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DcR3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 DcR3)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可溶性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u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NFR)家族成员[1].研究表明它在某些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疾病中高度表达, 其蛋白的表达和基因的扩增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2].故我们研究DcR3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的表达, 阐明其与结肠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紫外线照射库血后及其储存不同时期血液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探讨紫外线照射库血的安全可行性。方法:采用成对血样本对照进行紫外线照射前后及其储存72小时,120小时后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含量的变化,进行组间比较和不同储存时期比较,结果:(1)紫外线照射库血,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无影响;(2)紫外线可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3)库血储存时间的改变,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的出现显著变化。结论:体外紫外线照射血液,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而不引起其他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储存时间的改变会引起其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3.
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F(ab)2片段的研制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胃蛋白酶酶解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制备了出F(ab)2片段,为改型抗体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免疫家兔制备出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并用胃蛋白酶分别在不同的酶解条件下消化抗体,继之用高效液相排阻色谱法(HPSEC)对其进行分析、纯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鉴定其活性。结果 用胃蛋白酶2mg/100mg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消化18h,反应体系的pH3.0时,可获得F(ab)2片段。结论 用胃蛋白酶解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是研制出有活性的F(ab)2片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索右旋松萝酸在体外抗RH株弓形虫速殖子的效果。 方法 实验设右旋松萝酸组、乙酰螺旋霉素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前两组分别再设4个浓度组,于1 ml弓形虫速殖子悬液(1×106个/ml)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10、25和50 μg/ml右旋松萝酸或乙酰螺旋霉素;后两组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1% DMSO;每组15管。作用1、2和4 h后,取弓形虫悬液涂片,台盼蓝染色,光镜观察记数。将各组作用4 h的弓形虫悬液洗涤后,接种昆明小鼠,作再转种试验,观察弓形虫速殖子复苏情况。同时将洗涤后的虫体接种于制备的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观察虫体侵袭力。 结果 10、25和50 μg/ml右旋松萝酸组作用4 h,弓形虫速殖子台盼蓝着色率达100%,部分虫体肿胀,两端变圆,细胞质内出现颗粒,细胞核深染。各浓度的乙酰螺旋霉素组弓形虫速殖子变化与右旋松萝酸组相似,仅50 μg/ml组作用4 h后台盼蓝着色率达100%。再转种试验结果显示右旋松萝酸组仅5 μg/ml组小鼠于接种后第8~9天死亡,腹腔液见大量弓形虫速殖子;其余各组小鼠大多存活至再次转种,且腹腔液均未见弓形虫速殖子。但乙酰螺旋霉素各浓度组小鼠均于接种后6~8 d死亡,腹腔液见大量虫体及假包囊。右旋松萝酸5 μg/ml组,弓形虫速殖子侵入大鼠心肌成纤维样细胞,会形成假包囊,其余组均为阴性。但乙酰螺旋霉素、生理盐水和DMSO组速殖子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感染。 结论 右旋松萝酸在体外有较强的抗弓形虫速殖子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58基因的表达。方法:提取PBMC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43例HBV感染者及11例正常对照的PBMCCD58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结果:乙型肝炎各组患者PBMCCD58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CD58mRNA水平与血清ALT、AS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准确定量检测基因的表达;乙型肝炎患者PBMCCD58基因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6.
神经源性疼痛是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了神经病性疼痛的产生和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47.
