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比较在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诱导的不完全肌松状态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熵指数对麻醉深度评价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慢性鼻窦炎行鼻窦开放手术患者50例,入手术室后(T0)麻醉诱导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设置初始预期血浆浓度为2.1μg/ml,达到预期血浆浓度后(T1)每30 s增加0.3μg/ml,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待患者意识消失(T2),再增加0.5μg/ml(T3),达到此血浆浓度后30 s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T4),1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并记录T0~T4及气管插管时(T5)、气管插管后1和3 min(T6、T7)、切皮即刻(T8)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BIS、状态熵指数(SE)及反应熵指数(RE).结果 与T0比较,其余各时间点BIS、RE、SE均明显降低(P<0.05);MAP、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间点RE均较SE明显升高(93±9比87±5,88±12比82±12,73±25比72±21,57±21比56±22,46±16比43±17,39±14比37±12,36±14比34±11,35±11比32±9,39±15比36±12)(P< 0.05).麻醉诱导期间BIS与SE、RE在各时间点呈正相关(r=0.887、0.901,P<0.01).结论 在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诱导的不完全肌松状态下,BIS、熵指数皆可较为准确地评价麻醉深度,且两者相关性良好;而其中RE是最灵敏、最迅速评价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将32只健康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组)、盐酸戊乙奎醚低剂量组(L—PHC组)和盐酸戊乙奎醚高剂量组(H—PHC组),每组8只。术前6h禁食水,10%水合氯醛0.3ml/100g腹腔注射,术中根据情况追加维持麻醉深度。L—PHC与H—PHC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分别按0.6mg/kg及2mg/kg加入盐酸戊乙奎醚。转流50~60min逐渐复温,直肠温达到约37.0℃时停止转流,总转流时间60min左右。转流过程中持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直肠温、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Sham组也进行相同监测)。各组在停转流时取动脉血测定大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取血后立即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于H-7200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Mod组、L—PHC组、H—PHC组血清ALT、AST活性均高于Sham组;3组相比升高程度依次为Mod组〉L—PHC组〉H—PHC组。3组电镜病理改变重于Sham组,Mod组的损伤更明显,而H—PHC组病理损伤比L—PHC组更轻。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大鼠肝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高剂量时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3.
感染休克病人血中一氧化氮和乳酸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中一氧化氮(NO)和乳酸(LA)在感染休克中的致病机制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光电比色法测定30例感染休克病人(其中10例术后并发MOF,6例死亡)血中NO及LA的动态变化,与30例择期手术病人进行对照。并观察血中NO、LA与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以及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感染休克组NO和LA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NO值与MAP、CVP呈明显负相关,与LA值呈明显正相关。MOF组NO和LA明显高于非MOF组,6例死亡病人死亡前达峰值。结论:NO和LA在感染休克病人的发病以及组织氧合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感染休克病人预后和转归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a)损伤的肺动脉内皮细胞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的影响及内皮细胞热应激反应的干扰作用。方法以终浓度为500、1000、1500u/ml的TNF-a孵育融合成层的肺动脉内皮细胞或经过热应激反应的内皮细胞1h,然后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24h,收集上清培养液制成条件培养液(EC-CMⅠ、EC-CMⅡ)用于孵育PASMC(Ⅰ组、Ⅱ组),同时用正常条件下肺动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EC-CMⅢ)孵育PASMC(Ⅲ组)。应用流式细胞法测定EC-CMⅠ、EC-CMⅡ和EC-CMⅢ培养PASMC 24h后的细胞内DNA含量,根据曲线下面积计算处于各细胞周期的细胞百分数,并与未加EC-CM培养的PASMC(Ⅳ组)进行比较。结果与IV组比较,Ⅲ组PASMC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而Ⅰ组和Ⅱ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PASMC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PASMC的DNA含量与TNF-α浓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正常状态下肺动脉内皮细胞能抑制PASMC的增殖,TNF-α刺激后内皮细胞可促进PASMC增殖,肺动脉内皮细胞热应激反应可降低该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连续泵注莱库溴铵在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和异丙酚麻醉下的肌松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80例ASAⅠ ̄Ⅲ级择期手术病人,使用TOF-GUARD监测仪监则肌松。麻醉诱导静注异丙酚1.5 ̄3mg/kg,芬太尼1 ̄2μg/kg、莱库溴铵1.5mg/k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36.
37.
热休克蛋白与肺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休克蛋白(HSP)是热应激时机体产生的一种具有自身保护作用的应激蛋白,肺脏是产生HSP的主要器官之一。其保护作用通过:①抗氧化作用;②调节其它蛋白质合成;③影响糖皮质激素的释放和代谢;④干扰宿主的炎性反应。能诱生HSP的方法有:①热应激;②氧自由基的诱导作用;③一些药物如苯丙胺、氯胺酮、亚砷酸钠等:④其它因素如缺血缺氧、重症感染、肺动脉高压、哮喘等。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4家医院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65例,随机分两组:七氟醚持续吸入维持全身麻醉(S组,)和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维持全身麻醉(P组)。记录术中不同时点血压、心率,检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第2天12导联心电图ST段和T波改变。术后随访30d,记录术后不稳定心绞痛、心梗、心衰及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心电图提示的心肌缺血发生率:S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均低于P组,其中术后第1天(16.9% VS 30.5%)和第2天(16.9% VS 30.5%)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但并不改变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用于断指再植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0例急诊断指再植患者,随机等分为:T组(曲马多组)、F组(芬太尼组)和T+F组(曲马多+芬太尼组),行腋路臂丛麻醉,术毕开启镇痛泵.VAS和Ramsay法记录术后镇痛和镇静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F组与T+F组VAS评分分别显著低于T组(P〈0.05);12h和24h的Ramsay评分F组显著高于T组和T+F组(P〈0.05);T+F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T组与F组(P〈0.05);F组头晕、嗜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组与T+F组(P〈0.05).结论 曲马多复合芬太尼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断指再植患者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40.
术后疼痛一直是困扰病人和医生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在影响疼痛的众多因素(如手术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中,睡眠障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睡眠障碍可能引起人体外周和中枢环境的改变,增加痛觉敏感性,从而影响外科患者的术后疼痛。本文阐述了睡眠障碍影响术后疼痛的可能机制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