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的影响,将出生6d的小鸡随机分组,分别于左眼玻璃体内注射30μl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的L-精氨酸甲酯(L-NAME),缝合左眼。6d后,剪开缝线,检影验光后摘除眼球,进行光、电镜检查。结果显示:眼球缝合诱导小鸡形成近视,视网膜RPE细胞胞质内含有外节膜盘片断的吞噬体明显减少;注射高浓度L-NAME减轻了上述改变。结果表明,玻璃体内注射L-NAME对鸡眼近视网膜改变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2.
袁燕  杨淑荣 《现代养生》2013,(24):51-52
目的:分析出生缺陷儿的发病率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出生的15914例围生儿中的225例出生缺陷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914例围生儿中有225例出生缺陷儿,总出生缺陷率为14.14‰,其中神经系统畸形88例为第一位,占39.11%,颌面五官系统畸形39例为第二位,占l7.33%。单发畸形占60.8%。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产前保健工作,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测,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3.
总结了40例脑出血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加强基础护理、控制血压、引流管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以为术后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4.
袁燕  肖瑾 《四川医学》2003,24(5):540-541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 ,护士长的聘任制度也随之改革 ,许多年轻的护士走上了护士长的工作岗位。从护士的角色成功转变成护士长的角色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段适应过程。最初进入护理管理岗位的护士长 ,有时因为缺乏管理经验、交流技巧 ,且不善于辞令等而面临着不少的困惑、挫折和压力 ,会使新护士长感到焦虑、傍徨 ,从而影响角色的转化。1 素质修养有的新护士长认为自己已是一名护理管理者了 ,从此君子动口不动手 ,不愿去做每件具体的事情 ,平时也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要求护士做到的 ,自己反而做不到 ,没有起到护士长的表率作用 ,…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安全舒适需求的双视角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实施双视角护理干预前(2015年2~5月)和干预后(2015年6~9月)于我院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各100例,干预前后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两组受检者干预后各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核磁共振病例干预后的舒适度评分、安全护理评分、图像质量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检查失败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核磁共振检查患者施以基于患者安全舒适需求的双视角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受检查的舒适度、安全感及检查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过表达新型饱食分子蛋白(nesfatin-1)对L6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和下游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L6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后,用过表达nesfatin-1的腺相关病毒(AAV)和空载对照腺相关病毒(PC)感染L6细胞,将细胞分为四组,分别为空载对照腺相关病毒组(PC组),PC+棕榈酸(PA)组,过表达nesfatin-1组,nesfatin-1+PA组,四组均加入100 nmol/L重组人胰岛素(Insulin),PC+PA组和nesfatin-1+PA组再加入250μmol/L PA处理24 h后收集培养基上清,用葡萄糖过氧化物酶方法测定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用Western印迹检测PI3K、AKT及其下游信号分子GSK-3β、GLUT-4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PC组比较,过表达nesfatin-1组p-AKT、GSK-3β、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PC+PA组相比,nesfatin-1+PA组p-AKT、GSK-3β、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nesfatin-1组相比,nesfatin-1+PA组p-AKT、GSK-3β、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过表达nesfatin-1可显著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减轻胰岛素抵抗,并经PI3K-AKT通路上调下游GSK-3β、GLUT-4的表达。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个体化预测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可能性.[方法]2006年4月~2011年11月共309例(髋关节病变113人、膝关节病变196人)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无DVT的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在围术期均接受正规的物理及药物预防血栓治疗.术后第3~10d根据患者病情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了解是否形成血栓.最后,通过术后DVT组与非DVT组的各种术前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提出术前预测术后DVT的公式.[结果]309名患者中术后发生DVT者82例,其中髋关节12例,膝关节70例;单关节置换术后38例,双关节同时置换术后44例.通过判别分析,发现年龄、谷草转氨酶、肌酐、一次手术关节数量、凝血酶原时间和D-二聚体定量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相关性较强,并得出函数预测公式.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5年(4~71个月),均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也未发生明确的肝素类药物副作用.[结论]即使在围术期正规抗凝治疗的前提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仍然较高.术前如开展个体化预测,能提示对高危人群给予更积极、合理的干预,从而减少术后DVT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8.
