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是一类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包括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 LM)、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 VM)、毛细血管畸形(capillary malformation, CM)、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各种混合性脉管畸形及相关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对脉管畸形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多种致病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被证实,为靶向治疗脉管畸形提供了依据。现回顾脉管畸形靶向治疗的历史,探讨靶向治疗进展,并分析靶向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其中暴发型流脑起病凶险,病死率高,儿童发病率高,一般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3、4月份是高峰期。其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等。脑膜炎奈瑟菌(Nm)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相似文献
113.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病理结构观察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的病理结构,探讨其畸形的病理机制。方法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42例,正常中型静脉、小静脉各12例,HE染色观察病理结构,测量海绵状静脉畸形、中小静脉的血窦(管)半径、血窦(管)壁厚度,计算血窦(管)半径与血窦(管)壁厚度的比值。结果 海绵状静脉畸形的血窦壁很薄、平滑肌细胞少,血窦半径与血窦壁厚度的比例明显大于正常中小静脉;海绵状静脉畸形的病理结构可分为蜂窝型、沟渠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结论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血窦的发育过程中存在血管塑型障碍,血窦壁张力减低,这是畸形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中央楔形切除及非对称性Z形切口小阴唇缩小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借鉴Giraldo术式基础上,提出了数值化的切口设计和组织切除;改变Z形切口为不对称的矩形瓣加斜行切口;小阴唇内外侧面反向设计.整形后的小阴唇近游离缘为两个矩形瓣相嵌合,其再与近小阴唇基底部的一斜行切口线相接.小阴唇内外两侧面的切口分别为反向设计.使之两侧面的切口相互错开,没有明显重叠.结果 应用治疗11例小阴唇肥大患者,小阴唇游离缘弧度自然、切口两侧无明显色差.结论 本术式定点准确,设计规则,掌握容易,适应证广,对不同程度的小阴唇肥大均适用. 相似文献