手术的难度,提高整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硬腭吸附异物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硬腭吸附异物的原因及精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5年广州市儿童区院口腔科就诊的8例硬腭吸附异物患儿进行治疗和随访。结果8例患儿均在门诊无麻醉下次性取出异物,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婴幼儿硬腭异物存留与其口腔解剂结构及行为趋势相关,预防是关键.一旦发现应尽早将其取出。  相似文献   
14.
外感与内伤虽属不同范畴的两大类疾病,但在临床中常交互影响,具有统一性。通过对其发病基础、辨证方法以及治疗原则的分析,总结了外感与内伤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即阴阳气血失和;在辨证中常需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结合;治法原则则常用扶正祛邪法、调和营卫法以及标本同治法。  相似文献   
15.
医院5年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效鹏  裴霞  林荣  张承秀 《淮海医药》2005,23(3):213-214
目的 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5年我院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近5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平均为3.5 2 % ,例次率为4 .37%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致病菌:G- 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G 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 医院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综合措施监控,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正常与单侧唇裂口轮匝肌和上唇血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婴儿单侧唇裂功能性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例正常成人新鲜头颈标本,在下颌下缘面动脉远心端内注入红色乳胶。5例正常婴儿、6例单侧唇(腭)裂婴儿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从皮肤面和粘膜面解剖上唇口轮匝肌,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口轮匝肌的形态及血管的分布。结果:口轮匝肌分深浅二层。深层肌肉呈水平方向,起自一侧口角的皮肤和粘膜,走向另一侧口角。浅层由上下两束肌纤维组成。单侧完全性唇裂标本显示患侧深层肌肉在裂隙处中断,止于红唇由厚转薄处。而浅层肌肉不仅中断,其附丽点亦发生错位,造成鼻小柱、鼻翼畸形。健侧深层肌肉在裂隙处中断,浅层肌纤维均附于鼻小柱基部,造成鼻小柱向健侧偏斜。正常上唇动脉起始部和走行都较恒定,本组未见解剖异常。唇裂标本显示,一侧动脉不能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成弓,还造成异常走行。结论:对单侧完全性唇裂功能性修复,患侧皮下剥离要达到鼻翼外侧,把扭曲错位的浅层肌组织从鼻翼基部及鼻翼外侧的骨膜上进行分离,并按解剖形态进行复位。  相似文献   
17.
软腭部反向双Z瓣腭裂修复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软腭部反向双Z瓣腭裂修复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正常婴儿新鲜头颈标本5例、婴儿单侧完全性腭裂新鲜标本2例、婴儿双侧完全性腭裂标本1例.采用大体解剖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腭帆提肌和腭升动脉的走向.在2例新鲜腭裂标本的软腭区摹拟该术式进行解剖.结果腭帆提肌至翼钩的距离为 (4.5± 1.6)mm,此处肌宽为(8.0 ±1.8)mm.软腭部Z瓣的角度取 60°~70°,臂切口长度根据裂隙大小取中轴长的1/2或2/3.临床手术35 例,有11例术后来院复查.经语音耳测评定,优良率达90.8%.结论软腭部反向双Z瓣腭裂修复术式设计合理,操作得当,不会损伤腭帆提肌、血管主干和神经.能有效地重建腭部肌肉的解剖结构,延长和后退软腭,又可避免直线疤痕.  相似文献   
18.
裴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65-2567
目的监测与分析医院近年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变化趋势,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和统计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2007~2010年检出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加,最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71.29%;主要分布在ICU(33.33%)、神经外科(19.02%)、呼吸内科(10.84%)、骨科(9.00%)等;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分布在ICU,占43.82%,其次,是神经外科占19.48%;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低的是多粘菌素(16.67%);其他依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43.10%);米诺环素(44.44%)。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合理用药,注意消毒隔离,控制耐药菌株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牙体缺损对根管治疗后离体下颌磨牙折裂特点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修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冠根完整的离体下颌磨牙55颗,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按照分类设计制备牙体缺损,全部牙齿完成根管治疗后用树脂恢复牙冠形态,环氧树脂包埋,沿牙体长轴方向施压至牙冠折裂,记录折裂载荷值及折裂模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的折裂载荷随牙体轴壁缺损数量的增多而下降,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试件折裂载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4,P〈0.001)。缺损两轴壁时,近中-牙合面-远中洞形组出现可修复性折裂的比例最高。各组折裂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牙体缺损轴壁数对折裂载荷和折裂模式均产生影响,缺损轴壁数越多,折裂载荷越低,折裂后可再修复的比例越高,舌侧牙体折裂风险较颊侧牙体高。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湿肺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X线、CT胸部检查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临床证实的创伤性湿肺43例,全部病例行胸部X线及CT检查。结果创伤性湿肺多出现于伤侧或双侧中下肺野,表现为问质型18例,节段实变型9例,弥漫实变型7例,云雾型9例。结论对临床疑为创伤性湿肺患者胸部常规X线检查是最重要的影像技术,而对于探测和判定早期创伤性湿肺,CT具有更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