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术后坐骨神经损伤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65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术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1998年1月~2001年12月,对655倒髋关节病变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587例,全髋关节翻修术68例,术后有9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37%。其中8例发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例发生在全髋关节翻修术后,9例患者中,男3例,女6例;年龄35~67岁,平均51岁,9例患者中4例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因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合并髋关节骨关节炎、1例因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部病变、1例因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髋部病变、1例因全髋关节假体松动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非骨水泥固定8例,骨水泥固定1例。9例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中.7例因肢体不等长而同时行下肢延长术.2例因髋部强直而同时行松解术,结果 9例术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8例为单纯腓总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足不能背伸;1例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联合损伤.临床表现为足不能背伸和跖屈。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31个月.其中8例患者术后半年坐骨神经功能全部恢复;1例患者术后半年坐骨神经功能仍未恢复.遂行切开探查松解术.探查术后1年坐骨神经功能部分恢复。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术后坐骨神经损伤.多由下肢过度延长或机械性压迫所致,大多数不完全损伤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加巴喷丁对胫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n=6),即空白对照组(N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N组)、假手术+加巴喷丁200 mg ·kg-1·d-1组(SG200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BN组)、骨癌痛+加巴喷丁50mg·kg-1·d-1组(BG50组)、骨癌痛+加巴喷丁100mg·kg-1·d-1组(BG100组)和骨癌痛+加巴喷丁200mg· kg-1·d-1组(BG200组).从术后第7天起,在保持正常饮水量的前提下,SG200组、BG50组、BG100组和BG200组每天分别按体重将加巴喷丁200mg/kg、50 mg/kg、100 mg/kg、200 mg/kg溶于5 ml生理盐水中饲喂,N组、SN 组和BN组仅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术后1,3,5,7d和8,10,12,14d(分别对应为给药后1,3,5,7d)测定右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WT)和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结果 术后第7天,骨癌痛大鼠MWT [ (3.78 ±0.38)g]和自由行走痛评分[(0.76 ±0.44)分]与空白对照组[(14.50 ±1.38)g,(0.00±0.00)分]和假手术组[(10.21±0.88)g,(0.00±0.0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连续应用加巴喷丁的1周中,SN组和SG200组大鼠行为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G50组与BN组比较,MWT无明显差异(P>0.05),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相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BG100组[(5.35±0.85)g]和BG200组[(5.71±0.72)g]与BN组[(2.61±0.40)g]和BG50组[(3.28±1.15)g]比较,MW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到术后14d,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第8天起,BG100组和BG200组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较BN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到大剂量的加巴喷丁可以缓解骨癌痛大鼠的疼痛症状,但是随着肿瘤骨破坏的加重,加巴喷丁的止痛作用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60.
金玲  吴震中  靳桂阳  袁燕 《浙江医学》2015,37(23):1928-1930,1957
目的 探讨肝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 130 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 为脂肪肝组(72 例)和正常对照组(58 例),进行肝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得到 12 个定量参数,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各定量参数之间的关 系,应用 ROC 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 结果 脂肪肝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除峰度、一致性和均等性 3 个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参 数如应变均值、标准偏差、蓝色区域百分比、复杂度、偏度、对比度、杂乱度、相关性和弹性定量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1)。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标准偏差和蓝色区域百分比进入回归方程,绘制 ROC 曲线,两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66 和 0.887,选择51.500 和 15.685 作为诊断脂肪肝的临界点,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5.8%和 63.1%、93.1%和 69.0%。 结论 肝组织弥散定量分 析作为一种无创、定量的诊断技术,对于脂肪肝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