人源抗菌肽LL-37衍生物GLL-37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人源抗菌肽LL-37的特定氨基酸残基进行替换,获得衍生抗菌肽GLL-37,以增强其抗蛋白酶解能力和抗菌活性。方法:肽LL-37和GLL-37均由化学合成。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它们对6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以及在不同NaCl浓度下,它们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的最低抑菌浓度。将LL-37和GLL-37与弹性蛋白酶共孵育后,通过对共孵育产物进行蛋白聚丙烯凝胶电泳和抗菌活性测定,研究它们抗弹性蛋白酶水解的能力。结果:GLL-37较LL-37对弹性蛋白酶的水解作用更具抵抗力。在高浓度NaCl下,GLL-37也较LL-37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结论:通过对LL-37氨基酸序列中特定氨基酸残基的替换,可增强其抗菌活性及抗弹性蛋白酶水解能力,获得的衍生肽GLL-37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8.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内源性哇巴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血清内源性哇巴因(EO)浓度测定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促进对这一新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研究。方法利用外源性哇巴因免疫家兔制备哇巴因抗血清,用棋盘试验确定抗血清的稀释度及包被抗原的浓度;进行灵敏度、精密度、回收率、特异性试验。结果以抗血清稀释度为1:10000、包被抗原浓度为1μg/ml时标准曲线最理想,灵敏度为0.23μg/L,血清EO高(2.4μg/L)、中(1.2μg/L)、低(0.6μg/L)浓度的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4.7%,批间变异系数为12.3%;高、低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6.3%和91.4%;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氢化可的松及地塞米松无交叉结合反应,与地高辛存在1.8%的交叉反应。用该法测定正常人(10例)、孕妇(23例)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例)血清EO含量分别为0.51±0.17、0.81±0.26、0.74±0.20μg/L。结论该方法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特异和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对内源性哇巴因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右旋松萝酸的口服急性毒性,MTT方法测其细胞抑制活性.方法 建立小鼠经口急性中毒小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药物灌胃小鼠的中毒表现.测定小鼠的经口LD_(50),观察不同剂量右旋松萝酸对小鼠生存时间及存活率的影响.同时,用不同浓度的右旋松萝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MTT方法测定细胞的IC_(50),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右旋松萝酸剂量越大,小鼠的中毒症状越明显,生存时间越短.小鼠经口LD-(50)为388mg/kg,中毒表现主要有精神萎靡,耸毛,畏寒,呼吸急促,行动迟缓,厌食等症状.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显示,右旋松萝酸对细胞增值的抑制呈剂量正相关,较大剂量对细胞有破坏作用,其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IC_(50)为322 μg/ml.结论 右旋松萝酸为一种中低毒的天然化合物,中低剂量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oral acute toxicity of of (+)-usnic acid in mice and assess its cytotoxicity in rat cardiac fibroblasts. Methods The mice with acute poisoning of (+)-usnic acid at different doses by oral administration were observed for toxic manifestations, and the LD_(50) was determined. The survival time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mice receiving different doses of (+)-usnic acid were observed. Cultured rat cardiac fibroblasts were inocul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usnic acid, and the cell growth inhibition rate was estimated and the IC_(50), determined using MTT assay. Results Higher dose of (+) -usnic acid resulted in more obvious symptoms of poisoning and shorter survival time of the mice. The LD_(50) of (+)-usnic acid in mice by oral administration was 388 mg/kg. The manifestations of poisoning such as apathism, pilomotor, chill, dyspnea,torpidity and anorexia was observed. Rat cardiac fibroblasts incubated with (+)-usnic acid showed obvious growth inhibition,whic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dose of (+)-usnic acid, and high dose of (+)-usnic acid caused severe cell injuries. The IC_(50) of (+)-usnic acid in rat cardiac fibroblasts was 322 μg/ml. Conclusion (+)-usnic acid is a natural compound of low toxicity in mice, and low to medium dose of (+)-usnic acid dose not produce obvious cytotoxicity.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TSH受体 (TSHR)基因突变在自主性功能性甲状腺腺瘤 (AFT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 14例AFTA作为研究对象 ,另 4例为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扫描呈“冷结节”的甲状腺腺瘤及AFTA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 ,酚 氯仿 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 ,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及DNA序列分析。结果 在 14例自主性功能性甲状腺瘤标本中 ,SSCP检测出 6例条带变异的个体 (4 3 % ) ,对其中 3例进行DNA序列测定 ,发现 1例为 6 2 0位密码子的点突变 ,苏氨酸被脯氨酸置换 (T6 2 0P ,ACC→CCC)。 2例为单碱基插入突变 ,在 1972与 1973位核苷酸之间插入了一个腺嘌呤核苷酸 (A) ,使得密码子 6 2 4位以后的氨基酸发生了移码突变。在对照组未发现TSHR基因突变。结论 TSHR基因突变可能在自主性功能性甲状腺腺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