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索治疗弓形虫病的有效药物;初步观察(+)-松萝酸治疗小鼠急性弓形虫病的疗效。方法小鼠腹腔接种RH株弓形虫速殖子500个,建立急性弓形虫病动物模型;设立(+)-松萝酸治疗组(50mg/kg,每日2次)、乙酰螺旋霉素治疗组(50mg/kg,每日2次)、DMSO及淀粉对照组(含1%DMSO的5%淀粉溶液0.5ml,每日2次),分别于感染2h后灌胃,每日2次,连续10d,观察对比疗效。结果50mg/kg(+)-松萝酸治疗组明显延长了小鼠的存活时间,最长存活时间达15d,平均存活时间为10.63d;而螺旋霉素治疗组小鼠最长存活时间为10d,平均为7.37d;对照组仅5.42d。(+)-松萝酸治疗组与螺旋霉素治疗组及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松萝酸具有治疗急性弓形虫病的潜在作用,并且疗效优于螺旋霉素。  相似文献   
62.
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免疫学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溶血分光光度法、改良的Mayer法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Res可以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和G0/G1期阻滞现象;抑瘤率最高可达42.76%。Res可增强NK细胞的杀伤力、T细胞增殖、抗体的分泌及CH50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Res还可显著提高IL-2和TGF-β1的含量;减少IL-8和VEGF的分泌。结论:Res既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也可通过提高机体细胞与体液免疫应答的水平,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制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ytotoxic T lymphocytic associated antigen 4, CTLA4Ig)和核因子的抑制蛋白(inhibition of NF-κB, IκBα)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方法将IκBα和CTLA4Ig通过内部核糖体进入部位(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IRES2)连接,并以基因重组的形式插入腺病毒表达载体,以同源重组的形式转染293细胞,构建重组腺病毒.结果①成功构建Padtrack-CMV-CTLA4Ig-IRES2表达质粒; ②与BJ5183重组后转染293,获得重组腺病毒;③PCR鉴定重组腺病毒正确.结论构建了人CTLA4IGg,IκBα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内源性哇巴因(EO)在“一肾一夹(1k1c)”高血压模型血压升高中的作用及其分泌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k1c”高血压大鼠血清及多种组织内EO含量的改变,并对体内EO含量与大鼠血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k1c”高血压鼠血清及心脏、肾脏、肾上腺、垂体及下丘脑内EO含量均高于正常大鼠;尤以肾上腺及下丘脑内EO含量最高;其中血清、肾脏及下丘脑内EO含量与大鼠血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O含量增加可能在“1k1c”模型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肾上腺可能是EO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5.
采用复合PCR扩增,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首次对我国新疆哈萨克族(n=102)和锡拍族(n=110)群体进行D16S539、D7S820、D13S317三个STR位点的调查,建立了这两个民族群体遗传学数据库。经统计学检验,三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果显示,哈萨克族群体中观察到8、7、8种等位片段,24、20、23种基因型。杂合率为:0.8019-0.8259;而锡伯族群体中则观察到7、8、8种等位片段,22、20、21种基因型,杂合度为:0.88750.9286。此外,比较两个民族的多态性分布,发现在D7S820位点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两们位点均可见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STR位点在两个民族中的综合检验对于民族起源、变迁和民族识别以及民族间亲缘关系研究提供了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58+细胞百分率,并探讨其与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常规提取PBMC,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43例HBV感染者及11例正常对照的PBMC CD58+细胞百分率,同时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结果乙型肝炎各组患者PBMC CD58+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乙型肝炎患者PBMC CD58+细胞百分率与血清ALT、AS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乙型肝炎患者PBMC CD58+细胞百分率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白介素2(IL-2)在小鼠分支选择损伤(SNI)神经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制作小鼠SNI模型成功后,用Von Frey Filaments刺激法和冷盘法测定腹腔给予IL-2的镇痛作用,并测定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其镇痛作用的阻断.结果 (1)IL-2的镇痛作用在给药后30 min出现,75 min时消失,105 min后又再次出现,可维持24 h以上.(2)纳洛酮可以完全阻断IL-2的镇痛作用.结论 (1)IL-2在小鼠SNI模型中具有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呈双峰现象,持续时间较长.(2)IL-2的镇痛作用可能通过阿片受体传导.  相似文献   
68.
哇巴因的升压作用及哇巴因抗体对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源性哇巴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分别给予正常 SD大鼠每天腹腔注射外源性哇巴因 (2 5μg/kg,哇巴因组 )及等量生理盐水 (对照组 ) ,观察用药10周血压的动态变化 ;“一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分别给予舌下静脉注射哇巴因抗体 (哇巴因抗体组 )、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组 )及正常兔免疫球蛋白 G(正常兔 Ig G组 ) ,颈动脉插管监测血压 ,观察用药后 3小时内血压的动态改变。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哇巴因组大鼠注射哇巴因后 3周血压即开始升高 [12 0 .5± 15 .4mm Hg比 10 9.4± 11.8mm Hg(1mm Hg=0 .133 k Pa) ,P<0 .0 5 ],第 10周时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143.6± 17.3 mm Hg比 12 1.3± 15 .3 mm Hg,P<0 .0 1) ;哇巴因抗体对“一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而正常兔 Ig G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降压作用不明显。  结论 :体内哇巴因含量升高可能是高血压发病因素之一 ,在血压升高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DNA CpG特征结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DNA免疫学特性的深入了解,人们对CpG特征结构在DNA免疫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本文就CpG特征结构的特点、免疫学活性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58基因的表达。方法:提取PBMC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43例HBV感染者及11例正常对照的PBMC CD58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结果:乙型肝炎各组患者PBMC CD58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 CD58mRNA水平与血清ALT、AS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准确定量检测基因的表达;乙型肝炎患者PBMC CD58基因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