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1.
目的:评价膜引导骨再生术(GBR)在前牙区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前牙缺失患者按照牙槽骨唇舌向厚度不同分为两组,A组12例,牙槽嵴唇舌向厚度〈6 mm,行GBR+牙种植术,B组10例,唇舌侧牙槽嵴厚度〉6 mm,行牙种植术,通过临床和放射学检查对比分析种植术后半年、种植体负载1年后的牙槽骨的厚度及高度变化。结果:种植术后半年A组患者牙槽嵴唇舌向宽度较术前明显增宽(P〈0.05),种植体负载1年后,A组患者与B组患者牙槽骨唇舌向及垂直向均有少量吸收,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前牙区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行GBR和种植体植入术效果好,可很好地解决骨组织不足的问题,可拓宽前牙区种植术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口腔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嚼槟榔与口腔癌的关系。 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在湘潭市某综合医院确诊的口腔癌病例及同期该院其他科室就诊的非口腔疾病、非肿瘤病人共100对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计算OR值及95%CI,并分析嚼槟榔与吸烟、饮酒的交互作用。 结果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OR=3.441,95%CI:1.671~7.001,P=0.001)、饮酒(OR=3.010,95%CI:1.497~6.063,P=0.002)、嚼槟榔(OR=3.340,95%CI:1.423~7.844,P=0.006)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OR=2.700,95%CI:1.289~5.656,P=0.008)、饮酒(OR=2.257,95%CI:1.071~4.756,P=0.032)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但未发现嚼槟榔(OR=2.070,95%CI:0.790~4.758,P=0.139)能独立升高口腔癌的发病风险。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嚼槟榔与吸烟(OR相乘交互=0.696,95%CI:0.140~1.465,P=0.658)、饮酒(OR相乘交互=1.416,95%CI:0.318~6.300,P=0.648)间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相加交互作用:嚼槟榔与吸烟之间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的95%CI(-1.573~2.225),归因比(AP)的95%CI(-0.364~0.514)包括0,且交互作用指数(S)的95%CI (0.589~2.087)包括1。但嚼槟榔与饮酒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嚼槟榔且饮酒患口腔癌的危险性是不嚼槟榔不饮酒的5.034倍,RERI为2.263、AP为0.449、S为2.275。 结论 嚼槟榔、吸烟、饮酒都是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嚼槟榔与饮酒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可增加饮酒患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胃腺癌中p53、CEA的表达,探讨它们和临床病理参数与胃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检测150例胃腺癌中p53、CEA的表达,分析它们和临床病理参数与74例胃腺癌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比较平均生存时间,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150例胃腺癌中p53阳性率为31.3%,CEA阳性率为19.3%.74例胃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为83.8%,3年生存率为70.3%.5年生存率为63.5%.单因素分析年龄、浸润深度、pTNM分期、切缘累及是影响胃腺癌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年龄、pTNM分期、切缘累及为影响胃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年龄、浸润深度、pTNM分期和切缘累及是影响胃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而p53、CEA、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WHO组织学分类不是影响胃腺癌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倪进兵  王向荣  袁晟 《安徽医学》2014,(9):1208-1210
目的研究腭裂修复术后松弛切口内填塞医用即溶止血纱布的效果。方法 108例腭裂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松弛切口填塞医用即溶止血纱布)60例,对照组(术后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48例,观察比较患儿术后饮食、体温、切口出血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体温升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术后出血较少,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早,创口愈合较快。结论小儿腭裂术后两侧松弛切口填塞医用即溶止血纱布比填塞碘仿纱条更有利于患儿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湘潭市居民恶性肿瘤以及口腔癌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2008-2012年的死因监测数据,描述湘潭市恶性肿瘤及口腔癌死亡率及变化趋势,并与湖南省、全国死因监测数据中的恶性肿瘤及口腔癌标化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湘潭市2008-2012年平均报告粗死亡率为473.8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0.89/10万,均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P<0.05);其中恶性肿瘤年平均粗死亡率为85.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71.36/10万,均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P<0.05),居全死因顺位的第二位;口腔癌年平均粗死亡率为0.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0.80/10万,与全国及湖南省平均水平相比无明显升高(P>0.05),居湘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3位,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10%,占全死因的0.20%;湘潭市居民口腔癌35-64岁截缩死亡率为1.12/10万,0-74岁累积率为6.83%,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1566人年,年均313.2人年,减寿率为0.58‰;5年间湘潭市报告死亡率、恶性肿瘤死亡率、口腔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湘潭市恶性肿瘤死亡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湖南省和全国,口腔癌死亡无明显地区性升高。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中P53和泛素对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53和泛素(ubiquitin)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60例胃癌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分子杂交(cDNA-mRNA)方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P53、ubiquitin、HIF-1α、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P53、ubiquitin、HIF-1α、HIF-1α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55.0%、43.3%、58.3%和71.7%。淋巴结转移组P53、HIF-1α和HIF-1α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P53高表达、ubiquitin低表达与HIF-1α、HIF-1αmRNA高表达明显相关。结论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P53和HIF-1α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突变型P53影响HIF-1α的高表达,ubiquitin影响HIF-1α的低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ERK1和P16 在胃肠道间质瘤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胃肠道间质瘤组和40例正常对照组中ERK1和P16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对ERK1和p16的表达行平均吸光度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ERK1的表达明显增高( P<0.01),而P16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ERK1和P16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复发无相关性。胃肠道间质瘤中ERK1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ERK1明显增高,P16则明显降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30在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EBV+DLBCL)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例DLBCL中EBV+DLBCL与EBV-DLBCL病例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CD30在EBV+DLBCL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结果:CD30在EBV+DLBCL病例中的表达多于EBV-DLBCL病例(P=0.002);EBV-DLBCL中双表达的病例多于EBV+DLBCL(P=0.044);在63例EBV+DLBCL中,CD30阳性表达多见于B症状患者(P=0.015);另外有2例EBV+DLBCL病例出现BCL6基因重排。随访139例患者中,共表达CD30和EBER的患者预后较差(P=0.002);在EBV+DLBCL中,CD30阳性提示预后更差(P=0.028)。结论:CD30在EBV+DLBCL病例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进一步为靶向药物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振巍  连俊彦  杨春龙  袁晟 《吉林医学》2010,31(19):3004-3006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辨证施治加西医局部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LC)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自拟中药疗效和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PLC 9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西医局部治疗,同步治疗组用自拟中药辨证施治,对照组用西医对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血像变化、生活质量评分、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升高。结论:提示清热解毒、活瘀通络、攻毒散结、扶正固表之法加西医局部治疗,可明显改善PLC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